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平正書道”喬平書法作品展

開幕時間:2014-09-26 15:00:00

開展時間:2014-09-26

結束時間:2014-10-14

展覽地址:廣州市珠江新城花城大道768號

參展藝術家:喬平

展覽介紹


從政之余,兼習書畫,可以說是中國文人一個相沿久遠的傳統(tǒng)。不過在古代,崇尚“學而優(yōu)則仕”,從政成了人生的頭等選擇,詩詞歌賦都屬于有興趣和閑暇才弄一下的“余事”,就更別說書畫這種“末技”了。到了近現代,“學而優(yōu)則仕”不再是讀書人的唯一出路,為文作畫都成為正常的職業(yè)。這種觀念改變,無疑是社會的一大進步。但職業(yè)的分工,又洐生出一個問題,不同門類成為不同從業(yè)者的專利,于是就有了所謂官員、作家、畫家、書法家(還有其他各種家)的區(qū)別。界限分明,各守一隅。倘若從某個門里跑出來一個不安分者,竟然越過界限,四處游走,就難免遭到質疑,甚至飽受白眼。就這一點而言,似乎反不及古代之寬容。這恐怕也是世情演變所難免的一種尷尬。

不過,尷尬歸尷尬,不安分者仍舊未曾絕跡,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越來越多。這也并不奇怪,因為人的稟賦往往并的不是單一的。一個行政官員完全有可能兼具繪畫書法、歌唱演劇乃至科學研究的能力;反之也一樣,讓一個書畫家或者別的什么家去從事行政管理,也未必就不能勝任。只不過近現代社會的嚴格分工迫使他們只能從一而終,其他方面的潛能無法發(fā)揮而已。當然,現代社會對于專業(yè)知識和技術的要求比古代高得多,以至一個人窮其一生,也未必能完全掌握,恐怕也是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之一。但這并不應該成為門戶森嚴,排斥(或不敢)越界的理由。也許是出于同病相憐的經歷,我對于不甘固守一隅,敢于越界而出,多方面嘗試發(fā)掘自身潛能的“不安分者”,總是抱有本能的同情和敬意。因此,當喬平告訴我,準備將他的書法作品拿去發(fā)表,希望我說上幾句時,我就一口答應下來。

確實,喬平同我一樣,也屬于一個“不安分者”。他年輕時曾在長沙市工藝美術公司搞過石雕,后來入伍到海軍服役,先在海島一線部隊和艦艇工作,接著又在軍隊報刊從事新聞宣傳,2002年轉業(yè)到廣州的媒體,一干就是十年。去年又被推選為廣州市文聯主席,正兒八經地搞起文藝工作來。縱觀他的經歷,可謂種類頗多,跨度不小。按照當今的專業(yè)界限,無疑很難把他列為某一門類的專業(yè)人士。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在每個領域都能干得頗為出色。恰恰相反,也許正是這些不同的崗位,才造就了他,使他有機會發(fā)揮出自身多方面的潛能。

說到藝術,我從來認為,這是一種精神創(chuàng)造。它首先需要天賦,同時也需要多方面的素養(yǎng)。所謂讀萬巻書,行萬里路;所謂工夫在詩外、工夫在畫外。這些外在工夫,絕不是單一地潛沉在某個行當里能得到的。而多個領域的穿梭出入所獲得的素養(yǎng)和經驗,恰恰是使這類作品同單一的專業(yè)人士相比,顯得頗異其趣,別具風貌的重要因素。也許在技術性的層面,它不如專業(yè)作手浸淫得那樣深,但論其中的內涵、品位和氣象,卻又往往不是只著眼于技巧的職業(yè)作者所能企及的。試觀喬平的書法作品,無論是結體還是用筆,都顯示出他很下過一番臨習的工夫,做到規(guī)行矩步,嚴守繩墨。但我更欣賞的是作品中那種鮮明的個人風格,平正厚重而不失飛動變化、剛健率真而又內斂含蓄——無不強烈地透露出作者的性情、眼界和胸襟,使讀者觀其書如見其人。而這,也許就是有著多種歷練的他與眾不同的藝術特色,同時也是最能打動人之處。

劉斯奮 (原廣東省文聯主席)

書法展日程安排:

1、9月26日下午3點展覽開幕

2、10月11日下午3點喬平先生“書法與人生”講座

3、10月12日下午3點喬平先生“書法與人生”講座及書法作品雅拍會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