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界域 / 借喻─當代新象限水墨展

開幕時間:2015-06-05 18:00:00

開展時間:2015-06-05

結束時間:2015-07-12

展覽地址:大象藝術空間館 臺灣臺中市北區(qū)博館路15號

策展人:白適銘

參展藝術家:石垣美幸,林威丞,紀冠地,高甄斈,清水峰子,許君瑋,許維頴,陸真儀,陳瑞鴻,黃昱斌,曾霆羽,蔡承翰

展覽介紹


界域·借喻─「象限化」與當代水墨的身份指涉

文 / 白適銘

從物質性或學科化的層面來說,水墨,指的是一種創(chuàng)作媒材、工具或繪畫類型,但在主觀或創(chuàng)作心理方面,卻可能是帶有特殊文化指涉、藝術家個人身份意識表徵的形式媒介。即便進入到現當代,傳統(tǒng)水墨雖然歷經改革派的諸多猛烈抨擊,透過現代化的推動,在形式上產生諸多實驗性的改革成果,然而,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媒材,其文化內涵亦藉此不斷被保持與擴充,進而呈現多義性的發(fā)展情況。

在本次展覽中,策展人透過文化象限議題的討論,提出對水墨當代性詮釋方法的意見,并透過此視角,檢視當代水墨中的諸多文化特質。在參與本次展覽的十二位受邀年輕藝術家之中,不論是在(一)媒材、(二)形式、(三)技法、(四)創(chuàng)作觀念及當代身份探討等議題上,都可以見到與傳統(tǒng)或現代水墨的巨大差異,顯示當代文化正不斷擴展、形塑與延異的現象。

清水峰子將水墨視為一種跨國家、地域及文化邊界的媒介,透過在不同社會中的身體實踐經驗,媒合篆刻、膠彩與水墨等不同媒材元素,創(chuàng)造出具有多元文化指涉的視覺趣味;高甄斈以彩墨并用的手法,營造有如X光透視般的「計白當黑」視覺效果,藉以彰顯真實與虛幻之間的辯證關系;石垣美幸則透過對傳統(tǒng)山水皴法概念、結構空間的解構,以細膩獨特的毛線編織手法,形塑盈柔、婉轉與女性性別化的山水語匯;許維頴盡可能降低筆墨趣味、繪畫性在畫面中的主導位置,透過跨媒材技法的互補、串聯,強調透光與不透光的虛實并存效果,探討媒材復制性及其論述疆域的問題;黃昱斌利用碎紙黏貼及揉紙效果,制造出取代皴法古典說明式的肌理效果,并透過動物寓言的形塑,探討性意識與情欲流動的狀態(tài);曾霆羽藉由平面及立體裝置等雙向實驗,以水墨回應周遭生活情事,透過對水墨媒材既有觀看形的反思,形塑兼有即時性及行動力的當代媒材身份及功能。

蔡承翰利用現代水墨的多元特性,包含滲透、堆積、流動、交疊等復雜操作過程,營造全新的筆墨語匯,展現媒材物質性疆界的可能限度;許君瑋藉由印刷品多重裱貼之方法,形塑一資訊過度泛濫之當下環(huán)境,并以水墨繪制人獸合體生物,反映現代人對機械的倚賴處境及網絡世界虛擬性等問題;陸貞儀反思科技產品對人類對自身、外在世界認知與真實經驗形塑的阻礙問題,象征人體與科技、物質間界線的混淆;紀冠地藉由有如網路世界般的超現實造景構思,虛擬文明社會已逐漸消失的自然綠洲,提供忙碌現代人一舒緩身心的墨彩療愈世界;陳瑞鴻以水墨作為探討個人與群體關系的媒介,透過人與洪水關系的主題隱喻,象征個體浮潛于社會制約之中造成主體喪失、自我壓抑的現實處境;林威丞透過猿猴外形的自我擬象手法,探討人類在社會化之中喪失原始本能、主體的過程。

從上述實例可以見到,當代水墨畫在媒材、形式、構思、身份及文化認同等層面的多元探討、多價值體系性發(fā)展,已有極大程度的進展,創(chuàng)造出全然不同的時代景觀。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