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事件的地貌

開幕時間:2016-03-20 17:00

開展時間:2016-03-20

結束時間:2016-06-26

展覽地址:深圳市南山區(qū)恩平街華僑城創(chuàng)意園F2棟OCAT深圳館展廳A

策展人:劉秀儀

參展藝術家:曹斐,秦思源,李景湖,林一林,劉窗,劉韡,汪建偉,徐渠,徐坦,張遼源,鄭國谷,莊輝

主辦單位:OCAT深圳館

展覽介紹


2016年3月20日至6月26日,OCAT深圳館將于展廳A舉辦大型群展“事件的地貌”,呈現(xiàn)中國當代藝術語境中與土地相關的作品,展現(xiàn)并分析它們和西方主導的美術史中“傳統(tǒng)”大地藝術之間的差異,叩問作為文化和行政概念的“土地”在藝術實踐中的可能性。

20世紀六十年代末,全球的文化和社會氣候的轉變使一些西方藝術家開始涉足偏遠之地——即所謂的“無處之處”(nowhere),采用和土地有關的元素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以地理上的距離與消費主義社會、資本、僵化的藝術機構等建制劃清界線。“土地”在這些大地藝術實踐中被視為挑釁性、對抗性的表達,土地的廣闊的時間-空間性凌駕商品短暫的耐用性和交換價值。同時期的中國,成千上萬的知識分子前往國內偏遠地區(qū)“上山下鄉(xiāng)”。西方的“大地藝術”概念最晚在1980年代中期傳入中國,不過此前已出現(xiàn)具大地藝術特質的作品,這些作品大部分和西方大地藝術沒有必然關系,彼此語境也迥異(西方大地藝術炮轟的消費主義社會和藝術市場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國還羽翼未豐),彼此之間形成觀照。中國社會在過去三十年中經(jīng)歷了激烈轉型,土地的本體論、社會學和行政概念也經(jīng)歷了巨大變化,中國當代藝術對“大地”概念的探索與發(fā)展亦有著多樣的呈現(xiàn)。“事件的地貌”的展出作品時間跨度從1994年至今,勾勒“土地”概念隱藏的嬗變軌跡。這類藝術創(chuàng)作并不直接沖擊建制,而是順水推舟地揭露土地的認識論架構,在土地中開辟出外在于其自身的新場域。

西方的“大地”曾是與各種制度抗衡的“無處之處”,而今,我們可以通過谷歌上的一個點擊將自己傳送去任何地方,地理的距離似乎已無法成為批評的距離。房地產(chǎn)高溫下,土地和資本如膠似漆地粘附在我們的消費行為上,昔日“大地”的距離感慢慢消失,盡管我們與作為物質的土地漸行漸遠。在這個距離大地藝術的誕生已非常遙遠的后宣言時代,通過土地這個人人共享并產(chǎn)生著縫隙的物理平面,此展的作品嘗試釋放更多未知的土地屬性。人們試圖找尋“立足之地”,在改變地表的同時,與土地的屬性糾纏,捆扎著彼此載浮載沉。

展覽由OCAT深圳館藝術總監(jiān)劉秀儀策劃。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