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海納百川” 四川大學120周年校慶美術作品展

開幕時間:2016-09-27 10:00

開展時間:2016-09-27

結束時間:2016-10-10

展覽地址:成都文軒美術館

參展藝術家:程叢林,段禹農,符曦,何工,郝文杰等

主辦單位:四川大學,四川省美術家協(xié)會

展覽介紹


20年,對于個體的人來說,是一個不短的時段,因為人生也沒有幾個20年,但是對于一個學院而言,這卻還算一個初始階段。四川大學藝術學院今年剛好建院20周年,相對于四川大學這所百年名校而言,還真是一個年輕的學院。20年剛好是川大年輪的一個零頭,今年9月四川大學適逢迎來了120周年校慶的日子。在校慶院慶之際,我們編輯出版這部《海納百川·學院內外藝術文獻展》并舉辦展覽,以此,向我們的校慶、院慶獻禮,也是我們向所有關心學院成長與發(fā)展的朋友們所作的一次匯報,提交的一份答卷。
20年來,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在學校及社會各界朋友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努力下,在學科與專業(yè)建設、藝術人才培養(yǎng)、藝術創(chuàng)作與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成為我國綜合性大學中專業(yè)設置最齊全、辦學層次最完善的藝術學院之一。在20年辦學過程中,我們立足西部、面向全國、追求卓越、爭創(chuàng)一流,努力探索綜合性大學創(chuàng)新性藝術人才培養(yǎng)的新模式,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學科優(yōu)勢與辦學特色。具體體現在形成了理論探討與創(chuàng)作實踐、基礎訓練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藝術素質與社會擔當精神培育相結合的多元并重的藝術人才培養(yǎng)理念;明確了適合綜合大學的創(chuàng)新型藝術人才培養(yǎng)目標;構建了多專業(yè)共存互動協(xié)調發(fā)展,集本、碩、博一體的藝術人才培養(yǎng)體系;拓展完善了著重學生藝術個性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機制;搭建高端的藝術交流與合作平臺,與國內外多所知名院校構建了常態(tài)化的藝術交流與合作機制;強化了以發(fā)掘民族民間藝術資源,增強民族文化元素為內涵的區(qū)域性文化藝術特色。可以說,經過20年的努力,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已經成為我國西部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的高地,藝術教育與研究的重鎮(zhèn)。
除了上述以外,學院在發(fā)展過程中始終將堅持藝術人才培養(yǎng)、藝術研究與藝術創(chuàng)作、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辦學思路,力求學院的整體全面發(fā)展。在藝術理論研究與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方面,學院始終如一堅持“兩翼并舉,齊頭并進”的發(fā)展路徑,以促進學科的發(fā)展和增強學術影響力,這也是四川大學藝術學科快速發(fā)展的重要舉措與經驗。
 一個具有當代性的藝術學院,不僅是培養(yǎng)藝術人才的機構,還應該而且必須是藝術研究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地。培養(yǎng)高質量的藝術人才和生產出高質量的理論成果與創(chuàng)作成果是同等重要并且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四川大學藝術學院作為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人文傳統(tǒng)的綜合性大學中的藝術學院,始終將藝術的理論形態(tài)與實踐形態(tài)的建設并重而為,一方面依托川大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多學科的優(yōu)勢,以藝術理論、美術學、設計藝術學三個藝術類一級學科博士點為軸心,拓展提升藝術研究與藝術創(chuàng)作廣度與高度,在藝術學理論、藝術史、藝術批評與策劃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研究方向與領域,推出了一批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已經彰顯出我們在中國傳統(tǒng)與現當代藝術、區(qū)域藝術文化與當代批評、藝術創(chuàng)意與藝術產業(yè)理論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優(yōu)勢與特色,成為了西南地區(qū)名副其實的藝術研究的高地和藝術史論與藝術批評人才培養(yǎng)的高地。與此同時,學院師生積極參與藝術創(chuàng)作與創(chuàng)意活動,一大批高質量高水平的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設計成果參加了高規(guī)格的藝術展演,或被社會采用。毫無疑問,川大藝術學院已成為我國西部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鎮(zhèn)。
這部作品集及即將舉辦的《四川大學120周年校慶美術作品暨第二屆海納百川·學院內外藝術文獻展》是近年來師生創(chuàng)作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20年來川大藝術人在藝術創(chuàng)作態(tài)度、觀念、價值取向上的一次視覺呈現。通過這部作品集和這個展覽,我們似乎可以去觸摸到延綿于20載并將繼續(xù)流傳下去的川大藝術學院的學術文脈,感受到川大藝術人執(zhí)著恪守的學術品格以及追求的藝術理想。這種文脈、品格及理想我們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開放的視向、包容的氣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四川大學的校訓,也是川大藝術人崇尚的學術品質與學術風范。在任何時候,藝術的發(fā)展都需要納構力,更何況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納構力的前提是在拓展視野下的包容精神的確立。一個獨立的藝術家需要廣采博集,一個學院需要開放與包容氛圍與氣度。從這部作品集及展覽我們可以看到從藝術家的聚集到作品的風格,川大校訓不僅僅是書寫在書本上的文字,鐫刻在門樓上的裝飾,而是內化于川大人心里的一種精神,外化于行為的一種態(tài)度。20年來,四川大學先后從四面八方聚集了一批知名的藝術家和藝術教育家,重新開啟和推進川大的藝術教育和藝術學科建設的航程,在這個過程中又有更多的優(yōu)秀青年藝術家和藝術理論家加盟到這個事業(yè)中來,構成了川大藝術學科強大的師資陣容。他們有不同的人生經歷、專業(yè)背景和學術特長,當然更有不同的個性與氣質,但是,他們?yōu)檎衽d繁榮川大以及四川的藝術事業(yè)這個共同的理想而來。事業(yè)與理想使大家成為一個同舟共濟的共同體。這只前行的舟,有明確的方向與目標,但是這舟上的每個個體鮮活而不失個性。無須在此羅列一長串大家熟知的名家和青年俊杰的名字,翻開這部作品集,走進這個展場,我們就能感受到他們各自的修為與藝術個性。在這里,可以說呈現出了學院的藝術視向的多維、風格的多樣性的基本品相;在這里,中國書畫所蘊含的傳統(tǒng)文脈與當代藝術潮流可以交融,寫實主義的風貌與表現性藝術可以熔于一爐,藝術創(chuàng)意與應用價值并置互動。我們無須提倡什么主義,不顧此失彼,不囿于一家一派,不貼標簽,不冠以名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就是我們崇尚的精神,就是力求的態(tài)度。我們曾經表達過也實際追求的是不同的聲音、不同的風格、不同的藝術趣味、不同的藝術能量在川大這個藝術平臺上都有釋放呈現的空間。這種釋放與呈現,不僅能成就每一個有藝術抱負與藝術理想的藝術家,也能使藝術學子得到更多的惠澤。以開放與包容的胸懷,激活創(chuàng)造的活力,拓展學生的視野,是我們過去、也是我們現在和將來一以貫之努力構建的學院的精神場域。這種精神漫溢在這部作品集和舉辦的這個展覽的場域之中。
力求學術性與藝術性的統(tǒng)一:多元價值觀的認同并不等于我們對平庸的承襲、對缺乏精神性的技術傳導的默許與寬容。真正的藝術無不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外化形式,是人對自然與生命、歷史與現實、時間與空間的心靈感悟與體驗的視覺呈現。藝術中無不凝聚著人自身對世界、對自己的理解認識與文化想象。川大藝術學院師生,置身于綜合性大學的學術氛圍之中,置身于當代藝術快速發(fā)展的語境之中,更加明了藝術的本真意義,更加清楚藝術發(fā)展到今天,“畫地為牢”的疆界早已被打破,與其他學科有了一種更為深度的融合,或者說藝術的文化性和精神性特質更為凸顯。藝術家首先是一個知識分子,是一個用藝術的語言與形式表達對世界看法與價值觀的學者。在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中,在這些展出的藝術作品中我們看到川大藝術家們努力將藝術的實踐形態(tài)與理論思考予以雙重并重,凸現藝術的文化性與精神性,用獨特的藝術語言抒寫他們各自對傳統(tǒng)、對自然、對現實、對生命的體悟與思考。他們沒有將藝術視為技術與形式的把玩,也沒有囿于單一的抒情式的視覺構建,而是極力地將藝術的形式語言與內在的觀念和精神追求予以一種貼切的匹配及整合,使形式更有“意味”,使“意味”在形式中呈現。我們不必在此對每一位作者的作品作具體的評述,但是我相信觀眾在這部作品集中,在展覽館中,能從不同作者的作品及整體性的氛圍中,能夠感受到川大師生在藝術上總體的學術品味與價值追求。我們深信,技能技巧的改進,對傳統(tǒng)技法的沿襲,對建立在共同視覺經驗基礎上的公共藝術語匯的掌握與傳導不再是一個人是否能成為藝術家的關鍵所在,更不是一個學院的存在的意義所在。用獨特的藝術表達(甚至是以對習以為常的藝術觀念與技法顛覆)方式,傳達對社會、人生和自然的感悟與認識,構建具有現實針對性、又具有超越性的詩意化的精神世界是藝術、特別是當代藝術重要的價值所在,也是評價藝術最重要的尺度。川大藝術人創(chuàng)作的過程就是他們追求人文價值的過程,是他們開啟的一場場精神之旅。我們堅信,當今的“學院派”稱謂絕不是一種技術與形式層面的標簽,更不是象牙塔里的孤芳自賞式的矯情賣弄,而是在技術、形式語言背后折射出來的一種關涉人的存在意義與價值的視覺思考所蘊含的學術品格與精神文化性的力量。
呵護藝術個性與激發(fā)創(chuàng)作活力:學院,意味著對藝術教育規(guī)則的遵循,對藝術經驗的提煉與提升。但是藝術與藝術教育最根本的規(guī)則就是對規(guī)則與規(guī)范的不斷的質疑、挑戰(zhàn),乃至顛覆。循規(guī)蹈矩只能存在于手藝或技藝的傳承中,藝術存在的最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就在于對于藝術內部和外部現存規(guī)則、秩序的質疑與超越。質疑與超越的力量往往來自于個體心靈的獨特感受與價值判斷,來自于個體內在的不羈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充分發(fā)揮或者說激活。川大藝術學院力求寬松包容的學術氛圍,不僅表現在對不同藝術流派、風格的包容吸納上,也體現在對藝術家和藝術學子個性的充分尊重上。規(guī)則與規(guī)范僅僅是對崗位、對教學程序過程的一種技術層面的要求,而非是對藝術精神的規(guī)約。許多年來,藝術學院奉行這樣一種觀念:“只有個體的強大,才有強大的學院,每個個體是具體的,而學院是抽象的。”尊重并維護個體在藝術上的個性自由,是維護藝術尊嚴的前提,當個體被強行統(tǒng)攝于集體的整一性中,以規(guī)范性取代了個體性,這個集體的品行就必然僵滯了。藝術家個性的存在是塑造學院整體品格的前提。教師職責的擔當并不是抑制藝術個性的理由。只有藝術個性的存在,擔當的職責價值才能更好地凸現。在藝術學院這個聚落里,教師與學生的身份是明確的,而藝術家的個性也是鮮明的。打開這部藝術文獻集,走進這個展覽空間,可能會暫時忘掉創(chuàng)作者作為川大師生的統(tǒng)一身份,因為我們看到了一幅幅個性鮮明的作品,觸摸到了一個個律動的心靈。不論采用何種媒材,運用怎樣的技法,所有的作品,無不是托身于獨特視覺經驗中的苦心孤詣與自由表達。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由光與影、形與色、張與弛、實與虛、結構與質感、韻律與節(jié)奏所編織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只有夢想,而沒有塵世的法則;只有陌生,而沒有似曾相識;只有特立獨行,而沒有隨波逐流……在這里所呈現的是“和而不同”的藝術品質與價值取向,個體表達的自由使這個世界呈現多樣的成色,而創(chuàng)作的激情與對精神性深度的追求則成為這個世界同一性品質。徜徉在這個藝術的天地里我們似乎跨越東方與西方、傳統(tǒng)與現代、具象與抽象、審美形態(tài)與功能形態(tài),游走于情感表現與觀念呈現、隱逸情懷與當下熱情、精神關注與現實關懷的交錯空間中,通過熟悉的和陌生的形式,品嘗到一頓精神化的視覺盛宴。然而,在我們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是萬物與生命、大自然與人類、昨天與今天、歷史與文化、故土與城市、大學與社會……在藝術家心中激起的回響,這需要我們用心去傾聽。這頓精神化的視覺盛宴折射出的是學院對自由創(chuàng)造精神的恪守與奉行理念。
進入現代以來,藝術院校(教育)不僅為藝術的發(fā)展提供著延綿不斷的人才資源和思想資源,而且也擔當藝術拓展與創(chuàng)新的使命。學院內外的共生互動已經成為當今藝術發(fā)展最重要的動力。20年來,四川大學藝術學院不僅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優(yōu)質的藝術有生力量,而且也源源不斷地為社會注入藝術思想的活力與創(chuàng)造的激情。20年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初生牛犢”的年齡,對于一個學院來說正是一個“血氣方剛的”時段。我們已用20年走過了許多老牌專門藝術院校半個世紀或更長時間還沒有走完的路程,但是我們清楚我們還缺乏長期積淀之后的沉厚,離我們期待的理想狀態(tài)還有很長的距離。但是,我們已經有了一段艱難而令人欣慰的經歷,我們還有30年、50年,我們有無盡的年輪,在未來的路程中我們會更加沉厚起來,在延綿的藝術路途中,我們將會體驗到更多的創(chuàng)造開拓的快樂,會給時代、社會、觀眾奉獻更多視覺的盛宴與藝術的創(chuàng)作,因為我們有矢志不渝的藝術信念與激勵我們繼續(xù)前行的目標。
這部作品集與這個展覽及整個20周年院慶活動,只不過是我們開啟新里程的一種象征性的短暫的儀式。從這里,我們繼續(xù)前行……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