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伍偉個展《白澤圖》

開幕時間:2016-10-16 16:00:00

開展時間:2016-10-16

結束時間:2016-11-13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qū)797路B07

策展人:朱朱

參展藝術家:伍偉

展覽介紹


白盒子藝術館將于10月16日下午4點展出伍偉個展《白澤圖》,本次展覽由策展人朱朱策劃。青年藝術家伍偉近年一直致力于裝置藝術創(chuàng)作,注重個人的原始經驗,展覽將展出伍偉圍繞“白澤圖”這一神話意境展開創(chuàng)作的最新作品,展覽將持續(xù)至11月13日。

第一組作品以嵌滿眼珠般玻璃球的紙堆,對應白澤圖的古老存在之形,厚積的紙頁里儼然記滿了世間所有鬼怪的秘密,期待我們的解讀,而藝術家自己的眼睛緊閉在一組圖片上,拒絕做出觀看,或者是缺乏觀看之道。第二組作品被稱之為“無法打開的《白澤圖》”,整個紙堆被金屬絲捆綁、勒緊,指示了現代社會對傳統(tǒng)的隔絕和壓制性,作為其代價,《白澤圖》里記載的鬼怪則以碎片的形態(tài)在墻壁與空間到處游走,地面一只以堆繡法制作的手指呈癱軟之態(tài),表征著個人在現實環(huán)境里的無能之感。在第三組作品中,強光照射下的白澤在地面現出單薄的獸形,靈性盡失,與它所指認的鬼怪無異,與之并置的一段視頻,拍攝的是一只松鼠剛死之后被蒼蠅圍繞的場景,顯然在暗示白澤的命運走向了終結。

自2012年創(chuàng)作《藏書》以來,伍偉一直關注書本、動物和原始力量之間可轉換的形態(tài),書本在此后逐漸簡化為立體紙堆,形似費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es)使用過的素樸造型,動物則以紙頁撕剪和著色后產生的皮毛效果隱現于其間,造成“不可觸摸的神秘感”。在去故事化、去形象化的過程上,他力圖將作品還原到“是視覺的也是心理的”直覺體驗,《生靈》(2014年)以一種破碎的形態(tài),證實了他語言形式的演進,同時,也將他對雕塑的自我定義,引向了 “建立一種從物質到精神的靈性空間”。

受《云笈《白澤圖》作為一個展覽的構想,醞釀于2015年。七簽》一段文字吸引,伍偉試圖以展場的空間整體來結構他的閱讀、想象和思考過程,白澤為黃帝時代的一頭神獸,白澤圖則是對它所言世間精怪的轉錄之書,原文如下:“帝巡狩,東至海,登恒山。于海濱得白澤獸,能言,達于萬物之精。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游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兩漢以降,白澤之事為多種典籍所載,《淵鑒類函》“獸部”中引古本山海經所載:“王者有德,明照幽遠則至”(今本《山海經》不載),歷代據此不斷加強它作為祥瑞之獸的象征性,視之有驅魔、避邪之能,不過,罕有其形象的描述,“棲息在昆侖山,渾身雪白,有翼”之類,顯然屬于后世的勉強附會。“白澤具有神獸和書籍的雙重屬性,作為雕塑形態(tài)的兩種元素(動物形貌和書籍特征),成為展覽中白澤圖造型的組成部分。書籍已經佚失,白澤形象也不確定,給造型和表意提供了更多的空間。”伍偉向古代話語索要的,僅止于一條可供起興的線頭,借此編織的是我們的物質化身體與靈性的背離過程?,F場的三件組合式作品呈現出一種可能的遞進關系,白澤圖作為核心的喻體被置于流變的命運或時間鏈之中,幻化成三種不同的形態(tài),與之疊映的是藝術家的主觀凝視,以圖片、視頻、雕塑等方式而在場,將整體聯結成一個閱讀/被閱讀的寓言。

“從個人情感引發(fā)出對某種力量和體驗的探求,進而從現實回到東方傳統(tǒng)中的原始經驗和精神性”(引自伍偉《我是這樣說的》,發(fā)表于Uart,2015年7月29日),這是伍偉在今天解構至上的后現代語境里,試圖以回溯遠古的方式作出的自我點化,也是他的自覺性所在:不沉浸于無意義的碎片,渴求尋找那種視萬物為一體的宇宙觀所在,他的《白澤圖》至少觸及了有關這種尋找的疼痛與憂傷。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