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尋向所志

開幕時間:2017-12-17

開展時間:2017-12-16

結束時間:2018-02-04

展覽地址:廣州市白云大道黃邊北路時代玫瑰園三期

策展人:梁健華,王家浩,宋軼

參展藝術家:蔡回,何岸,李消非,李燎,李占,魏程程,社會敏感性研究所

主辦單位:廣東時代美術館

展覽介紹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陶淵明《桃花源記》
  時代美術館早在設計階段就提出美術館將以"生產(chǎn)"作為線索,同時帶有對應的組織框架。因此原方案并不是一個單純的物理空間,它本身可以被視為一個關于美術館的方法論。當面對真正的實踐時,這些設想既是某種提示,也成為背景的一部分。
  在此之外,美術館周圍不斷變化的地域、歷史文化現(xiàn)狀成為塑造自身必須要面對的現(xiàn)實。盡管普遍意義上,私立美術館的功能有明確定義;但國內的美術館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依然十分模糊。能稍加確認的是:美術館是一個提供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收藏和展示的公共空間。但這樣的定義危機四伏,它無法說明美術館在層層現(xiàn)實中能承擔的角色,甚至國立與民營之間的差別等等言之不盡的疑問。在這種情況下,美術館需要劃定自身,而身上的各種"例外"反而能成為自我劃定的前提。
  因此展覽將美術館自身作為一個案例,把各種潛在的行動前提袒露出來,其中包含了它的建筑形態(tài)、不同面向的實踐,未來能成為什么這些問題。在這個結構中,藝術創(chuàng)作是作為與日常生活的鏈接出現(xiàn);建筑師既作為空間的規(guī)劃者,也向觀眾提供如何使用空間的想象。在兩個月的展期中,美術館將成為多義的公共空間。美術館通過打開自身,在各種范例和判斷中洗脫出來,從而獲得研究自己的機會;這既有反身自問的意味,也是在向到來的觀眾無所不言。
  工作坊:原址旅行團
  策劃:激發(fā)研究所

  時間:2017年12月17日 14:00-21:00
  地點:廣東時代美術館、榕樹頭、黃邊站、上陽臺
  問題和目的:
  2005年庫哈斯為廣東時代美術館設計的方案經(jīng)過數(shù)次調整,已然成為了嵌入美術館空間內不斷延伸、縱橫交織的"隱性空間",此次的工作坊,通過對此"原址"所在地的實地重走,整理相關記憶和知識,考察其當前狀態(tài)及周遭境遇,并基于重走過程里講座、對話、紀錄的啟發(fā),提出一種具有實驗屬性的空間想象方案。
  形式和內容:
  "重訪行動"所至的每一處空間,其從最初規(guī)劃到當前現(xiàn)狀各自的結構變化和功能調整,以及背后所對應的現(xiàn)實原因,將會被一一講述;同時,在特定區(qū)域還有圍繞"現(xiàn)場考察"、"美術館"、"教育"三條脈絡的演講……一路上始終伴隨著自由討論和隨機地紀錄捕捉。參與者可隨時加入、相互連接。
  工作坊:馬里奧之家
  策劃:童筑未來團隊

  時間:2017年12月25日-2018年2月4日
  地點:廣東時代美術館、時代玫瑰園
  通過組織社區(qū)搭建活動的機會,讓更多的社區(qū)居民參與到社區(qū)藝術文化中來,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認識藝術創(chuàng)作和空間設計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并通過活動的自我學習帶動家庭的學習。
  工作坊將和居民一起在時代玫瑰園的三處選址,配合場地用PVC管作為材料實施公共搭建活動?;顒右?+1的形式舉行:即童筑團隊帶領居民針對場地進行組裝。其后,在與居民重訪現(xiàn)場和學習的基礎上,共同重建之前結構。希望借此易于制作的"建筑"在家庭成員、人與環(huán)境之間建立各種具有啟發(fā)性的鏈接。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