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繽紛的意趣:林風眠 蘇天賜作品展

開幕時間:2018-07-13 15:30:00

開展時間:2018-07-13

結束時間:2018-08-03

展覽地址: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鳳熙路27號中海鳳凰熙岸二期北門東側

參展藝術家:林風眠,蘇天賜

主辦單位:南京逸空間

展覽介紹


  “人類的生活能力高于一切生物,所以人類不僅能欣賞美,且也能創(chuàng)造美。”
  ——林風眠《什么是我們的坦途》,1934年
  “于是我站在畫布前,猶如浪子回頭。隨手打開我的行囊,探取我之所有,不管是得自東方、西方,不問其是油是水,我隨意涂抹,鋪墊我的行程。我著意與讓大自然的靈魂領路,尋尋覓覓,往何處以求?”
  ——蘇天賜《我站在畫布前》,2006年
  林風眠與蘇天賜都是中國現(xiàn)代美術史上重要的藝術家和美術教育家,林風眠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和現(xiàn)代繪畫的奠基人”,蘇天賜在繼承林風眠藝術精神的同時開創(chuàng)了獨特的藝術天地,在中國現(xiàn)代美術史上的地位也愈加矚目。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創(chuàng)建杭州國立藝專時林風眠就提出“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diào)和中西藝術、創(chuàng)造時代藝術”的理念。蘇天賜更直接的理解為“東方的意趣,西方的實感;西方的繽紛,東方的空靈。”這不僅對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xiàn)代化等概念產(chǎn)生了直接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構筑了獨特的美學高度和精神維度,創(chuàng)造了中國現(xiàn)代美術史上不可或缺的藝術遺產(chǎn)。
  林風眠與蘇天賜的藝術之路是一條坎坷之路,蘇天賜在文章中對老師這樣評價:“他所選擇的途徑似乎是為了達到一個新的高峰,卻先入谷底,從一個密如叢莽的區(qū)域頑強地向上攀登。”林風眠不僅是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的繼承者,還是“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踐行者。“藝術的第一利器,是他的美。”(《致全國藝術界書》1927年),“現(xiàn)在的藝術不是國有的,亦不是私有的,是全人類所共有的,愿研究藝術的同志們,應該認清楚藝術家偉大的使命。”(《藝術的藝術與社會的藝術》1927年),,這一系列宣言式的呼吁讓我們感受到林風眠內(nèi)心的使命,也使他的繪畫超越了一般意義的技法與美學。但是,這樣的理念在當時的境遇,注定是一條充滿荊棘與陷阱的道路,注定會讓走過的人九死一生,遍體鱗傷。“林風眠來到天堂門口。‘干什么的?身上多是鞭痕?’上帝問他。‘畫家!’林風眠回答。”這是黃永玉悼念林風眠文章中的結尾,一位手拿畫筆披荊斬棘的藝術斗士躍然紙上,骨髓里流動的都是堅韌與不屈。
  林風眠與蘇天賜在畫面上永遠給人留下的都是美的感受與意象,他們最偉大之處就是把苦與難隱蔽在心中,在畫布上轉化成繽紛的色彩和空靈的意境,但是悲劇的力量重新構筑了美的厚度,折射出精神的力量,熠熠生輝。
  面對眼前的作品,回溯百年歷史,林風眠與蘇天賜的貢獻不止于創(chuàng)作了哪些作品,也不止于培養(yǎng)了哪些著名的學生,最重要的是為我們的民族與時代創(chuàng)造了可以不斷回望和品味的歷史以及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和進取的勇氣。這樣講似乎有些冠冕,但又確實是管窺他們藝術與精神世界之后的涌上心頭的真切感受,同時也讓我不斷去思考“是什么造就了偉大的藝術家和偉大的藝術作品?”理想、真誠、勤奮、毅力與才情,縱覽林風眠與蘇天賜的藝術生涯,這些關鍵詞可能只是其中的必備條件,而非全部。
  文/陳瑞
  2018年夏日感于南京雨夜
  林風眠
  1900—1991

  1900年11月22日
  林風眠出生在廣東梅州市梅江區(qū)白宮鎮(zhèn)閣公嶺村,自幼喜愛繪畫,19歲赴法勤工儉學。
  1919年7月
  中學剛畢業(yè)的林風眠收到了梅州中學的同窗好友林文錚從上海發(fā)來的信函,獲知了留法勤工儉學的消息,遂告別父老前往上海和林文錚一同作為第六批留法勤工儉學的學生,前往法國留學。
  1921年
  兩人轉入法國第戎國立高等藝術學院學習,林風眠大受賞識,9月又轉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就讀,并得以進入柯爾蒙(Cormon)的工作室學習,并廣泛接觸各種藝術形式,以及當時歐洲藝術界認為的“東方藝術”。
  1925年
  回國后出任國立北平藝術??茖W校校長兼教授。
  1928年
  林風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主持籌辦國立藝術學院(后來的中國美術學院)并任院長。解放后,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林風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舉辦個人畫展,取得極大成功。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靜物》等。著有《中國繪畫新論》,出版有《林風眠畫集》等。
  蘇天賜
  1922—2006

  1922出生
  1943年
  在重慶就讀于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林風眠先生。
  1946年
  畢業(yè)后到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教1948年在國立杭州藝專林風眠畫室任助教。
  1950年
  受聘為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講師。
  1951年
  任教于青島山東大學藝術系、無錫華東藝術專科學校。
  1964年
  《油畫小輯》、《蘇天賜專集》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3年
  作品《沉醉》參加“江蘇省人物畫展”獲一等獎。
  1987年
  赴巴黎考察并舉辦在巴黎國際藝術城《蘇天賜油畫展》。
  1989年
  油畫作品《早春》參加第七屆全國美展獲銅獎后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1991年
  在臺灣臺北舉辦展覽。
  1993年
  應德國TTT藝術協(xié)會邀請訪問德國,參加海姆巴赫夏季國際藝術節(jié)
  1994年
  作品《太湖中的小屋》特邀參加“第二屆中國油畫展”;同年12月應邀赴新加坡訪問展出。
  1994年
  應邀赴新加坡舉辦畫展。
  1995年
  赴日本愛知縣藝術大學訪問講學,并舉辦畫展。
  1996年
  作品《不凍的溪流》參加慶祝香港回歸中國藝術大展。
  1997年10月
  應美國巴爾的摩淘森大學的邀請出訪講學,并在該校藝術中心舉辦畫展”。同年赴美講學并舉辦畫展。
  2001年
  作品《黑衣女像》、《秋云》參加“20世紀中國油畫展”yu2北京、上海、臺灣、香港等地。
  2002年
  舉辦“信步與回眸——蘇天賜油畫藝術回顧展”(南京博物院、廣東美術館)。
  2003年
  作品《霜晨》、《谷底春風》參加“中國當代藝術五十家畫展”;作品《又是一年春草綠》參加“第三屆中國油畫展”。
  2005年
  參加“大河上下——新時期中國油畫回顧展”;舉辦“湖上春風——蘇天賜藝術回顧展”(浙江省博物館、浙江西湖美術館)。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