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莫娜·哈透姆:去日留痕

開幕時間:2018-09-06

開展時間:2018-09-07

結束時間:2018-11-17

展覽地址:香港白立方畫廊

參展藝術家:莫娜·哈透姆

主辦單位:白立方香港


展覽介紹


  莫娜·哈透姆 Mona Hatoum 1952 年生于巴勒斯坦城市貝魯特。1975黎巴嫩內(nèi)戰(zhàn)爆發(fā)時,阿通姆身處倫敦,由于無法回國,便考進倫敦的藝術學院,自此成為英國國民,在那里生活與創(chuàng)作。
  哈透姆早期由行為藝術和攝影、影像探討政治及社會造成的身份認同課題。一些作品直接以身體參與表達受到暴力與威脅的個體;具有象征意義又極簡的形式表現(xiàn)出由戰(zhàn)爭或其他社會原因帶來的集體傷痛。
  1990 年代開始,她開始更多創(chuàng)作雕塑及大型裝置。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也囊括了紙上繪畫,影像,行為藝術,動態(tài)藝術,極簡主義和概念藝術,呈現(xiàn)復雜世界里人性的軟弱與堅韌,使得觀眾產(chǎn)生迷惑,質(zhì)疑,與善變的世界對話。
  地圖作為哈透姆創(chuàng)作語境中的重要線索,持續(xù)出現(xiàn)在作品中。包括世界地圖,巴勒斯坦的地圖,飛機航線等。這些地圖在哈透姆的作品中皆成為不穩(wěn)定邊界,跨國談判和政治沖突的象征符號。
  哈透姆經(jīng)常采用家具和常見生活用品材料,廚用刨刀、屏風、鐵絲經(jīng)過她的挪用與轉(zhuǎn)換,營造出一個陌生而帶有敵意的氣氛。她受到簡約主義、動力學及概念藝術影響,作品同時又具有超現(xiàn)實主義色彩。
  2015年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6年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推出莫娜·哈透姆的大型個人回顧展覽,展覽集中梳理并展出藝術家自1977年后創(chuàng)作的多件代表作品,向觀眾展示了哈透姆40年充滿詩意和無畏的創(chuàng)作生涯。
  莫娜·哈透姆
  莫娜·哈透姆 1952年生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現(xiàn)居倫敦和柏林。她因大型裝置和雕塑而聞名,作品憑借沖突和矛盾揭露了全球特征挑戰(zhàn)了極簡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的形式語言。貫穿其創(chuàng)作生涯40年的是詩意和激進的思想。
  她參加了很多重要群展包括特納獎(1995),威尼斯雙年展(1995,2005),卡塞爾文獻展(2002),悉尼雙年展(2006),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雙年展(1995,2011),第五屆莫斯科當代藝術雙年展(2013)。
  重要個展在如下場館舉辦: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1994),芝加哥現(xiàn)代美術館(1997),紐約市新當代美術館(1998),意大利當代美術館(1999),倫敦泰特美術館(2000),德國漢堡藝術館(2004),波恩藝術館(2004),Magasin 3,斯德哥爾摩(2004)和悉尼當代藝術館(2005年),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2009),奎里尼·斯坦帕利亞基金會博物館(2009),貝魯特藝術中心(2010,米羅基金會(2012),瑞士圣加侖美術館(2013-2014),阿拉伯當代藝術博物館(2014),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5),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2016),赫爾辛基KIASMA(2016-2017),廣島市現(xiàn)代美術館(2017)。
  1995年她入圍了特納獎(Turner Prize)候選人名單。2011年她榮獲米羅獎(Joan Miró Prize)。2017年獲得第十屆廣島藝術獎(Hiroshima Art Prize)。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