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田牧:機體派對

開幕時間:2019-06-15 16:00

開展時間:2019-06-15

結束時間:2019-07-31

展覽地址:北京市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qū)E06

策展人:于非

參展藝術家:田牧

主辦單位:蜂巢(北京)當代藝術中心

展覽介紹


  蜂巢(北京)當代藝術中心將于2019年6月15日以C、D、E三個展廳推出"蜂巢·生成 第三十四回 田牧:機體派對"。這是生活工作于倫敦的青年藝術家田牧在中國的首次個展,將以藝術家2016年至今的綜合媒介平面、雕塑及裝置作品制造一場彌合不同物質屬性的機體派對,同時也是置身于后人類語境中的田牧,對當下與未來發(fā)動的一次主動干預。本次展覽由于非策劃,將展出至2019年7月31日。
  出生于1985年的田牧,畢業(yè)于切爾西藝術學院和中央圣馬丁純藝術專業(yè),現就讀于皇家藝術學院雕塑系。目前工作生活于倫敦。英國皇家雕塑協(xié)會成員(2018)。最近的項目包括Broomhill英國國家雕塑獎(2019),Dirty House個展(倫敦,2019), ZK/U藝術家駐項目,(柏林,2019)。
  在后人類世界的到來已經成為了討論未來生命可能性的前提之下,田牧有意避免陷入自戀式的人文主義情懷,以及技術達爾文主義所引申出的智能崇拜。無論是二維數碼打印、現成品改造、還是三維立體雕塑;亦或是汽車引擎、人體腸道、昆蟲的頭顱在田牧的作品中統(tǒng)統(tǒng)一視同仁:機械沒有淪為人的義體成為增加肉身體能的工具,動物也沒有被擬人化、智能化為某種更為先進的主體,而人則成為了與前者在等級上別無二致的共在。與此同時,這些駁雜的機體在共同體的生命形式中進行著某種意義上的相互抵消與掣肘。這些往往以有些不切實際的方式組裝而成的新機體因為邏輯的刻意抽離而失去了真正運轉起來并投入實際使用的可能。這些看似被廢棄的、無用的機體的集合所試圖抵達的正是對功能、利潤、與進化的瓦解。
  在一系列雕塑作品中,堅硬冷峻的大理石被藝術家用來雕琢成細胞組織與人體器官的形狀。經過反復的拋光與打磨,大理石表面也奇異地逐漸形成一種類似有機體的質地。汽車零部件從原有的機械結構中剔除,置換到此處模擬一種新機體運作的組成部分。有機物與無機物在彼此功能與材質的雙向滲透中被雙重陌生化了,其產生的間離效果無形中暗示了無機體與有機體之間的微妙關系。仿生學在理論與應用上已經打通了有機體與無機體之間的壁壘,而田牧在此所扮演的角色絕非一個嚴謹的科學工作者。相反他刻意制造了功能與形象上的錯位,并不十分融洽且頗為突兀的機體間的共生關系由此變得戲謔滑稽、曖昧不明。
  田牧在作品中進行了對于古希臘神話的援引。古希臘神話中的妖怪多以雜交的體態(tài)示人,這種形象上的多重來源恰恰是田牧作品中的視覺基礎。田牧更進一步跨越了生物種類上的多元,將異質的機體以更加離經叛道的形式嫁接起來。田牧亦從動畫產業(yè)中鮮明、符號化的人設中截取形象,置于他所創(chuàng)造的全新語境之中以生產新的意義。這些素材以及來自田牧原創(chuàng)性的角色以相似的形象和姿態(tài)游走在不同的片場,在不斷的自我復制中企圖構成一種當下視覺文化的圖騰,將當代的圖像消費觀與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相對接。
  羅西o布拉伊多蒂在《后人類》一書中曾經提出,身體政治學的改變帶來了新形式的弱勢群體。田牧創(chuàng)作的起點恰恰是他所親身經歷的后工業(yè)時代的轉向,對那些被動從集體中剝離出來的個體所帶來的無所適從的陣痛。田牧在此以展覽的形式為終將被時代所裁員的機體們寫下和諧共處,抑或相愛相殺的腳本,在自治的平行時空中進行永不停歇的末日狂歡。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