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張慧:中東鐵路

開幕時間:2020-12-19

開展時間:2020-12-19

結束時間:2021-02-28

展覽地點: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4號 798藝術區(qū)

參展藝術家:張慧

主辦單位:長征空間


展覽介紹


“中東鐵路”是貫穿中國東北大地和近現代歷史重要時刻的一條鐵路線。現實中的中東鐵路是1896年清朝和沙俄簽訂的《中俄密約》的產物,它于1897年8月開始施工,1903年7月正式通車運營,呈“丁”字型,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起滿洲里,南至旅順,最東延展到綏芬河。作為一個藝術項目,“中東鐵路”由藝術家張慧于2018年提出,2019年由張慧與趙剛二人共同發(fā)起,是兩人在各自生命和職業(yè)生涯的當下階段,對自己的故鄉(xiāng)——張慧生于齊齊哈爾,趙剛是歷經全球游蕩、目前生活在北京的滿族人——以及中國近現代社會政治、意識形態(tài)和美學表達、風土面貌之變遷的回望、調查、思考,以及以繪畫為媒介的創(chuàng)作實踐。

項目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行走”,兩位藝術家啟程于2019年7月15日,趙剛騎摩托車從北京出發(fā)、至滿洲里往東行,張慧坐火車從大連旅順往西行,雙方于9天后在哈爾濱相會,并與一群東北議題的研究者和關心者展開了一系列行走中的研討。與談人包括策展人魯明軍、長征計劃創(chuàng)始人盧杰、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王繪等,以及作為“中東鐵路:行走”的觀察者和評論員的長征計劃。第二階段伴隨著兩位藝術家在行走中和行走后各自的創(chuàng)作展開,其結果便是由長征空間在2020年底呈現的雙部曲展覽“中東鐵路:趙剛”(2020年10月-12月)、“中東鐵路:張慧”(2020年12月-2021年2月)以及相關的研討活動。

作為“中東鐵路”第二階段的一部分,“中東鐵路:張慧”將于12月19日在長征空間呈現。 張慧生于齊齊哈爾的鐵路職工家庭、少年時曾在哈爾濱學習繪畫。對他而言,“中東鐵路”是人類在土地上建造和生成物質和文明的典型案例。張慧認為,在曾經毫無現代痕跡的東北大陸上,這種“建造和生成”是基于一張覆蓋著這片土地的“圖紙”——隨著近現代東北的建設進程,“圖紙”上層層疊加了幾百年來的各種物的建造和人的生存,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東北的現實。這張圖紙偶爾露出的局部或邊角,為張慧的繪畫語言的最新發(fā)展提供了觀念上的依據,此次展覽展出的17幅繪畫作品也是東北作為觀念,經藝術家的繪畫邏輯的發(fā)展所產生的視覺呈現。

中東鐵路作為一條具體的鐵路線,也是多種文化和力量相遇和流動的前線,影響了人們對外部世界的觀看,也在上下幾代人的審美經驗和集體潛意識中形成了一種特定的紀念碑式的視覺結構。反復出現的符號如李香蘭(山口淑子)、現代東北人的集體身影(如牡丹江車站前的人群),探索了歷史的復雜性、個體與環(huán)境的關系,使“中東鐵路”成為生活在這片大陸上的人的集合。而三位空姐、歌唱的廚師以及那幾個正在搭建帳篷的人,是典型的張慧圖像構建方法論的產物;和張慧繪畫中其他那些反復出現、又總是在變化的形象一樣,他們從張慧的圖像宇宙中生長出來,又參與到由其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繪畫的總體所構成的世界里。

“中東鐵路”項目是張慧在人生與創(chuàng)作中反身回望的契機,也是他創(chuàng)作方式、繪畫語言以及對圖像邏輯的思考和實驗的發(fā)展、反思與新生。但作為項目的“中東鐵路”呈現的并不是一個特例,而是張慧從具體的特例層層推演、倒逼,最終回到常態(tài)的內在驅動。從這個角度來看,“中東鐵路”不僅存在于張慧的人生歷程,也早已內在于他的繪畫實踐。

關于藝術家 張慧,1967年生于黑龍江省,1991年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現生活工作于北京,并任教于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在早期的探索中,張慧發(fā)展出以行為和裝置為主的藝術創(chuàng)作,而后也在多媒體和現場戲劇等領域進行探索和實踐;他是上世紀90年代末“后感性”系列展覽的重要參與者,并于2004年組建異象聚小組。 從2006年在長征空間舉辦的“局部地區(qū)”個展開始,張慧轉向對繪畫語言和圖像邏輯的探索——考察現實與潛意識、正常與非正常之間的模糊地帶,同時又反思人們認識現實的真實性和唯一性,力求拓展現實事件及其圖像背后的結構。其作品的研究對象從植根于日常生活的習慣,到對其他維度的探求——這成為了藝術家能夠喚起戲劇般共鳴的作品的兩大主要組成部分。張慧繪畫中反復出現與變化的圖像,以一種超鏈接的方式將可持續(xù)性,和其與時間與空間的關系串聯起來。在張慧看來,視覺經驗不僅僅是美術的經驗,而是被視覺“訓練過”的經驗,它常常給人思考以暗示,進而左右著人們觀看世界。 近期個展包括“張慧 2018”(長征空間,北京,2018);“張慧”(長征空間,北京,2016);“廣場”(長征空間,北京,2014)。重要群展包括“綿延:變動中的中國藝術”(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2020);“緊急中的沉思”(UCCA尤倫斯藝術中心,北京,2020);“在集結”(chi K11,沈陽,2018);“后感性:恐懼與意志”(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2016);“觸知區(qū)”(紅專廠當代藝術館,廣州,2015);“第11屆沙迦雙年展:重現——新的文化制圖”(沙迦,2013);“第8屆上海雙年展:巡回排演”(上海美術館,上海,2010);“第3屆廣州三年展:與后殖民說再見”(廣東美術館,廣州,2008)。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