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焦慮的空間檔案——從地洞到桃花源

開幕時間:2020-12-20

開展時間:2020-12-19

結束時間:2021-03-28

展覽地點:北京市朝陽區(qū)金蟬西路OCAT研究中心

策展人:陳淑瑜

參展藝術家:安德思·耶丁(Andreas Gedin),胡偉,紙老虎工作室,梁碩,莉娜·塞蘭德(Lina Selander),梅·海瑟格(Maj Hasager)

主辦單位:OCAT北京館


展覽介紹


OCAT研究中心榮幸地宣布“焦慮的空間檔案——從地洞到桃花源”將于2020年12月19日下午3點開幕,這是“2019研究型展覽策展計劃”優(yōu)勝方案的展覽呈現,將持續(xù)至2021年3月28日。

作為具有建筑學背景的策展人,“焦慮的空間檔案——從地洞到桃花源”是陳淑瑜沿著她在空間理論、設計批判以及在物質文化領域的思考,以展覽的形式向公眾所做的一次呈現。

這是OCAT研究中心在完成空間改造之后,首個利用整體展廳實施的展覽。策展人針對OCAT研究中心特定的場址,在與藝術家共同交織的研究線索之中,以焦慮作為從現實通往理想之境的入口,為每件藝術作品所探討的空間概念建立特定的位置、關系與情境。在不以時間為軸線的維度里呈現空間與身體相互建構的歷史與現實。

策展人語

當一個展覽開始的時候,策展人最好是不再自我解說。因為他/她應該已經完成了從解說到轉化的工作,把現場留給公眾。但解說的確是策展人的義務,那么,我想在這個展覽還沒有開始之前,用這種義不容辭談一談策展的責無旁貸——我認為一個策展人在解說之外,最重要的工作是轉化,也就是策展人與藝術家、藝術機構一起,把進入一個策展項目的各種力量、關系和因素轉化成現場的經驗?!翱臻g中的空間”普遍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是一種非常關鍵,也非常有趣的覺察,是可以被進一步轉化為“策展的空間性”(curatorial spatiality)的現象。在這個意義上,策展只有通過感官的途徑才能獲得空間性。展覽是關于藝術作品看不見的本質,是我們用藝術作品可見的實體部分去建構展覽的空間,去容納那些“不可見”的部分。對我來說,這是展覽的意義,也是展覽的開始。

在另一個層面,一個展覽、一件作品,大多是建立在特定的解讀之上,但肯定不是最顯眼的解讀,否則我們就無法讓非同尋常的、尚未覺察的存在顯現出來的。展覽的標題,就是對展覽本身的一種解讀。一個展覽的標題,就如同一個策展框架試圖依仗的理論一樣,一半是啟發(fā)、一半是限制。

也許,我還應該在這個展覽即將面向公眾之前,再次解說一下它的標題陷阱。

卡夫卡的《地洞》,是以一句仿佛是結局的話開始的,“我造了一個地洞,似乎很成功”。整部小說就是這位不具姓名的理性動物,對自己親手打造的地洞——一個看似已經完成的、完美的人工系統(tǒng),所進行的無盡反思與自我揚棄。來自內心深處的焦慮驅動著它的身體不停勞作,不斷開拓、加固著地洞。它既是地洞的主人,又是地洞的奴隸,在監(jiān)視與自我監(jiān)視之中徒勞地追求安全感,一種無法承受的愉悅。我不認為卡夫卡真的打算寫完這部短篇小說,因為它是卡夫卡在柏拉圖洞穴的旁邊,為現代人建造的另一個走不出去的地洞。讓小說在理性動物的幻聽之中,在“一切仿佛回到原初”之時戛然而止,正是“卡夫卡式”的結尾。

而《桃花源》,則是一位隱逸中的古代知識分子,以魏晉時期的浪漫主義構想了一位迷路的漁人。他離開現實、鉆過山洞,找到了世外桃源,成為一個“他者”,進入到那個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自治之地。那兒的永久居民熱情地招待他,也與他進行了一些不置可否的交談。桃花源是一個沒有地點的地點、一幅染著光暈的圖景,以其完美的形式映射著現實社會的一切關系。這正是??略谏鲜兰o六十年代提出的異托邦,一個鏡像中的位置,一個實現了的烏托邦??臻g作為一種隱喻,讓語言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躍遷與連接方式。桃花源是地洞之外的想象世界,與柏拉圖洞穴之外的真實世界、卡夫卡地洞之內的現實,相互嵌套、彼此扭轉。只是迷路的漁人、和柏拉圖洞穴里那位意外松綁的囚徒一樣,無法帶領其他囚徒走出去,也只能在我們意識洞穴的墻壁上繪制另一個幻影、另一種述說,留待后世的回響。比如,明末清初,受到基督教影響的畫家吳歷,在他繪制的長卷中為桃花源的入口添了一座碑,并在他的時代語境中,為現實與幻境確立了彼此的空間關系。

所以,在“焦慮的空間檔案”里,從“地洞”到“桃花源”只是一條想象中的躍遷路徑,又是一條無始無終的莫比烏斯帶,但它并非是進入這個展覽的唯一路徑。其實整個策展工作在于如何與圍繞著不同空間概念展開研究、實踐的藝術家們共同建構“檔案的空間”——在鏡子、迷宮、折屏、陽臺,這些既是空間物件又是空間概念的內部與外部、此處與彼處、正面與背面,展開多重的對話。也在圖像與詞語的空隙之間、記憶與遺忘的交界之處,追問空間與身體相互建構的歷史與現實。

在這個“空間的檔案”和“檔案的空間”互為對象和場所的“異托邦”展覽里,我們將把穿行往復的樂趣留給觀眾,邀請他們身臨其境,尋找空間中的空間,加入到無盡的對話中去。

展覽的英文標題與中文標題存在著語言上的不對位。我的確沒能在中文里找到剛好與“Archiving”對應的詞匯,來表述我們在不同的空間以及它們的檔案之間穿行、對視、打開、重寫的過程。也只能在中文的主標題“焦慮的空間檔案”里留下一個“焦慮”的修辭,來略顯含混地籠罩空間與檔案的邊界。也許,對我來說,空間與檔案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交界,也許正是焦慮,驅動我們離開彼此的“中心”位置,在空間與檔案之間摸索、感知和行動。由此,中文特有的混沌修辭,也逆向打磨了指涉清晰的英語標題,“Archiving the Spaces of Anxiety”。

最后,我想借用微信上大家貼出展覽預告時,最謙遜可愛的臺詞,“歡迎你們來玩”。如果這個展覽對你們來說意猶未盡,我真心建議遠道而來的朋友們順便去歡樂谷一帶走一圈。也許,在穿過了這個展覽的地洞和桃花源之后,你會與這片看似無甚新意的魔幻現實主義山水景觀,有一些新的對話。

歡迎你們,歡迎回來。

策展人

陳淑瑜

目前生活在瑞典,以策展人的角色展開跨文化的合作和實踐。我相信今天的策展工作在擴展之中,在不斷生產知識。我關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在策展的空間領域加深并豐富我們對世界、對自我的理解。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