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接力(第二輯)

開幕時間:1970-01-01

開展時間:2021-02-05

結束時間:2021-02-21

展覽地點:元典美術館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望京利澤西園112號

策展人:谷燕

參展藝術家:卡爾?霍弗、布蘭姆?鮑加特、王度、袁佐、姜杰、馬克?庫柏、曾浩、彥風、吳帆、周洋明、李琳琳

主辦單位:元典美術館

展覽介紹


參展藝術家 (第二輯)

卡爾·霍弗 (Karl Hofer) 德國表現(xiàn)主義藝術家 1898至1955年間,卡爾·霍弗創(chuàng)作了約2900幅畫作及更多的紙上作品。他通過對古典形式理想的純粹的對立追求,和對現(xiàn)實世界的"質(zhì)樸"的表達,樹立了他在現(xiàn)代性中占有的特殊地位。 1878年,卡爾·霍弗出生于卡爾斯魯厄(Karlsruhe)。1897年,他開始在卡爾斯魯厄的der Gro?herzoglichen Badischen Akademie der Künste中學習繪畫,師從Poetzelberger和Hans Thoma。1897年開始周游瑞士和法國。1902年,他進入斯圖加特美術學院(die 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in Stuttgart)研讀碩士。1905年之后,如同"柏林分離派"的藝術家一樣,卡爾·霍弗的作品經(jīng)常在各類展覽上展出。1908年至1913年間,他經(jīng)常間斷性的在巴黎駐留。1910年,他第一次赴當時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旅行,之后他將對印度之旅的印象融入到作品主題中,而后1913年,畫家再次赴印度旅行。同年,卡爾·霍弗成為"自由分離派(Freien Secession)"的成員。1920年,他進入柏林自由與應用藝術聯(lián)合州立學院(die Vereinigten Staatsschulen für freie und angewandte Kunst in Berlin)任教,后被任命為教授。1923年,他成為普魯士藝術學院(der Preu?ischen Akademie der Künste)的成員。1927年,他在卡爾斯魯厄創(chuàng)立了"巴登分離派(Badische Secession)"。 在納粹時期,霍弗的藝術被斥為"墮落",300件作品被從博物館中移除,1933年他被剝奪了教學職務。1937年,他的八件作品在納粹宣傳展覽"墮落藝術(Entartete Kunst)"中展出。1938年他被普魯士藝術學院除名并被禁止從事相關職業(yè)。1943年,他的工作室連同150幅畫作和1000幅插畫都被炸彈摧毀,之后由于公寓被炸,他只能住在人滿為患的療養(yǎng)院中。 戰(zhàn)爭結束后,1945年,卡爾·霍弗被任命為柏林美術學院(der 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ünste in Berlin)院長。1948年他獲得柏林洪堡大學(der Humboldt-Universit?t in Berlin)榮譽博士學位,并成為der 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in Karlsruhe的榮譽公民。同年,他與奧斯卡?內(nèi)林格爾(Oskar Nerlinger)一起討論藝術和政治。1950年他成為德國藝術家協(xié)會(der Deutschen Künstlerbund)主席。1953年他榮獲柏林藝術獎(Kunstpreis der Stadt Berlin)和Gro?es Verdienstkreuz。1955年,他與威爾·格羅曼(Will Grohmann)關于形象和抽象的問題公開產(chǎn)生爭論沖突,同年4月3日,死于中風,而后作品在卡塞爾的文獻展上展出?;舾サ淖髌吩赿er Nationalgalerie Berlin、St?del Museum Frankfurt以及紐約、波士頓、舊金山和華盛頓等眾多美術館、博物館中展出。

布蘭姆·鮑加特 (Bram Bogart) 1921年生于荷蘭代爾夫特(Delft) 2012年死于比利時圣特雷登(Sint-Truiden) 他是一位荷蘭畫家,因參與非定形藝術和CoBrA運動而聞名。他的畫作以厚重的油彩為特征,他在厚木板上以圖案或松散的形狀大量運用色彩,從而產(chǎn)生可觸的明顯紋理。鮑加特使用油、顏料、灰漿、粉筆和催干劑-添加劑的混合物,以幫助厚顏料更均勻、更快地干燥,創(chuàng)造了他獨特的作品表面。1969年他成為比利時公民,1971年他代表比利時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他的作品被Centraal Museum inUtrecht和Stedelijk Museum voor Actuele Kunst in Ghent和其他藝術機構收藏。

王度 1956年生于武漢 自1990年起生活工作于法國巴黎 曾任教巴黎八大藝術系和法國布列斯特(brest)高等美術學院。 王度作品的呈現(xiàn)方式包括:裝置,雕塑,攝影,多媒體等。他宣稱的“我就是媒體,我就是現(xiàn)實,我就是圖像”,可視為他作品觀念的解讀。他認為“全面媒體化的‘第三現(xiàn)實’正在構成一個需要不斷重新定義的當代社會文化生態(tài)”。因而,他的作品是從不同的切點重新定義現(xiàn)實的一連串觀念,也是他宣稱的“我是大眾和現(xiàn)實的發(fā)言人”的“發(fā)言”。

袁佐 1957年生于北京 1981年中央美術學院 1982年美國密爾沃基威斯康辛大學 1988年畢業(yè)于美國波士頓麻省藝術學院,碩士 現(xiàn)生活工作于北京 個展(摘選) 2018 又往江南-袁佐繪畫,北京光語美術館,北京 2011 重思傳統(tǒng),哈佛大學Loeb House畫廊,美國麻省劍橋市 2001-2002 園林-山-孔夫子,道泉畫廊,美國麻省西龐尼斯伯鎮(zhèn) 1982 中國視角,威斯康星藝術家協(xié)會,美國密爾沃基 群展(摘選) 2018 北京抽象,香港芳草地當代藝術,香港 素描-塞爾維亞,伏伊伏丁那省當代美術館,諾維薩德,塞爾維亞 2017 素描-波士頓,美國麻省藝術學院,波士頓 當代剪影:剪紙藝術,柯霍美國藝術博物館,美國麻省卡徒特鎮(zhèn) 2016 Early Works...,元典美術館,北京 2015-2016 超越形式—中國抽象藝術展,年代美術館,溫州;中間美術館,北京

姜杰 1991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現(xiàn)為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

馬克·庫柏 (Mark Cooper) 1950年生于美國印第安納州埃文斯維爾 1972年畢業(yè)于印第安納大學 1980年畢業(yè)于波士頓藝術博物館附設學院,碩士 現(xiàn)工作與生活于美國波士頓 馬克·庫柏先后從波士頓醫(yī)學中心獲得多項公共藝術委任及授予藝術資金,并獲得馬薩諸塞州文化委員會藝術獎金,岡德旅游資金(巴厘島),和擔任近期川久保玲 COMME DES GARCONS 在紐約市的旗艦店的委任藝術家。2006年庫柏通過烽火臺出版社(Beacon Press)執(zhí)筆出版《共同創(chuàng)作藝術》(Making Art Together)一書,該書重點闡述了建立參與性和協(xié)作性的藝術實踐。馬克?庫柏目前同時任教于波士頓學院和波士頓藝術博物館附設學院。他在2015年于越南河內(nèi)國家藝術博物館以及越南河內(nèi)美術學院舉辦個展。曾參加哈佛大學224畫廊的全國陶瓷40強(Ceramic Top 40),波士頓,2015年;當代藝術學院的詹姆斯和奧黛麗?福斯特獎的入圍展,波士頓,2013年;由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的 Emily Zilber 策劃的新藍白展,波士頓,2013年和在Sams??舉辦的個人展《多即是多》(More is More),波士頓,2011年。

曾浩 1967年生于四川瀘州 1985年畢業(yè)于四川宜賓師范藝體校美術專業(yè) 1992年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 1996年進修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 2000年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 現(xiàn)生活工作于北京 個展? 2017 煙波微茫呈幻象,雅博藝廊,紐約 2015 “靜月所指”曾浩作品2008-2013,喜瑪拉雅美術館;證大當代藝術空間,上海 2015 持續(xù)幻想,今日美術館,北京 2015 泡影,元典美術館,北京 2008 守護神,阿姆斯特丹,荷蘭

彥風? 1978年生于中國北京 1996-2000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專業(yè) 2002-2004年英國伯明翰藝術設計學院繪畫專業(yè),碩士 2004-2007年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新媒體專業(yè),碩士 現(xiàn)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副教授

吳帆 1979年生于湖南長沙 2005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平面設計專業(yè) 2008年畢業(yè)于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學院,碩士 現(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 彥風和吳帆各從事數(shù)字媒體和視覺傳達兩個不同的專業(yè),有著不同的專業(yè)領域背景。彥風畢業(yè)于英國伯明翰藝術與設計學院綜合繪畫專業(yè)、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專業(yè),并獲得雙碩士學位,他關注人們?nèi)绾瓮ㄟ^互動介入的方式改變以往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閱讀經(jīng)驗,試圖重塑“觀看”的過程,基于“低技術”甚至是“無技術”的物理媒介,將情緒與通感融入到關于“技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同時呈現(xiàn)出建立在事物內(nèi)在邏輯基礎之上的互動關系。吳帆畢業(yè)于美國耶魯大學藝術研究生院平面設計專業(yè)始終專注于“抽象語言結構”在不同文化背景和語境中的形式探索。作為對此種探索的肯定,吳帆被耶魯大學授予菲力普-伯頓杰出藝術獎。作為一名視覺信息形式的塑造者,吳帆的實踐專注于個人工作方法論在當代視覺文化語境中的發(fā)展,平面設計超越了單一的實用型專業(yè),更多意味著一種高度個人化的探索,以及作為個人理解和定義周遭世界的一種途徑。 作為年輕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組合,他們跨越具體的專業(yè)藩籬致力于以國際化的視野來深入探索社會與生活的當代美學, 專注數(shù)字媒體藝術與設計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以及跨媒體藝術設計實踐等,在他們近期的共同創(chuàng)作中涉及數(shù)字媒體藝術、交互設計、數(shù)據(jù)信息可視化應用、互動空間應用等多重領域,呈現(xiàn)出在全球數(shù)字信息化浪潮中成長的青年藝術家和設計師多元而嶄新的面貌。

周洋明 1971年出生于浙江臺州 1990-1991年求學于中國浙江美術學院(現(xiàn)中國美術學院) 1992-1996年求學于中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xiàn)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畫室 現(xiàn)生活工作于浙江 個展(摘選) 2019 連續(xù),藝術門,中國香港H Queen's 2017 重新開始,藝術門,中國香港 2012 周洋明近作展,施克拉畫廊,德國埃森 群展(摘選) 2018 流連,藝術門,新加坡 2014 無形中的超凡力量——中國抽象繪畫藝術六人展,多巴赫當代藝術博物館,德國 2012 中國—德國:今日抽象繪畫,WILO 德國,德國多特蒙特 2011 慢藝術:中國抽象——福瑞德收藏展,辛格博物館,荷蘭拉倫 2010 大象無形——中國抽象藝術15人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2010-2011 偉大的天上的抽象——21世紀的中國藝術,中國美術館,元典美術館,北京;羅馬當代美術館,羅馬 2009 意派—世紀思維,今日美術館,北京 2007-2008 意派:中國“抽象”三十年,墻美術館,北京;CaixaForum 文化中心,西班牙帕爾馬、巴塞羅那、馬德里 [caption id="attachment_24372" align="aligncenter" width="519"] (攝影:郝科)[/caption] 李琳琳 1992年生于黑龍江北安 2016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空間設計系,獲學士學位 現(xiàn)生活工作于北京 獲2019年度中國(SAP)藝術獎:年度雕塑及裝置藝術獎,年度青年藝術家獎,年度最受歡迎藝術家獎(SAP藝術獎于2006年創(chuàng)辦于英國,距今已有14年歷史)。2019年的創(chuàng)作和展覽在一年的調(diào)查、研究中作為重要的年度標志,選入《中國當代藝術年鑒》(2019)。2015年詩婢家青年藝術助力計劃、2016年法國萊儷青年藝術獎、2016年羅中立獎學金、2018年1912集團新星星獎等。作品及手稿草圖曾收藏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基礎部,大型裝置作品收藏于元典美術館等民營美術館、零藝術中心、1X3 GALLERY等畫廊及私人收藏。 開幕直播
直播觀看(掃描以下二維碼觀看)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