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馮國東:1989—1999生活與工作

開展時間:2021-09-25

結束時間:2021-10-31

展覽地點:SPURS畫廊(Gallery II)

展覽地址:北京朝陽區(qū)酒仙橋路二號院798藝術區(qū)D-06

策展人:馮兮

參展藝術家:宋琨、杰西·莫克林(Jesse Mockrin)、米拉·丹西(Mira Dancy)

主辦單位:SPURS畫廊


展覽介紹


SPURS Gallery隆重推出藝術家馮國東個展“1989—1999生活與工作”。展覽由馮兮策劃,將于2021年9月25日正式開幕,在Gallery II呈現藝術家在1989—1999年十年間生活和工作的變遷,包含了七年經營古玩店的經歷與三年在北皋潛心創(chuàng)作木雕的生活。

1980年代末,馮國東在北京左家莊父母家中的一間臥室開始了小型木雕創(chuàng)作,這個擺放著床鋪的狹小空間是他休息、工作的多功能“工作室”。在家中創(chuàng)作期間,他還收購了很多舊鐘表,將其重新組合制作成裝置《鐘》(1988)系列作品。受栗憲庭邀請,《鐘》參加了著名的“1989中國現代藝術展”。由于鐘表雖舊但機械部分依然可以走動,展覽期間馮國東每天去現場給它們上發(fā)條,這個行為與作品一起吸引了廣泛關注。

后來,馮國東搬出了家,機緣巧合下于1989年9月在北京鼓樓市場租下了一間六平方米的鐵皮屋,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古玩店。經營初期,店鋪主要靠朋友們湊來的物件和自己的作品充實門面。隨著經驗增多,他開始購買真古董,但買到的往往都是殘器,他就此開始了修補和改造的工作。憑借自己的美術功底和創(chuàng)作欲,他將各種古玩的殘骸變成了類似裝置的作品。而這些作品也隨著古玩生意流通到了客戶手里,“假作真時真亦假”,買家買到的可能是一件“假古董”,卻是馮國東的“真作品”。直到1996年基本歇業(yè),古玩店幾經搬遷,還開設過分店。其間,馮國東一度在店鋪中做起了木雕和帶有情色意味的玻璃畫——這時的木雕與之前不同,例如他有時會使用小木條拼接制作出較大型的裝置。本次展覽展出的《女音樂家》是在1995—1996年用了一年多時間制作完成的,藝術家將收購的留聲機鑲嵌在木雕的懷中,把木雕與古董結合為人形電話,找到了一種新的語言方式。

1996年,馮國東在北京亮馬市場的古玩店出售了五件木雕給一位韓國人。借此收入,他將家搬到了一間位于北京北皋的出租院里,從此不再參與古玩店的經營,一心創(chuàng)作木雕,直到2000年初搬去了北京宋莊。這是馮國東人生中最快樂的幾年,他深入簡出很少參與其它活動,幾乎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制作木雕前,他繪制了大批手稿,在紙張上進行各種變形的嘗試。從這些手稿中可以看出他制作木雕前的構思與推進,了解他當時的審美與觀念。在此期間,馮國東的手曾被木雕鑿子嚴重割傷,閑不下來的他重新撿起了素描,從頭骨畫起,完成了第一批自畫像。這與他2005年去世前繪制的100多張自畫像有著跨越時空的某種交流,同時也是完整地理解馮國東生活和藝術經歷的路徑之一。

2000年初,馮國東舉家搬到了在北京宋莊購買的小院子,自此過上了另一種辛勞且孤獨的日子。

展覽將持續(xù)至2021年10月31日。

關于藝術家

馮國東,1948年出生,2005年在北京逝世。他不曾在學院接受美術教育;1964年參加工作,開始自學繪畫;1970年代參加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開辦的美術學習班,結識鐘鳴、馬可魯等眾多好友;1979年參加最早的畫家們自發(fā)組織的展覽“新春畫展”,此后還參加過舉辦該展覽的民間畫會“春潮畫會”(后改名為“北京油畫研究會”)舉辦的其他展覽,以及1989年的“中國現代藝術展”;1981年他的文章《一個掃地工的夢——〈自在者〉》在《美術》雜志發(fā)表,一時間,對這篇文章的激烈批評將藝術家推到了當時的藝術討論的風口浪尖……

馮國東可謂活躍于1980年代中國官方藝術機制之外的一代藝術家中最為特立獨行的一位。他以其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大膽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為我們留下了一系列風格獨特的油畫、水墨畫、雕塑及素描。

關于策展人

馮兮,徘徊于系統(tǒng)邊緣的業(yè)余策劃人,有著區(qū)別于主流策展思想與方法的意識和實踐。他善于將空間的物理屬性進行重新地解構,試圖轉換出空間與作品之間新的展覽語言,將其融入展覽語境中與現實關系進行重新塑造,并努力掌握對展覽之間上下文關系的理解與輸出,使展覽獨立于審美性的展陳邏輯,拓寬理解展覽語言與呈現方式的通道。同時,作為獨立藝術空間實踐者,曾分別擔任外交公寓12號空間藝術總監(jiān)、掩體實驗空間主理人、車庫實驗空間展覽總監(jiān)。同時,擔任單行道畫廊、晨畫廊、槐谷林當代藝術中心等藝術機構的藝術總監(jiān)。中間藝術基金會下設“趙文量楊雨澍藝術中心“的學術委員和研究員。另外,于2017年加入策劃實踐小組孑孓社,以介于策展人與藝術家之間的身份和思考,將展覽作為創(chuàng)作與實踐的方法,成為三名小組成員之一。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