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Narrative Minds

開幕時間:2022-06-11 16:00

開展時間:2022-06-11

結束時間:2022-08-07

展覽地點:亞洲藝術中心(臺北)

展覽地址:臺北市樂群三路128號1樓(周一休館)

參展藝術家:亞歷山大·阿科斯塔 Alejandro Acosta、喬治·賽林 Giorgio Celin、卡羅·德安賽爾米 Carlo D’Anselmi、薇若妮卡·費南德斯 Veronica Fernandez、安德魯·哈特 Andrew Pierre Hart、弗洛倫斯·哈欽斯 Florence Hutchings、彼得·詹尼斯 Pieter Jennes、夏洛特·基茨 Charlotte Keates、艾美·林肯 Amy Lincoln、大衛(wèi)·諾羅 David Noro、法蘭西斯柯·羅德里奎茲 Francisc

主辦單位:亞洲藝術中心

展覽介紹


亞洲藝術中心(臺北)將于2022年6月11日,舉辦年度海外新銳藝術家大型聯(lián)展“Narrative Minds”,集結來自英國、西班牙、德國、比利時、丹麥、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等國的十五位藝術家,所帶來的精彩作品。敘事(Narrative)重視脈絡更甚于內(nèi)容,即故事是如何被敘說的,人們經(jīng)由自我的創(chuàng)造與環(huán)境的互動,建構真實的主體經(jīng)驗。本次展出來自不同國家與身分背景的創(chuàng)作者,將從三大層面來討論他們的視覺敘事。

首先從“人”的層面展開,如身處社會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敘事帶著情感濃度。熱衷文學與線上游戲的亞歷山大·阿科斯塔(Alejandro Acosta),結合現(xiàn)代社會與藝術史經(jīng)典論述,在作品描繪出虛擬與現(xiàn)實,交會在科技與追求速效的都會生活之中;法蘭西斯柯·羅德里奎茲(Francisco Rodríquez)則參照電影與漫畫的視覺語言,混合幻想與現(xiàn)實所建構出的畫面像是故事版,邀請觀者探索畫作之間的敘事聯(lián)系;卡羅·德安賽爾米(Carlo D’Anselmi)的繪畫中,人物的行為方式是有意識和潛意識的現(xiàn)實,是夢或是一種過渡狀態(tài),在隱喻敘述的沉思氛圍中產(chǎn)生了詩意;另一方面,薇若妮卡·費南德斯(Veronica Fernandez)模糊地呈現(xiàn)了記憶中的家庭生活,開放敘事讓觀者參與創(chuàng)作,喚起共同懷舊(Nostalgia)的情感場景,感受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情感的無常;而作品有著移民背景與懷舊色彩的喬治·賽林(Giorgio Celin),陳述著親密關系建立時彼此需要卻同時相互傷害的拉扯張力;大衛(wèi)·諾羅(David Noro)則試圖通過不同的角色來描繪一個完整的情景,那些畫面是真實故事情節(jié)的一些片刻,然而混亂即平靜,失焦的畫面發(fā)展出了新的意義。

其次是主體專注于對“環(huán)境”的無盡想像,與日常詩意的凝結。畫面帶著現(xiàn)代主義休閑形象的夏洛特·基茨(Charlotte Keates)對建筑深感興趣,透過想像力融合了室內(nèi)設計、旅行與自然元素,呈現(xiàn)的是一個時間凝固的寂靜瞬間,既期待又忐忑的脆弱時刻;對聲音與繪畫之間共生關系深入研究的安德魯·哈特(Andrew Pierre Hart),在其藝術實踐中探索身體對聲音的反應,除了聲音演出,其視覺語言是對西方抽象遺產(chǎn)的重新協(xié)商;而弗洛倫斯·哈欽斯(Florence Hutchings)近乎抽象的繪畫,圍繞著日常的詩意展開,生活中的場景與物件是主要的創(chuàng)作元素,透過不斷重復勞動的層層上色與拼貼,賦予生命和活力;在不同的題材上,艾美·林肯(Amy Lincoln)的創(chuàng)作則是充滿想像力和強烈色彩的自然世界,于魔幻平面構圖中透過色調(diào)來創(chuàng)造空間,富有童心;將繪畫視為一種記憶儲存技術和哲學的艾蒂安·查克(Etienne Zack),反思了自然棲息地的快速崩潰和變化,透過破碎圖像的拼湊,展示人類生活變遷的中介如何影響我們的感受、思考和對周圍環(huán)境的歸屬感。

最后是象征主義的、治愈的敘事,將多元、無序的靈感碎片,透過主體串接,創(chuàng)作者也在所敘說的故事中更認識自我。喬瑟夫·威爾森(Joseph Olisaemeka Wilson)借鑒流行文化、現(xiàn)代藝術和非洲民間傳說,探索與殖民主義、考古學和未來主義,他將這些敘事瓦解,用機器、人類、動物、骷髏頭、靈魂和舞蹈儀式,創(chuàng)造出另一個宇宙,仿佛一場幻想中的末日;阿斯特麗德·特拉薩斯(Astrid Terrazas)視繪畫為“尋找和埋葬的過程”,融合了夢境、墨西哥民間傳說和生活經(jīng)驗,畫面中的變形和隱喻如同帶有保護力的咒語,是一段以治療敘事改變歷史的過程;彼得·詹尼斯(Pieter Jennes)的作品則經(jīng)常讓人聯(lián)想到民間傳說或喜劇表演,既嚴肅也輕松,他回顧了古今文化現(xiàn)象,向觀者展示了一個全新的組合敘事。莫里茨·史萊姆(Moritz Schleime)的創(chuàng)作是一種色彩繽紛的象征主義,音樂、文學、藝術史和流行文化是他的養(yǎng)分,在超現(xiàn)實場景中鋪陳著毀滅后重生的相對元素,生與死、動與靜、陶醉與清醒,既幽默且諷刺卻也充滿浪漫和希望。

主體經(jīng)驗封存在個人和文化當中,以非物質(zhì)的意義呈現(xiàn),也就是說,經(jīng)驗是一種經(jīng)由意義所產(chǎn)生的統(tǒng)整結構。而藝術家們的視覺語言,就像是主體經(jīng)驗的凝固劑,將難以捉摸的、游離的經(jīng)驗狀態(tài),經(jīng)由創(chuàng)作轉化而塑形,透過多元視角講述出豐富的故事。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