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灼熱邊緣

開展時間:2022-11-09

結束時間:2023-01-15

展覽地點:Longlati基金會

展覽地址:上海市黃浦區(qū)香港路117號三層

參展藝術家:Y.Z. Kami、Ibrahim Mahama、Adam Pendleton

主辦單位:Longlati基金會


展覽介紹


“灼熱邊緣”(Burning at the Edges)將呈現(xiàn) Longlati 基金會近期在少數(shù)與多重少數(shù)群體文化這一主題的影響下購藏的諸多巨大尺幅作品,包括 Y.Z.卡米(Y.Z. Kami,1956年生于伊朗德黑蘭)的“穹頂”(Domes)系列、伊伯翰姆·馬哈馬(Ibrahim Mahama,1987年生于加納塔馬利)的黃麻袋作品以及亞當·彭德爾頓(Adam Pendleton,1984年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里士滿)的黑白繪畫作品。展覽將探討這三位藝術家如何對神圣建筑、全球化商品、宣傳與涂鴉文本的形象進行轉化,繼而探索流動身份與相應的內(nèi)在沖突所帶來的意義。該展覽由 Longlati 基金會制作。

Y.Z.卡米(Y.Z. Kami)的“穹頂”(Domes)系列是在以往對幾何圖行的探索上又一次傳承,用不同的擴散方式設計路徑,在 Longlati基金會收藏的這三幅作品中選擇了同一種軸心擴散的制作手法,是卡米對幾何的思索考究的一種范式。利用視覺經(jīng)驗,將以漸變的馬賽克形式進行圓周性創(chuàng)作,給人以一種宗教圓頂?shù)膱D式效果。這是卡米對建筑與幾何的思考方式,是信仰與藝術的結合。Y.Z.卡米也通過“重復性”及“光的體驗”等精神形式使其作品中不可見的躍然于觀者的沉思世界中。

同樣在建筑與藝術之間不斷搜索的伊伯翰姆·馬哈馬(Ibrahim Mahama),在長期思考城市建筑中與傳統(tǒng)建筑和繪畫相關的語言,實踐于建筑與藝術的共通性中,以代表性的黃麻袋作為重要材料,不僅從視覺中產(chǎn)生震撼感,還從材料的選擇與交替行為中呈現(xiàn)出矛盾感。在視覺和物質(zhì)層面,黃麻袋代表了加納獨立的歷史,市場經(jīng)濟獨立之后,裝載咖啡豆的黃麻袋亦即代表了全球化體系中作物與市場之間的橋梁。伊伯翰姆·馬哈馬的作品可以說延續(xù)了經(jīng)濟與生產(chǎn),記憶與行業(yè)之間的實質(zhì)性存在問題。

列奧·施坦伯格在《另類準則:直面20世紀藝術》(2007年)中提及:“當代抽象藝術還有一個特征,將它與感覺世界相聯(lián)系,并將它與所有過去的反自然主義風格相分離——它從自然現(xiàn)象中進行選擇的無限自由。”正如以黑白繪畫作為主旋律的亞當·彭德爾頓(Adam Pendleton)的版畫作品。探索黑色抽象藝術,以抽象的手法將歷史文本進行抽離解構,以無敘述性的手法進行敘事,將環(huán)境語言解讀出了無限的可能性,也正是這種黑色達達式的反哺讓亞當·彭德爾頓的創(chuàng)作更加的具有“野心”。無論是從創(chuàng)作材料上,還是從其形式與文本語言上,都是自我對歷史的一種私語見地。

“灼熱邊緣”將展出這三位藝術家的系列收藏作品,呈遞出Longlati基金會一貫的收藏架構,對于少數(shù)族裔的作品與身份的探討,同時作為一章對全球化視野下藝術灼熱的有限回饋。

文 / 袁佳維、王乙竹、谷有倫

關于藝術家

Y.Z.卡米(Y.Z. Kami)于1956年出生在伊朗德黑蘭,現(xiàn)生活和工作在紐約。卡米的作品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紐約惠特尼博物館、紐約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華盛頓史密森學會、倫敦大英博物館、倫敦Parasol unit當代藝術基金會以及全球其它機構收藏和展出。個展包括:赫伯特·F·約翰遜藝術博物館,康奈爾大學,伊薩卡,紐約(2003年);亞瑟·薩克勒美術館,史密森學會,華盛頓(2008年);Parasol unit當代藝術基金會,倫敦(2008年);國家當代藝術博物館,雅典(2009–2010年);他的作品入選了第五十二屆威尼斯雙年展(2007年,由Robert Storr策展);“Y.Z. 卡米:無盡的祈禱”,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ACMA),美國(2016–2017年);“Y.Z. 卡米:De forma silenciosa/In a Silent Way”,卡斯提亞萊昂當代藝術博物館(MUSAC),西班牙(2022–2023年)。

伊伯翰姆·馬哈馬(Ibrahim Mahama)于1987年出生在加納塔馬利,現(xiàn)生活和工作在阿克拉、庫馬西和塔馬利。他的作品出現(xiàn)在許多國際展覽中,包括高線公園,紐約(2021);第22屆悉尼雙年展“NIRIN”(2020年);Stellenbosch三年展“tomorrow, there will be more of us”(2020年);第6屆Lubumbashi雙年展“Future Genealogies, Tales From The Equatorial Line”,剛果共和國(2019年);曼徹斯特大學惠特沃思美術館“Parliament of Ghosts”(2019年);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加納國家館首展“Ghana Freedom”(2019年);諾弗爾基金會“Labour of Many”,開普敦(2019年);第十四屆卡塞爾文獻展,雅典,卡塞爾(2017年);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All the World’s Futures”(2015年);K21 “Artist’s Rooms”,杜塞爾多夫(2015年);布羅德美術館“Material Effects”,密歇根(2015年);夏洛特堡美術館“An Age of Our Own Making” ,哥本哈根,丹麥(2016年);特拉維夫藝術博物館“Fracture”,以色列(2016年);2019年3月,伊伯翰姆·馬哈馬在加納塔馬利開設了藝術家經(jīng)營項目空間Savannah當代藝術中心(SCCA)。

亞當·彭德爾頓(Adam Pendleton)于1984年出生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里士滿,現(xiàn)工作和生活在紐約。他的作品被達拉斯藝術博物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哈萊姆工作室博物館和倫敦泰特等機構永久收藏。亞當·彭德爾頓是入選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2022年惠特尼雙年展的63位藝術家之一。他的首次個展“These Things We’ve Done Together”2022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美術館展出;2021年在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他的紀念性落地裝置“Who Is Queen?”。近期的群展包括:“悲傷和委屈:美國的藝術與哀悼”,新博物館,紐約(2021年);“宣言:藝術x機構”,赫希洪博物館和雕塑園,華盛頓(2019年);“公共運動:論藝術、政治和舞蹈”,馬爾默現(xiàn)代美術館,瑞典(2017年);“人與他人”,比利時館,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意大利(2015年)。近期個展:第戎美術館,法國(2020年);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2020年);MIT當代視覺藝術中心,劍橋(2018年);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2017年);KW當代藝術學院,柏林(2017年);BALTIC當代藝術中心,英格蘭(2017年);克利夫蘭當代藝術博物館(2017年);丹佛當代藝術博物館(2016年)和新奧爾良當代藝術中心(2016年)。

*特別鳴謝高古軒、白立方、大衛(wèi)·柯丹斯基畫廊對本次展覽的支持。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