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李勇政:欲言即止

開展時間:2024-03-15

結束時間:2024-04-27

展覽地點:MAYAO

展覽地址:香港上環(huán)荷李活道233號201室

參展藝術家:李勇政

主辦單位:MAYAO

展覽介紹


MAYAO欣然宣布將于2024年3月15日至4月27日呈現(xiàn)中國藝術家李勇政首次香港個展:欲言即止。屆時MAYAO主展廳及地面櫥窗空間MY-Project將共同展出李勇政的繪畫、影像、及裝置作品,講述藝術家對當下的世界人性與自由意志表達的詩意追問,其中大量新作此前從未對外展出,誠邀各界貴賓蒞臨觀展!

李勇政善于使用多種媒介與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其作品中常涉及對記憶、歷史、權力等主題的關注,嚴肅提問的同時提供開放式解讀,而非某種觀點立場的宣言;

如果說李勇政的裝置及影像作品是他對弘大社會議題的回應,那繪畫則不僅是承上啟下的續(xù)集,更是跳脫的感性表達,展現(xiàn)了他鮮為人知的、更私人化的一面。

不同于以往灰暗孤寂的、沉重尖銳的對抗感,他的繪畫作品色彩豐富而靈動,充滿想像力與希望,是記憶、情欲、無意識的雜揉,甚至有一種柔軟的松弛感躍然紙上,意味著他對自我探索的回歸。正是這種“他者”與“本我”之間的反覆流動,讓藝術家不至于淪為某種聲音的附庸,恰恰呼應了此次展覽的主題“欲言即止”。

和很多在八九十年代度過青春期的那代人一樣,李勇政的性格不僅“有勁兒”,更有一種精確冷靜,自然地帶有社會觀察者的特質:經(jīng)歷過匱乏的物質條件,但在更自由的哲學、藝術輿論環(huán)境中塑造了人格和對世界的看法。

80年代的新藝術思潮在中國各地開始興起。即便在四川邊遠小城巴中,青年們也參與到新藝術思潮之中。李勇政也正是從此時開始接觸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以及其他現(xiàn)代思想著作。這成為了他最初的哲學啟蒙;同時他也受到北島、顧城等老一代朦朧派詩人的影響,仰慕他們敢于批判、追求自由的精神,這在那個年代具有突破性,也深刻地影響了李勇政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

策展人在與他的溝通中發(fā)現(xiàn),直到今天李勇政也保持著對哲學的熱情,尤其關注以???、德里達、鮑德里亞等為代表的法國批判學者,對思想家們如數(shù)家珍,侃侃而談。因此也不難理解李勇政在90年代初的創(chuàng)作中,充斥著對西方表現(xiàn)主義和觀念藝術的選擇與致敬。

李勇政的生活經(jīng)驗豐富,不僅在藝術領域有所耕耘,也投身于中國這三十年的經(jīng)濟變革浪潮之中。和當年很多藝術生一樣,大學畢業(yè)之后他選擇下海經(jīng)商,幾年內就獲得了幾乎決定命運的成功,這段經(jīng)歷讓他對中國社會有了更深入的體驗和不一樣視角。

可貴的是,在商界的生涯中他也從未放棄過藝術家的信念,工作之余的閑暇時間李勇政總是沉浸到創(chuàng)作之中去。2008年之后他從繪畫逐漸轉向裝置與影像的創(chuàng)作,也告別了商界,以全職藝術家的身份重新出道。

在持續(xù)多年的藝術思考中,他將目光鎖定在具有邊疆意義的中國西北“邊境”地區(qū),從地域延伸到更為廣闊的社會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的思考,以具體的符號化的“邊境”的 能指,帶出人們思考一種物理的邊境與社會中意識的邊境之間的關系的所指。
“鹽”則是李勇政藝術創(chuàng)作中另一個重要元素,源自于他年幼生活記憶。在物質匱乏時期,鹽是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因此他早期的創(chuàng)作常以鹽作為媒介,如《鹽的岡仁波切》《死亡,我多年的夢想》等等,將鹽與想表達的人與事關聯(lián)起來。

其重要社會實驗同樣影響深遠, 李勇政自己歷時十年創(chuàng)作的畫作,以切割、秘密交換的方式,被群體湮沒(《秘密交換》,2014-2015);《傳遞一塊磚》是一部完全在行動互聯(lián)網(wǎng)中創(chuàng)作和傳播的作品, 代表了微博時代的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在中國當代藝術界是開創(chuàng)性的,具有重要的藝術史意義。

@藝術評論家及史學家呂澎:

“李勇政是一位善于用綜合材料和多種藝術形式,嚴肅探討社會話題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沒有過多地修飾和點綴,往往直截了當?shù)叵蛴^眾展示自己的觀點,準確清晰且一目了然,這是一種稀缺的藝術品質。而他對個體與集體,多種群之間文化差異與問題的觀察,也向我們呈現(xiàn)了,那些不太被主流社會和媒體關注到的場景。李勇政的可貴之處在于,他通過西方藝術——政治的切口,闖入了中國當下的感性之中,這種感性整體的蘊藏在生存圖景的基底層面。”

@法國策展人及作家David Rosenberg:

李勇政是一位呈現(xiàn)大地荒蕪空間的藝術家。他遠離人群,在工作室的四面墻外汲取靈感。這讓他的表達非常獨特,與大城市藝術家們制定的準則格格不入,在大城市中,人類對自身的關注已經(jīng)達到了飽和的地步。李勇政的身上混合了煉金術、薩滿教和實踐主義。看他的作品,有時會讓人想到博伊斯和他的死兔子,佐里歐和他的五角星,庫奈里斯和他的煤氣灶,陳箴和他的“社會調查”,還有弗朗西斯·埃利斯和他放在墨西哥城街頭的冰塊。像這些藝術家一樣,他認為各種天然材質具有一種象征性、啟發(fā)性的力量;像他們一樣,他找到了材質的各種屬性與意識的各種屬性產(chǎn)生共鳴的方式。就像博伊斯選擇了毛氈和蜂蜜,李勇政選擇了喜馬拉雅鹽和蠟,這兩種材質是他手法的核心。

生于四川巴中,現(xiàn)生活工作于成都,于1994 年畢業(yè)于西南師范大學美術系,而后亦于四川大學進修社會學。其創(chuàng)作類型包括裝置藝術、影像、行為藝術、油畫等。李勇政在其創(chuàng)作當中,無論是行為藝術、裝置、影像、繪畫 或長期互動性藝術作品,他都努力地從底層經(jīng)驗出發(fā),保持一種很清晰的角度,即對人性等等的關注。他的創(chuàng)作方式含蓄且詩化。

李勇政的作品曾受邀參加多個重要美術館、機構的展覽或大型學術展覽,主要個展包括:“鹽酸氟西汀”成都當代影像館,“邊境”,成都麓山美術館(2021);“紅色墟,現(xiàn)實域” 李勇政作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 渡美術館(2018);“你好”李勇政個展,成都當代美術館(2017);“死亡,我多年的夢想”,天津泰達藝術博物館館(2015)。李勇政的經(jīng)典作品「宴請」獲得日本福岡ADAA亞洲數(shù)位藝術大獎,美國法哥電影節(jié)實驗影像榮譽獎等多項國際獎項。已出版作品集《是的,今天-作為生活的藝術》(義大利里佐利出版社)、《李勇政2011-2017》(臺灣木蘭文化出版社)。其作品收藏于澳洲白兔美術館,白兔藝術基金會,美國波爾州立大學美術館,上海昊美術館,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等機構。

藝術顧問、獨立策展人,工作生活于香港。曾就職于英國老牌拍賣行邦瀚斯亞洲區(qū),亦曾為知名亞洲藏家打理藝廊及其位于香港半山的私人美術館空間。畢業(yè)于英國諾丁漢大學媒體傳播學系,輔修法語,而后于香港城市大學獲得創(chuàng)意媒體及策展碩士學位,Sarah對香港、中國大陸及法國現(xiàn)當代藝術界有專業(yè)認知,持續(xù)關注空間實踐、社會性、性別政治、及文化認同的跨語境表達。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