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艺术网 新闻资讯 展 讯 评 论 画 廊 访 谈 艺术家 文化专题 在线展销 论 坛 艺术博客
    2008年8月25日,由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主办,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支持的双人联展“微观叙事:张小涛+李一凡的社会图像”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盛大开幕。策展人巫鸿、冯博一,伊比利亚代表、该展览总监夏季风及展览艺术总监左靖共同主持了开幕式,到场的嘉宾有批评家吕澎、鲁虹、黄专、王小箭、策展人王林等。“微观叙事:张小涛+李一凡社会图像”是由张小涛的《迷雾》与李一凡的《档案》两个个展所共同组成的一个主题性的展览。                                         

                                           【编辑:蔡婷婷】

 
 现场访谈

批评家鲁虹正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

 

  鲁虹谈《微观叙事:张小涛+李一凡的社会图像》

 

  就这个展览谈两点:

 

  第一点,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艺术家在主流艺术形态的控制下,对革命理想和历史关怀,宏大目标的支配下,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宏观叙事。这种宏观的叙事,一直到85时期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现在很多艺术家对主流意识形态有所超越,但是他们思考的还是人类的命运,宇宙意识,大灵魂等等,追求的也是一些宏大的目标。仅仅是跟前人的目标不一样,但还是一种宏大的叙事。所以85艺术也有一个过分注重观念和过分哲学化的问题。真正到微观叙事的出现,也就是从宏观叙事向微观叙事转换,是出现在90年代以后,一批年轻的艺术家,至少是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他们主要是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对以前所谓的“为理想”,“宏大的目标”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比较注意身边的事情,然后对它进行反映,这就是一种方法论的转换,是从宏观叙事转向微观叙事,这并不意味着艺术要降低自己的姿态去媚俗,迎合生活本身。而是要把生活的现状,要穿透那种现象,揭示生活的一种本质,这是一种方法论的转换。
  像张小涛总是一种放大镜的思维方式来关照对象,用他这种方法就可以发现以前的观察方式看不到的东西。李一凡也用了一种病理学研究的方式,像档案袋,也找了一些相关的社会事件,她进行一些分析、研究,也是希望我们看到事件本身背后的含义。这种微观叙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借用了其它形式的一些支持,使他们站得很高,作品挖得很深,这种是很好的。


  第二点,虽然张小涛还画一些架上绘画,实际上这里面更多的从事新的媒体,包括影像、装置等一些新的手段。为什么是新的一种媒体手段?也不是一种敢出牢笼的问题,出现这样的艺术家,他对现实的思考需要一种新的手段来表达。比如影像里面连续的画面,还蒙太奇等等一些手段,这些东西是传统手段无法达到的,必须借助这种新的手段,来表现他的一种思考。这里面我们就看到价值和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如果我们要做文章,对他们不仅要做价值研究,也要做一种形态研究。就是看价值如何影响了技术的表达,技术的表达又如何实现了一种价值的推崇,这一点是很好的。
  我记得法国的理论家叫杜斯?凯拉。他就谈到,应该重视价值。他举了一个例子,说中世纪各个教堂的出现,实际上和脚手架技术的出现是有关的。那时候,很有宗教情怀的人,他们向往上天,需要把教堂做得很高,最后这种技术就出现了,实际上技术是和精神追求相吻合的。我觉得这和新的当代艺术家促进了新了媒体,是一样的道理。我觉得应该对他们进行一种人体研究,仅仅限于形式,或者是仅仅限于价值片面的研究都是很可怕的。

 

                                                       【编辑:蔡婷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01商务楼401室 邮编:100015 99艺术网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号:文网文[2005]0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050292 本站常年指定法律顾问: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
电话:010-51374001/51374002/51374003 新闻部转816 商务部转811
邮箱:news@99ys.com(新闻部) art@99ys.com(商务部) QQ:924420353(新闻部) 867686230(商务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四川尖峰文化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