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物之哀·具象繪畫邀請展

開幕時間:2015-09-19 18:00:00

開展時間:2015-09-19

結束時間:2015-10-21

展覽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臨青路188號C3號樓4F半張圖藝術館

策展人:柳力

參展藝術家:李明,譚毅,耿文萃,蔣文滔,周檳榔,周亞瑩,鄭皓宇,張婷崴,王鵬,葉霞光,何英寬,陳丹妮

主辦單位:半張圖藝術館

展覽介紹


“物之哀·具象繪畫邀請展”已于今天布展就緒,此次共展出了40余件具象繪畫作品,作為與上個展覽“靜水聲”相對應的主題展,這次的作品同樣來自年齡跨度很大的幾代人,然而就這次的主題而言,它充滿著青春氣的憂傷及勇氣,因而參展藝術家整體相對更為年輕一些,在“靜水聲”中,我們強調的是心靈的最高自由,這是一種崇高的理智趣味,它排斥最原始的感性沖動和通過官能刺激傳遞的快感,而在“物之哀”中,我們將把崇高從心中剖離,轉而強調世俗情感,通過對自然人性的理解,以漸悟的方式從最內在層面認識到苦諦。

“物之哀”直接取自日本文學家本居宣長( もとおりのりなが,1730—1801)提出的美學概念“物哀”,這里的“物”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的物之所指,傳統(tǒng)所指是器物或純然的自然之物,這里的物主要是指事物,而且以人情世故為主,因而知“物之哀”可分為兩方面,一是感知“物之心”,二是感知“事之心”,所謂“物之心”主要是指人心對客觀外物(如四季自然景物)的感受,所謂“事之心”主要是指通達人際與人情,兩者合起來就是“物心人情”。

本居宣長在《紫文要領》和《石上私淑言》等著作中一再強調“物哀”與“知物哀”就是知人性、重人情、可人心、解人意,這似與佛家所提倡的“無念,無我,無漏,無為”正好相背。因而人們通常認為出家人的鐵石心腸是不知物哀的表現(xiàn),他們?yōu)榱俗穼し鸬蓝釛壱磺惺浪浊楦?,見到花開而不言美麗,事實上是受到了宗教教條的“劇場幻象”的迷惑,其實,佛心最知“物哀”,因眾生為現(xiàn)世恩愛所累而不能擺脫生死輪回,佛心以為可悲,于是就要人成為不知現(xiàn)世“物哀”的人,實則是因深知“物哀”之故,因此,佛心的“知物哀”與凡夫的理解不可相提并論,佛之道讓人不知物哀,但畢竟根植于深知物哀。

兩次展覽的側重點各有不同,然卻殊途同歸——“靜水聲”在直觀和純粹理性層面上告知觀眾什么樣的感受是受意志規(guī)定而自由的,什么樣的感受是被外物決定而被動執(zhí)行的,這種方式類似于說教和講大道理,而這次的“物之哀”則是在讓觀眾在世俗人情中去感物興嘆,深刻體會入世的美妙與哀傷、幸福與煩惱之并存,并從這矛盾中自發(fā)感知“物哀”之理,從而認識到“諸漏皆苦”;前者是通過正確的示范來引導人,后者則是叫人去犯錯,去親身實踐然后獲得真知,兩次展覽分別以兩種不同的方式,目的都是將觀眾拉到一個清澈澄明的彼岸,一個以自由為名的對心靈的救贖。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