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花園的目的地

開展時間:2023-08-19

結束時間:2023-09-17

展覽地點:協(xié)力空間

展覽地址:北京朝陽區(qū)酒仙橋2號798藝術區(qū)中一街

策展人:齊元琳

參展藝術家:李晶

主辦單位:協(xié)力空間

展覽介紹


“協(xié)力空間”欣然宣布將于2023年8月19日至9月17日舉辦藝術家李晶個展“花園的目的地”,展覽將呈現(xiàn)她最新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

本次展覽的標題“花園的目的地”取自其中一件作品的名稱。透過展廳窗戶瞥見的那棵好似在夜晚兀自散發(fā)著熒光的樹木,正如武陵漁人忽逢的那片桃花林,引領觀者走進藝術家李晶畫筆下那個迷離甚至略顯荒誕的夢境,抑或是,“情”境。

不知身處何地,今是何時,他/她/它們是誰,或許這些都并不重要。

近乎單色的大片色塊充盈著畫面背景,難以辨識卻又無窮無盡,敞開一片開闊的可能性,許是林間、海邊、池畔、陋室……

李晶的描繪對象多為人、動物和植物,時??坍嬆贻p的男子——獨自一人或是成對出現(xiàn)。而她只用寥寥數(shù)筆勾畫臉龐,使人依稀辨其輪廓卻看不清面容?;蛟S是因為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主題并非或并不僅僅是她所描繪的主體,而是主體之間細膩而微妙的關系,即主體間性 (intersubjectivity)。

畫中人物大多側身或背對觀者,略微俯首含胸,視線低垂,似乎沉浸于自己的思緒之中,顯得脆弱而敏感。即使成對出現(xiàn),卻也面朝相反的方向或是前后并排站著。似有一扇無形的屏障阻隔了他們,使他們的關系總是間接而迂回的。就如《沼澤地》(2023)中的兩個男子,仿若身處平行的時空,相距著最近、最遠的距離:他看向他的后背,而他則越過肩膀稍稍回頭,他們之間的空氣彌漫著溫熱的氣息。

細微的動作情態(tài)和巧妙的色彩運用,使那無形的關系絲絲縷縷地悄然氤氳于整個畫面之中。雖不可見,卻總能令人察覺和感知,搔得人心頭一癢。并不濃烈,似有若無,卻為畫面注入了動態(tài)的張力——主體間的關系私密而疏離,自有一種欲說還休的含蓄和未得滿足的渴望。

在李晶想象的情境之中,人物大多近乎赤裸,他們褪去了物質和社會的“外衣”,性別、膚色甚至物種這些文明和社會所賦予的身份、標簽、階級和差異在此被消解,回歸最為純粹和原初的狀態(tài)——剝離了權力關系,主體之間的藩籬消散,變得平等而自然。畫中人物與動物和植物的互動,看似匪夷所思,實則在藝術家描繪的世界中卻是再尋常不過了。他將他人他物擁入懷中,喚起觸覺上的通感,輕柔的肌膚接觸如微弱的電流傳至觀者身上。那是孤獨的主體渴望與另一個主體、與周遭世界建立起紐帶和聯(lián)系的嘗試。在某種意義上,他試圖找尋一種弗洛伊德在其著作《文明及其不滿》(1930)中所闡述的“海洋感覺”(oceanic feeling),回歸嬰孩時期自我的界域還未形成而將自我與客體、與外部世界視為一體的狀態(tài),由此建立起與他者的共感(communalism)。

在一些作品中,近景的畫面構圖如電影鏡頭一般,使觀者“窺探”到畫中人物的某個私密瞬間——他們在自己的世界中絲毫未曾察覺他人的視線。在這里,時間被凍結和懸置,停于一瞬或永恒的靜謐之中,然而那是一種靜而不滯、默而不寂之境,靜默之下是無言的情感流動和無形的關系紐帶。

藝術家所繪并非敘事性的場景,而是其自身的“情態(tài)”(affective state)在畫布上的表達。李晶曾提及她的創(chuàng)作源于其日常生活。如果說早期作品還是對現(xiàn)實的一種較為直觀的映射——她的朋友、戀人,她的經歷和記憶都曾出現(xiàn)在她的繪畫之中,那么近期的創(chuàng)作則以一種不同于以往的寓言般(allegorical)的方式來展現(xiàn)她的生活體驗。它們并不對應現(xiàn)實世界中的具體所指,而是藝術家內在抽象、難以言說甚至不自知的情感和欲望凝結成具象化的形象和場景呈現(xiàn)在畫布之上。如此說來,李晶的繪畫就如夢境——正如拉康所認為的,壓抑潛藏的無意識通過隱喻(metaphor)和換喻(metonymy)得以在夢中顯現(xiàn)。

在與藝術家的閑聊中,聽她談起近段時間的生活:留學回國不久的她移居陌生的城市開始新的生活。些許的敏感、脆弱、孤獨,渴望融入,渴望和新的地方、新的人產生聯(lián)系。想來這次展出的新作也可視為反映藝術家近期生活的一場“夢”吧。雖是極為個人的生活體驗和內心狀態(tài),但在當下越發(fā)原子化和虛擬化的社會中卻能引起普世的共鳴。

就讓藝術家李晶帶領觀者前往“花園的目的地”,隨她一起入夢游園……

文/齊元琳


李晶

2014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18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2022年畢業(yè)于韓國國立全南大學,獲博士學位;現(xiàn)任教于山東大學。

個展:

“花園的目的地”,協(xié)力空間,北京(2023);“假牙火山”,作者畫廊,北京(2021);“情動的劇場”,U·Square金浩美術館,韓國光州(2021);“綠太陽”,作者畫廊,北京(2018);“ta的國——李晶個人項目”,作者畫廊,北京(2017);“Sentimental·愛”,中國人民大學美術館,北京(2017);“CLOUDS IN BED”,作者畫廊,北京(2016)。

部分群展:

奔赴狂歡——韓中交流展”,日谷畫廊,韓國光州(2021);“情動——第七屆江漢繁星計劃”,武漢美術館,武漢(2021);“女子新秀提名展”,博源美術館,上海(2019);“她的視野——中德女性藝術家聯(lián)展”,讓·米歇爾畫廊,德國柏林(2018);“視·界——2018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研究展”,炎黃藝術館,北京(2018);“色彩中華——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江蘇省美術館,南京(2017);“青衿計劃”,正觀美術館,北京(2017)。

齊元琳

策展人、寫作者?,F(xiàn)供職于木木美術館,曾策劃藝術家日內瓦·費吉斯、薩波爾齊斯·博佐在國內的個展。運營藝術自媒體“囈呀”。近期的研究關注后現(xiàn)代和當代藝術實踐中的互文性和重寫性,探討其背后觀念與經驗、文本與身體、權力與欲望的持續(xù)博弈和相互作用。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