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家’——陳彧君個展

開展時間:2022-06-25

結束時間:2022-09-11

展覽地點:龍美術館 · 重慶館

展覽地址:重慶江北區(qū)江北嘴聚賢巖廣場9號 國華金融中心1F

參展藝術家:陳彧君

主辦單位:龍美術館

展覽介紹


2022年6月25日至9月11日,龍美術館(重慶館)將推出展覽“藝術‘家’——陳彧君個展”,由龍美術館館長王薇擔任策展人,共12個篇章,呈現110余組繪畫、拼貼、裝置、雕塑,輔以文獻、手稿、影像等媒介,以其工作室23年間的12次遷移為空間敘事線索,盡可能全面的呈現藝術家20多年來不同時期的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

對于大部分藝術家而言,工作室是完成創(chuàng)作的地方,往往與日常生活的空間各自分離,但對于陳彧君而言,工作室首先必須是“家”,因為創(chuàng)作是跟“家”緊密相連的事情,融為一體,無法分割。

從1999年就讀中國美院首屆綜合藝術系迄今為止23年期間,工作室已遷移共12次,新的遷移不久之后亦將發(fā)生。即使經歷了這么多變化,陳彧君對工作室就是自己“家”的執(zhí)念卻有增無減。

從離鄉(xiāng)背井獨自求學,以學院的畫室為“家”,終日為伴的師生成為身邊的“家人”,到結婚生子,工作室同時是與家人共同起居生活的空間,再到移民新的城市,伴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工作室又增加了許多新的功能,且有了更大的接待和容納能力。每一次工作室的遷移,都仿佛意味著“家”的升級、“家人”的擴容、對“家”越來越開放的理解和越來越深刻的認知。

遷移意味著漂泊,只會讓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鄉(xiāng)愁更濃。因此,在每一處曾作為“家”的工作室里,隨處可見陳彧君從木蘭溪畔的故土悉心收集來的小物件,它們仿佛是家鄉(xiāng)風土的證物,可暫時撫慰鄉(xiāng)愁,它們仿佛是家族基因的信物,會不斷喚醒使命。

當孕育了地域文明的母親河木蘭溪自然而然地成為陳彧君的創(chuàng)作主線,對“家”的反思和對“家人”的接納也進入了新的里程碑,家庭,家族,家鄉(xiāng),家園,在游牧的宿命中尋找出路的人類,一定是領悟了基因是自身的使命之后,才會前赴后繼地將愿景建設成一個又一個“家”,而每一次回“家”的旅途無論多驚險,都是念家的人類樂意付出的代價抑或修行。

有時近在咫尺,有時又遠在天涯,即使一朝分別,也一直流淌在血脈里,無論相傳多少代,在根底源頭都必須永葆的那個本色,才是永恒的“家”。

因為有了對“家”最切實的需求和最真誠的向往,才有了陳彧君所設計使用過的這些工作室以及以木蘭溪為主題創(chuàng)作的所有作品,也正因為這些獨一無二的“家”及其卓然的成果,讓我們有幸認識了一位腳踏實地、無遠弗屆的藝術家。

關 于 藝 術 家

陳彧君,2022, 攝影:徐曉偉

陳彧君,1976年生于福建莆田,1999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綜合藝術系,并留校任教于綜合藝術系和油畫系至2014年,現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作為“后文革”時代出生的代表性藝術家,陳彧君自小經歷和見證了中國社會環(huán)境巨變的階段,對于生命個體基因與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關系的反思和探索越來越成為創(chuàng)作的動力和主題,從家鄉(xiāng)的木蘭溪到孕育亞洲和世界文明的母親河,他的眼光和筆觸仿佛跟隨著當年離鄉(xiāng)背井的華僑的腳步,向著更為深遠的世界去追問自我救贖的出路和人類游牧的方向。

由于作品具有復雜的綜合媒介和濃厚的人文情懷,陳彧君正在受到全球策展人和收藏家的重視,作品常年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基金會和畫廊展覽,并被廣為收藏。

近期個展包括:“內生風景”(誌屋北京,北京,2021年)、“面壁與破壁”(廣東美術館,廣州,2021年)、“生長—陳彧君個展”(龍美術館,上海,2021年)、“每個自己”(阿拉里奧畫廊,首爾,2020年)、“陳彧君”(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2019年)、“亞非拉的雨水”(仁廬,上海,2019年)、“來自金頂的反光”(仁廬,上海,2018年)、“故土不鄉(xiāng)愁”(阿拉里奧畫廊 & BANK,2017年)、“第二道門”(柯恩畫廊,上海,2015年)、“臨時房間”(博而勵畫廊,北京,2012年)、“空房間”(博而勵畫廊,北京,2010年)等。與陳彧凡的雙人展包括:“木蘭溪/渡”(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臺北,2018年)、“木蘭溪/厝”(佩塔提科瓦美術館,佩塔提科瓦,2017年)、“白色”(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2016年)、“空間志No.1”(AYE畫廊,北京,2014年)、“木蘭溪/不居”(Zhong畫廊,柏林,2012年)、“木蘭溪”(博而勵畫廊,北京,2011年)等。

陳彧君的作品曾在龍美術館(上海,2020/2014年)、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2019/2017/2015年)、關渡美術館(臺北,2018年)、OCAT上海館(上海,2017年)、今日美術館(北京,2016年)、紅專廠當代藝術館(廣州,2015年)、寺上美術館(北京,2015年)、關山月美術館(深圳,2013年)、格羅寧根美術館(格羅寧根,2013年)、印度尼西亞國家美術館(雅加達,2013年)、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13年)、威內托科技藝術館(威尼斯,2012年)、時代美術館(北京,2010年)等知名機構展出,并參與第二屆安仁雙年展(2019年)、第八屆深圳雕塑雙年展(2014年)、第二屆成都雙年展(2005年)等重要展覽。

公共機構收藏包括:阿拉里奧美術館(首爾)、布魯克林美術館(紐約)、DSL收藏(巴黎)、廣東美術館(廣州)、和美術館(佛山)、何香凝美術館(深圳)、龍美術館(上海)、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洛杉磯)、M+??瞬仄罚ㄏ愀郏⒂凸匏囆g中心(上海)、白兔收藏 / 白兔美術館(悉尼)、余徳耀美術館(上海)等。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