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安奈特·梅莎吉:雜念

開展時間:2024-07-06

結束時間:2024-10-08

展覽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一樓、煙囪

展覽地址:上海市黃浦區(qū)苗江路678號

參展藝術家:安奈特·梅莎吉(Annette Messager)

主辦單位: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覽介紹


雜念

“如果沒有欲望,生活于我毫無意義。”

——安奈特·梅莎吉

作為“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別呈現(xiàn)”項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將在2024年7月6日至10月8日呈現(xiàn)法國重要藝術家安奈特·梅莎吉的中國首次大型個展——“雜念”。借助逾70件繪畫、攝影、雕塑、裝置等不同媒材的作品,展覽不僅將重訪藝術家橫跨半個世紀創(chuàng)作生涯的關鍵時刻,還將呈現(xiàn)根據(jù)PSA空間再次演繹的大型裝置作品。

梅莎吉的創(chuàng)作開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不同于彼時女性藝術家熱衷于身份與親密的討論,她的作品緊密融合了女性主義的感性與超現(xiàn)實主義的策略和方法,將記憶視為靈感的載體,運用日常材料創(chuàng)作超越現(xiàn)實的組合作品,戲劇性地營造出一個看似自我卻又包羅萬千的世界。她將廣泛的復雜主題轉化為多重寓言與虛構,模糊了真實與虛妄。其作品顯現(xiàn)的矛盾與張力,折射出我們的情感生活及存在的復雜性。梅莎吉作品呈現(xiàn)出的雜糅特征,與超現(xiàn)實主義、達達主義、原生藝術等藝術形式有著密切關聯(lián),并讓觀者產生浪漫、怪誕、荒謬等多樣的聯(lián)想體驗。她洞察了生活中的無盡欲望,超越了日常中的無序思考。她擅長調動日常材料及簡約的藝術語言,向外表達她關注全世界范圍內種種議題的見解,向內省視本體論及內在詰問,例如童話、神話與二重身便是她主要探索的創(chuàng)作命題。

語言與文字對梅莎吉而言至關重要,是她創(chuàng)作的觸發(fā)器,其每件作品的名稱皆始于富有意義的詞語。展覽標題“雜念”源于藝術家對周遭世界的敏銳洞察和對多年創(chuàng)作的自我總結。在她看來,欲念既雜亂無常,也強而有力。對于藝術家而言,創(chuàng)作就是探知世界的沖動、索求真理的執(zhí)念以及種種雜亂無章的奇思妙想所構成。這種無序與雜亂的念想不僅源于個體的內在世界,也來自外部世界。

本次中國首展將回溯藝術家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的代表性作品,包括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最佳國家館獎項獲獎作品《孤注一擲》(2004-2005),近年裝置新作《與此同時 2》(2021),由75幅繪畫組成的大型裝置《密談》(2019-2020)。作品《孤注一擲》以沉浸式的呈現(xiàn)方式,邀請觀者體驗一段寓言式旅程。滾滾的紅色絲綢海洋如呼吸般起伏,懸掛在繩子上的諸多木偶頭像如同齊聲相應,周遭巨大時鐘投影與倒退的指針也無時無刻不在揭示著該時空的虛幻性。在層層遞進的景象變幻之中鋪敘了關于木偶匹諾曹的奇遇故事,同時也指涉了藝術家的個人經驗。梅莎吉認為藝術家是一個不斷袒露自我、混合現(xiàn)實與虛構的玩家。“孤注一擲”涵蓋的冒險與歡愉的雙重意味,正如梅莎吉的作品游走于悲劇與喜劇的中間地帶。

PSA的一層大廳將被梅莎吉的大型裝置《依賴/獨立》(1995-1996)所占據(jù)。繩索和網絲懸掛著填充玩偶、塑料、鉛筆、黑白照片以及種種日常物品,以宏大的尺度牽連起記憶與想象,表達了藝術家對世界不同生物關系的思考及其生死觀。另一件同樣采用日常物所創(chuàng)作的裝置作品《日?!罚?016),則構建出梅莎吉的一個幻想世界。我們日常生活里隨處可見的物品被放大,并以夸張的方式懸吊于上空。藝術家借助這種手法動搖了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舒適與習慣,并讓另一層潛在的敘事得以浮現(xiàn),拷問人們賦予其所有物的象征性價值。本次展覽,梅莎吉還選擇在煙囪內特別展出聲音作品《仿佛》(2022),屆時,藝術家的喃喃自語將充盈整個空間,帶領觀眾潛入自我意識深處。梅莎吉始終質疑真相,以及人們?yōu)榱俗郧?、行動及社交所表現(xiàn)的“示假隱真”,在這種偽裝中時而忽略了個體真實的欲望與精神狀態(tài)。梅莎吉溫和地提醒我們人生如戲,你我皆為演員。

展覽作品

安奈特·梅莎吉,《12個小雕像》,1990年,每件約60×15厘米(含線繩),整體:230×194×10厘米。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安奈特·梅莎吉工作室。©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網中之愿,五柱形》,1998年,16張裝框黑白照片、19件裝框紙上文本、網,267×235×50厘米。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安奈特·梅莎吉工作室。©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孤注一擲》(局部),2004-2005年,絲綢、布、橡膠制品、熒光燈、計算機系統(tǒng)、風扇、繩子、傳動輪、懸吊系統(tǒng),尺寸可變。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洛朗·萊卡特。©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Hapy》,2006年,網、金屬線、細線,115×195厘米。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馬克·多瑪奇。©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擺渡》,2012-2013年,各種物件、木頭、金屬、輪子、毯子、黑色包裝材料,尺寸可變。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馬克·多瑪奇。©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擺渡》(局部),2012-2013年,各種物件、木頭、金屬、輪子、毯子、黑色包裝材料,39×67×54厘米。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馬克·多瑪奇。©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記憶機器人》,2015年,金屬線、網、毛絨玩具、1個玩偶,220×240×23厘米。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安奈特·梅莎吉工作室。©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踏上我的滑板車》,2015年,滑板車、黑色包裝材料、顏料、仿真人頭、人體模型人頭、帽子,71×65×40厘米。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蒂埃里·巴爾。©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日?!?,2016年,合成皮革、布偶、彩繪布料、網,共30件,尺寸可變。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蒂埃里·巴爾。©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日?!罚ň植浚?,2016年,合成皮革、布偶、彩繪布料、網,共30件,尺寸可變。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尼古拉斯·德威特/LaM。©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跳躍》,2018年,羽絨服、細繩,114×80×17厘米。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麗貝卡·法努埃勒。©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蝸牛的木板路》,2019年,布、多種材料,140×32×32厘米。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麗貝卡·法努埃勒。©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密談》,2019-2020年,紙上丙烯,共77幅繪畫,每件42×32厘米。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麗貝卡·法努埃勒。©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與此同時 2》,2021年,裝置;5張繪畫、和紙上丙烯;70件雕塑;各種物件、磨砂黑色鋁箔,720×490厘米。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麗貝卡·法努埃勒。©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與此同時 2》(局部),2021年,裝置;5張繪畫、和紙上丙烯;70件雕塑;各種物件、磨砂黑色鋁箔,720×490厘米。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安奈特·梅莎吉工作室。©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安奈特·梅莎吉,《蝸牛漫步》,2022年,各種物件、黑色包裝材料、木頭,148×20×20厘米。安奈特·梅莎吉及瑪麗安·古德曼畫廊惠允。攝影:麗貝卡·法努埃勒。© 安奈特·梅莎吉,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xié)會,2024。

關于藝術家

安奈特·梅莎吉(Annette Messager)1943年出生于法國加來海峽的貝爾克鎮(zhèn),現(xiàn)工作生活于巴黎南部。2016年,安奈特·梅莎熱榮獲了世界文化雕塑獎。2005年,她獲得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最佳國家館獎項。近年來,她在特拉維夫藝術博物館(2022年)、巴黎賈科梅蒂學院(2018年)、西班牙瓦倫西亞現(xiàn)代藝術學院(2018年)和羅馬美第奇別墅(2017年)舉辦了展覽。她的最新個展在2023年于丹麥的ARoS奧胡斯藝術博物館舉辦。2015-2016年她在法國魯昂美術館和加萊蕾絲暨時尚博物館舉辦了一場重要的展覽。2014年,梅莎熱在悉尼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杜塞爾多夫K21舉辦了大型展覽。她的早期個展曾在墨西哥蒙特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1年)、倫敦海沃德畫廊(2009年)、芬蘭埃斯波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2008年)、韓國首爾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2008年)和東京森美術館(2008年)展出。2007年,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為她舉辦了大型作品回顧展。

關于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國大陸地區(qū)第一家國有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上海雙年展主場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筑由原南市發(fā)電廠改造而來,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曾是“城市未來館”。它見證了上海從工業(yè)到信息時代的城市變遷,其粗礪不羈的工業(yè)建筑風格給藝術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想像和創(chuàng)作可能。作為新城市文化的“生產車間”,不斷自我更新,不斷讓自身處于進行時是這所博物館的生命之源。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正努力為公眾提供一個開放的當代文化藝術展示與學習平臺;消除藝術與生活的藩籬;促進不同文化藝術門類之間的合作和知識生產。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