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李昕:人,植物,動物的亂糾纏

來源:99藝術網(wǎng)/葉曉燕 2007-07-21


李昕和周春芽

地點:K·畫廊“同感---新銳藝術家展”現(xiàn)場
藝術家:李昕
記者:99藝術網(wǎng) 葉曉燕

記者:你好,李昕,剛聽說你的部分作品被水淹了,很嚴重吧,是不是作品就被毀了。

李昕:是,作品下面的2/5處被水泡了,也不是全部被毀,希望可以修復。

記者:蠻可惜的。這次展出的作品只有一幅嗎?
李昕:對。本來有兩幅。

記者:看你的作品,直覺的感覺到一個亂,你是要表達怎么的一種意像?
李昕:很亂嗎?

記者:是啊,到處都是手啊,頭發(fā)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感覺。
李昕:作品名稱就是這個。怎么說呢,肢體可能跟人的日常習慣有一些關系,我自己對植物動物呀、也有觀察,創(chuàng)作的時候糅合在一起,出來就是這樣的感覺了。

記者:你確定這種風格有多久了?

李昕:有兩年了。

 記者:怎么想到這種創(chuàng)作的風格,我個人覺得蠻獨特的,在這個藝術界。

李昕:因為我以前做過幼兒院學校的教師,很喜歡小朋友在繪畫時那種在紙張上涂抹的快感,想說的話,想要表達的或是想要記下來的一些東西,這些都可以單純的表達。我想把畫的感覺保持一種比較原始的狀態(tài) ,然后這種狀態(tài)可能會在繪畫技巧上表現(xiàn)出來。

在一些傳統(tǒng)的繪畫上,像敦煌莫高窟的一些要求呀,還有一些傳統(tǒng)民間的描法呀,看它民間的造型,其實我們在看它自有一種民間的元素。從更多的方面來講,比如這個是蓮花呀,蓮花上面一個娃娃的形象,不用考慮它的造型,從本身的根源上就產(chǎn)生這種方法。覺得很自然而且很真摯,但是我們用另一種眼光來看,比如說用現(xiàn)實的眼光來看,就覺著很神奇呀,這個神奇與不神奇之間,是觀念上的一種轉化,我是想把這個東西畫好,我們在畫面的層次感上,能夠達到一種正常的傳達,這個途徑和傳統(tǒng)的不太一樣。

記者:你們這一批藝術家,總是被稱為新銳藝術家,你對這方面有什么感觸?

李昕:我比較惡心這種說法……

記者:惡心?!

李昕:最近這個詞我覺得講得太多,太頻繁了,因為“新”字它只是一個時間上的,新和舊的相對而言,其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你覺得你在這環(huán)境當中,應該有你的坐標,應該在哪個位置,在今天來來說,它可能新,但是過了好久以后,它可能就不新了。不新之后,它的價值會不會喪失掉,他應該也不會喪失掉,他應該在一個環(huán)境中,一個構架當中有一個坐標,一個點,屬于你的。應該說既然這樣子的話就應該像個網(wǎng)一樣,前后左右都有,沒得辦法來說哪個新哪個舊。我覺得我們的這種可能把某些東西簡單化了。我們從長遠的眼光來看的話,你這點成不成立,到底這個點在哪兒?有什么純存在的價值。

 記者:也就是說你個人不喜歡新銳藝術家這個稱謂嗎?
李昕:嗯,也不全是,從兩方面來看,喜歡或不喜歡呢,也就是說我肯定不是從單純的稱謂來討厭他,我并不討厭它,它無所謂,因為它只是一個不太重要的稱謂。它對我來說并不重要。再一個就是說,我不喜歡它,就是說好東西吃多了還是會膩。

記者:那你剛才說“新銳藝術家”給你感覺比較惡心,覺得我把這個寫出來,你有沒有什么異議?

李昕:(笑)算是一個比較開玩笑的說法。

記者:這次展覽的主題是“同感”,應該是對你們作品共同的一個定義,從你個人作品的角度來說,你的畫和觀眾能達到什么樣的同感?

李昕:這個因人而異,每人看欣賞的角度不同,同感點應該也不同,比如像你剛才說的亂的感覺,那就是亂。

記者:你覺得你的作品能反應現(xiàn)代生活中的一些東西嗎,或是精神層面的一些特征嗎?

李昕:我個人只是通過一些觀察,比如說你喜、怒、哀、樂,所聽見的,所能觸摸到的,最根本的,對一些圖像的感受進行一些轉換,通過對人,動物,植物的自由聯(lián)想來進行一些表達,而不是對我們的社會問題進行一個非常直接的一個針對性的陳述。因為在我來看的話,我選擇的點,不管是人或動物,植物,都是通過眼睛、鼻子、嘴巴、大腦,來表達高興或不高興的情緒,是很簡單的表達各種情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