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自然流露出情感 翠西·艾敏:從壞女孩到女人

來源:外灘畫報 作者:肖穆 2009-03-07

翠西·艾敏


  8月2日-11月9日,蘇格蘭國家現(xiàn)代藝術館舉辦了“翠西·艾敏:20年”展,這是翠西·艾敏藝術生涯中的首次大型個人回顧展,人們得以借這個展覽,整理關于這位英國當代最具知名度和爭議性的女性藝術家的記憶—包括已經失去的那些。


  在西方的當代藝術領域,也曾有過人們喜歡凡事一驚一乍的年代,因此只要能成為一個事件,藝術家就能聲名遠揚。當然,這條定律與藝術家的才華并不矛盾。英國著名女藝術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的經歷就是很好的例證。


  10年前,差不多全英國的老百姓都參與到一場被她的作品《我的床》所引發(fā)的觀念大戰(zhàn)。那張放在展廳里的床,似乎剛有人睡過,臟兮兮的,一切都還沒來得及整理;床單被褥上還沾有體液的痕跡,發(fā)黃的枕頭被刀劃破了,露出羽絨,還有亂糟糟卷在一起的白浴巾和絲襪;床邊是一大堆雜亂的物品和垃圾,包括用過的避孕套和沾有經血的內褲,衛(wèi)生巾和空煙盒,伏特加酒瓶和藥盒,以及一些小玩具、舊照片、破拖鞋;床下則是同樣臟兮兮的藍色地毯。


  展覽開始后發(fā)生的故事,就更為戲劇化了。媒體上的軒然大波自不必說,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位家庭主婦知道此事后,不辭辛苦地從威爾士乘汽車、換火車,然后再坐地鐵來到倫敦泰特美術館,找到了這張床;她從背包里取出洗衣粉、洗潔精、掃把、抹布等等清潔工具,毫不客氣地要為泰特“打掃衛(wèi)生”。然而她剛要開始自己的正義工作,就被保安制服,請出畫廊,結果只是在被單上留下了一滴清洗液。她在被請離的過程中自然是怒不可遏,不斷地大聲呼叫,稱打掃衛(wèi)生是自己的責任,這張床是年輕女孩的壞榜樣。就這樣,翠西·艾敏在廣大群眾的“配合支持”下,將她的作品完成得非常圓滿。結果是,這張“床”在1999年獲得了英國透納獎的提名,并賣出了天價。再后來,2007年,艾敏作為英國代表藝術家,入選了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


  翠西·艾敏還有一件同樣出名的作品,就是名為《1963-1995年間曾經和我睡過的每一個人》的裝置。這個繡滿102位與艾敏睡過的每一個人的名字的藍色帳篷,以其令人震驚的自傳性和現(xiàn)場感,再次給人帶來了極大的沖擊。面對這樣的作品,事件性本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震撼力,關于自我的思考與呈現(xiàn),關于個人的歷史與命運。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觀念,盡管在不久前薩奇畫廊倉庫的火災中,它不幸被燒毀,但它對當代藝術界的巨大影響依舊存在。


  艾敏并不是一位自戀到自我封閉地步的藝術家,她的魄力與勇氣恰恰就體現(xiàn)在自我審視的開放性上,還體現(xiàn)在這種開放狀態(tài)下的鎮(zhèn)定與冷靜,以及對作品形式的準確把握。很少有人像她那樣,以那樣一種方式關注自我的歷史。1994年去美國旅行途中,她對她的自傳《對靈魂的探索》進行了朗讀和錄音。這件事被記錄在她1995年7月創(chuàng)作的一件名為“紀念碑山谷”的作品里。作品展示了亞利桑那沙漠山谷中,藝術家坐在祖母的扶椅上閱讀的畫面。這把椅子被艾敏繡上了講述她個人奇聞軼事的圖像。后來,艾敏在這把椅子上縫上了她訪問過的地名,并將它作為一件參展藝術品,命名為《椅子能賺很多錢》。


  個人經驗和人生遭遇,是艾敏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動力。她的主題通常與愛情、性、死亡有關。她不斷地將事實和虛構、自傳、個人的得失與悲喜、冥想與對抗等主題交織在大膽創(chuàng)新的作品里。她所做的并非只是“打破禁忌、大膽袒露在很多人眼中不堪的過往”,也不只為制造“噱頭”,而是在記錄那些曾有的熱情與頹唐、渴望與苦悶、幻想與懷疑、迷醉與傷痛的過程中,用創(chuàng)作材料作為一種“心理過濾器”,從而實現(xiàn)某種自我解脫。艾敏的作品是極具煽動性的,因為她能巧妙而直接地將作品的主題與形式充分地融為一體,她能在一種非常自然的情感流露狀態(tài)下去書寫自己多種多樣的“自傳”。


  如今,當年膽大妄為的翠西·艾敏已成為當代藝術領域的經典人物。她40多歲了,更多的母性氣息注入到近作中。例如《感受懷孕》系列和《與我媽媽的對話》,都著力探討擁有孩子和保全事業(yè)這雙重渴望之間的沖突。


  8月在蘇格蘭國家現(xiàn)代藝術館開幕的“翠西·艾敏:20年”回顧展,被媒體認為是“愛丁堡藝術節(jié)的最大亮點”??上У氖?,在這次展覽上缺少了《1963-1995年間曾經和我睡過的每一個人》。自從這件名作葬身火海后,艾敏便一直受到“重做”的邀約,出價已高達100萬英鎊。“我永遠也不會為錢去做任何事。”艾敏認為這件作品如同缺失的一角,也許會令迄今為止的藝術拼圖顯得不完整,但反倒折射出一種“精神寫真”,因為失去的已失去,過去只能留存于記憶之中。


【編輯:海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