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798神話再現(xiàn):紡織城藝術車間打造西安的“798”

來源:三秦都市報 2009-06-22

紡織城藝術車間

 

  在北京,從一個破落衰敗的工廠到舉世矚目的藝術區(qū),798創(chuàng)造了一個打造文化產業(yè)集聚區(qū)的神話;在西安,同樣一個沒落的紡織工廠,藝術家們的烏托邦正在不知不覺中漸入佳境……


  位于西安東郊紡織城西街238號的紡織城藝術車間,建于1953年,后由于西部紡織業(yè)的衰落,以及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與紡織業(yè)休戚相關的紡織城開始衰落,慢慢變成了廢舊廠房,上萬平方米的車間被閑置,廠房的外部環(huán)境也因為長期廢棄雜草叢生。


  如今,這些舊車間聚集了一大批特殊的年輕人,他們中有全國著名的建筑設計師,還有油畫家、雕塑家、行為藝術家、攝影家、音樂人……他們在這里探討藝術的或者非藝術的話題,讓廢舊的紡織車間散發(fā)出了前所未有的、嶄新的生命氣息。有人驚呼,西安的“798”出現(xiàn)了。更有人提出,西安應該有自己的“798”,而不僅僅是北京“798”的翻版。


  都說藝術家是不羈的、是放縱的,但在記者看來現(xiàn)在的藝術家已經逐漸融入了現(xiàn)在這個社會,他們懂得思考,懂得從網絡中汲取知識,在后現(xiàn)代中找尋新的藝術。記者采訪之際,偶遇藝術工廠舉辦“特色+起色”展。展廳設在一個改造后的車間里,上世紀50年代的包豪斯建筑風格,屋頂高,光線足,與以往藝術家改造通常選擇將其內部涂白的設計不同,紡織廠的藝術家們將車間內全部打磨至裸露狀態(tài),更淳樸自然。邀請函正反兩面分別用黑色和黃色打底,使用漢語拼音別致的在題目下標注陜西方言“特色”、“起色”的讀音“téisèi”、“qi sèi”。據策展人岳路平介紹,之所以選擇用拼音刻意標注方言讀音,是考慮到在西安這樣大的語言環(huán)境下,需要放大本土特色,如果將漢語拼音改成英文的翻譯,意義就較為狹窄,就不能突出我們西安的本土藝術,很顯然拒絕復制已經成為西安“798”藝術家們的一個普遍共識。

 

紡織城藝術車間作品


  作品注重特色


  “特色”和“起色”是此次展覽的兩個構成部分,“特色”展的作品主要采集于紡織城藝術區(qū)的青年藝術家工作室,“起色”展的作品則主要采集于西安美術學院常規(guī)畢業(yè)展之外的一個小型聯(lián)展。記者在展覽會場看到,來自藝術家工作室的作品大多想法突出,取材來自網絡及針對社會問題進行創(chuàng)作,而美院的作品基本功強,色彩種類運用多。


  據記者了解,自2007年11月藝術區(qū)正式對外開放,已經陸續(xù)舉辦過多場作品展。僅2009年就舉辦了“么麻達—劉冰作品巡展”、“OUTLOOK—景色,INLOOK—內力”及“萬丈—蘇丹彧個展”,為藝術工廠的藝術家們提供了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更為西安的藝術發(fā)展鋪開一條道路。而在2008年10月舉辦的“西安當代藝術十年回顧”展,無疑是藝術工廠中的重頭戲,回顧的范圍鎖定在1999—2008這十年間,視角放在本土的當代藝術在內與外尋求的平衡上,參展的藝術家均為在藝術工廠進行創(chuàng)作的,展出的作品更是涵蓋了我們能想象到的所有領域。到今天,展覽已經過去近一年的時間,可當初展覽的文獻墻依然留在展覽廳中,展示著十年間西安藝術氛圍的改變。


  藝術車間的“80后”


  80后藝術家高昊說,夢想的實現(xiàn)就像結婚過日子,激情澎湃過后藝術家們也得平平淡淡面臨算賬的問題。據記者了解,目前在藝術區(qū)居住創(chuàng)作的大多為80后的年輕人,他們中大部分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也不乏其他地域的熱愛藝術的年輕人。就目前來看,他們仍處于沒有產出的“啃老”階段,雖然藝術區(qū)中有較為專業(yè)的藝術機構,也有贊助商來支持展覽,但從藝術區(qū)開放兩年以來,還是有不少藝術家支撐不下來而選擇離開。隨著物價的上漲,藝術工廠的房租也“與時俱進”,由最初的每平方米4元,現(xiàn)在已漲至每平方6.5元,最高的甚至達到8元。問及高昊對以后有沒有打算,他說準備就這么畫下去。記者進一步求證,“萬一兩年后還是同現(xiàn)在一樣會不會選擇放棄?”高昊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笑著說:“應該沒有那么背吧?”


  始終坐在一旁的岳路平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藝術生命的延續(xù)其實不是只有依靠商業(yè)運作來完成的,他舉例說曾經因為一個展覽所做的作品而獲得了更多參展的機會,“雖然這些展覽只提供材料費,但我通過多個展覽所積累的經驗,令我并不是一無所有。”他認為,只要藝術家堅持,藝術生命將生生不息。


  西安“798”的未來


  從印染廠到“藝術車間”,從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到文化產業(yè),一印的變遷并不是一種偶然。年輕的藝術家和年老的工人,在同一塊地方生產,但卻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圈子里。兩個世界怎樣共存,藝術的生命怎樣才能更為長久?當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個西安的“798”,紛至沓來都想一睹為快,贊揚的聲音自不必說,也有人認為這里“沒有想象中那么好”。


  岳路平認為現(xiàn)在藝術工廠緩慢發(fā)展并不是沒有好處,至少可以將西安濃厚的文化底蘊與時尚藝術更好的結合,另一方面,在藝術區(qū)進行創(chuàng)作的美院教師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我們看中的是這里安靜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藝術工廠的自然形成、發(fā)展非常難得,也非常脆弱。若來參觀的人多了,人氣旺發(fā)展快的同時,勢必會帶來治安等方面費用的增加,這些費用無疑會直接攤派在藝術家身上,而費用的不斷上漲,是否會迫使一些經濟拮據的年輕的藝術家關閉工作室?”


  西安美術學院藝術研究所教授、著名學者、評論家彭德在紡織城當代藝術十年回顧時曾說過:“比較看好非主流地區(qū)的藝術現(xiàn)象,比較看好西安當代藝術的未來,并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本土特點和具體文物可供我們借鑒,而是它有一種氛圍,西安有自己的特點”。


  的確西安的藝術有著它特有的特點,在采訪過程當中,西安“798”也給記者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但這些藝術仍然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因素。也許有一天紡織城藝術區(qū)會成為西安藝術的代表,西安城市文化的窗口,也許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會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北京798藝術區(qū)


  在北京的東北角,有一個以上個世紀50年代建成的工廠命名的藝術區(qū),這就是798藝術區(qū)。它位于北京朝陽區(qū)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地區(qū),故又稱大山子藝術區(qū),原為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yè)的老廠區(qū)所在地。


  目前叫798藝術區(qū)的這片廠區(qū),是原電子工業(yè)部所屬706、707、718、751、797、798等6個廠的區(qū)域范圍。從2001年開始,來自北京周邊和北京以外的藝術家開始集聚798廠?,F(xiàn)今798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并已成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
 

 


【編輯:海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