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在消費中收藏 在收藏中投資

來源:和訊網 2009-12-03

  大多數(shù)畫是用來裝飾家居的

 

  一個多月以前,澳大利亞默克多藝術基金會的朋友介紹了兩位收藏家到我們畫廊選畫。他們是一對老年夫婦,男的是意大利人,而且是佛羅倫薩人。女的是澳大利亞人??茨佣加辛鄽q了,但兩位老人卻非?;顫娊≌?。我們把壓店的寶貝都拿出來讓他們挑選,他們卻一件都沒選中。我心里挺納悶,便問他們到底想要什么樣的畫。意大利人笑瞇瞇地對我說,他在意大利家中收藏了很多珍品,甚至還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名家作品。但這次只想為他在悉尼的新居買點畫裝飾一下。因為悉尼的新居非常前衛(wèi)非?,F(xiàn)代,所以他想找適合新居風格的畫,而且希望每幅畫的價格最好不要超過一千澳元。我只能很遺憾地告訴他我們沒有,他卻很爽朗地笑了,說:“沒關系”。然后他告訴我,他從北京一路走來,覺得中國的畫廊賣的畫總體上價格太貴,動輒就是幾萬元一幅,這太讓人難以接受了。因為在歐洲、在澳洲,大多數(shù)畫廊在售的畫都沒那么高的價格。悉尼大多數(shù)畫廊單幅作品的售價大多在一千澳元以下。然后他講了一句令我很吃驚的話:“大多數(shù)畫只不過是用來裝飾房子的,除此以外真的沒什么大用處,所以說賣貴了實在是沒道理的。”

 

  我當時幾乎不能相信這樣的話會出自這個來自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家鄉(xiāng)的人,而且這個老頭兒自己還收藏了一些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的作品,還是位很有“立升”的藝術品收藏家。于是我告訴他:“咱們中國人把藝術品看得比較精貴,很多人買畫是為了投資。”老太太聽了竟大笑起來,說:“投資?那要一百年以后才知道,你現(xiàn)在怎么能知道一百年以后的事?掛在墻上自己看著漂亮就行了。”

 

  我被他們的直率爽朗感染了,他們的理念與我相同。我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過,我們花幾十萬、上百萬買車,從來沒想過要這車保值增值。我們清楚地知道,只要牌照一上,車就貶值了。但是因為我們喜歡,我們并不會因此而感到沮喪。那么,我們花幾千元幾萬元買畫,為什么就要賦予它投資賺錢的重任呢?好比你養(yǎng)了只寵物貓,卻指望它幫你拉車犁地,帶孩子炒股票,這讓買畫的行為太沉重了。借用莎士比亞的語調講一句話:“啊!投資,有多少畫作借助你的名義泛濫人間!”而實際上,大多數(shù)藝術品真的是沒有投資價值的。正如那位意大利收藏家所言:它們只是用來裝飾家居的,除此以外真的沒什么用處。

  藝術品大多不具備投資價值

 

  我絲毫沒有貶低藝術的意思,我只是想說:我們購買藝術品首先應是一種消費行為。如果我們用消費的心態(tài)購買藝術品,我們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會發(fā)育得非常好,非常健康,而不至于弄得像中國股市一樣,隨隨便便就能套牢一大批投資者。你花三、五千元買了一幅畫,只當是買了輛電瓶車、助動車,自有它的味道;你花三、五萬元買了幅畫,只當是買了輛QQ或奔奔,也挺有意思;你花三五十萬元買了幅畫,就當是買了輛奧迪A4,寶馬三系了,心中自豪就是了。你要想明白:五年后,你那車可能連三分之一的殘值都不剩了,但你的畫至少還有三分之二的殘值(當然,被人宰沖頭的情況除外),碰上運氣好,甚至還能多賣幾個子兒,這就是藝術品消費的魔力所在。但這并不是一種投資行為,只說明藝術品這種商品比較耐用(因為光用眼睛看,是很難把畫看壞的),而且具備比較好的二手、三手乃至N手的轉讓價值罷了。

 

  所以西方人深諳此道,他們所說的“在消費中收藏,在收藏中投資”不是沒有道理的。你用消費的心態(tài)去買畫,你就能獲得畫掛在墻上給你帶來的那種愜意那種愉悅,你就充分使用了藝術品的使用價值。反之,如果你是用純投資的心態(tài)去買畫,畫在你眼中就成了股票。你肯定無法體會那種藝術品消費的快感,反而會產生那種股票被套牢的感覺。所以說,審美是一種文化修養(yǎng)而不是一種商業(yè)能力。所以西方人將美學歸入哲學的范疇,而將經濟學歸入了社會學的范疇。盡管索羅斯、巴菲特、羅杰斯這些投資天才們一直想把經濟行為歸入哲學范疇,索羅斯還為此寫了專著。但他們卻無法做到,因為這是兩碼事兒。所以,將藝術品直接與投資掛鉤,顯然也是沒有理論依據(jù)的,起碼它們之間缺少一種必然的內在聯(lián)系。

 

  此次全球經濟危機,使許多投資藝術品的人遭受重創(chuàng)。不久前《紐約時報》就以《不要買年輕人的畫》為標題,總結了在這次經濟危機打擊下,藝術品投資者遭受重創(chuàng)的原因。文中最后說到:“看來現(xiàn)在只能回到老辦法上,時間是檢驗藝術品價值的唯一尺度。”他們認為,“現(xiàn)在就迫不及待地為那些當代藝術作品標定價值至少是一種欠考慮的行為。因為一百年后人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藝術品其實大多都不具備投資價值。”這話真的是痛定思痛之言。

  沒投資價值不等于沒使用價值

 

  回頭看看我們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投資”的味兒的確也濃過了頭。不知是從什么時候起,中國的藝術品都穿上了投資的紅馬甲。是個畫家就想證明自己的“價值”;是個畫廊,就想把畫當作理財(資訊論壇產品)產品賣;是個買家,就盼著今年買進的畫明年能翻幾個跟頭出手。難得有人把畫當畫!所以我們今天才會集體“胸悶”。如果我們都明白了大多數(shù)藝術品其實并不具備投資價值的道理,我們就不會有這種以股市的心態(tài)做畫市的愚蠢。大多數(shù)藝術品并不具備投資價值并不等于沒有使用價值,它們仍然可以分類分級,從幾千元到幾萬元幾十萬元都物有所值。因為這些藝術品是商品,所以它當然有質量品牌之別。開“奔馳”與開“奔奔”的感覺畢竟是很不一樣的,但這一切與投資并無因果關系。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會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有一個欣賞美品味美的心境,如此,我們就真的不會被人忽悠了。

 

  實際上,真正有投資價值的藝術品,僅限于那些已被時間證明了其價值的藝術品,以及那些真正的名人作品。既使是投資這些,也有個買進價格是否會合適的問題。你再看看這世上畫畫的人有多少,但真正成名的又有幾人?既便已經成了名,幾十年后,又有幾人的作品能賣出好價錢?現(xiàn)在奢談投資,真的有點像測字算命,除此之外就是賭運氣了。其實道理就這么簡單!

 


【編輯:張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