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謹防“里應外合”的海外拍賣騙局

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王國良 2020-09-16

近年來,隨著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愈發(fā)高漲。這其中,文物藝術品收藏以其與生俱來的特殊文化屬性,成為很多人的首選類別。尤其是當今藝術品拍賣市場上一連串的天價成交數(shù)據(jù),也極大地刺激著人們的參與熱情。不過,在收藏需求增長的同時,很多新入藏者卻往往忽視了藝術品收藏圈中的風險意識,誤入收藏“陷阱”,成為不法分子的“盤中餐”。

近期,在多地警方推出的普法宣傳活動中,陸續(xù)推出了幾期藝術拍賣圈中的騙局。在多起案例中提到,內(nèi)地一些不法拍賣行,以收取“鑒定費和圖錄費”為目的,在海外舉辦虛假拍賣的案例。案例中指出,內(nèi)地一些拍賣行首先鑒定藏家送來的藏品是真的,同時給出了高達數(shù)百萬、上千萬元的超高估價,并且承諾將推薦給海外“大型”拍賣行上拍。最終結果卻無一例外地遭遇流拍。這也預示著藏家此次繳納的“鑒定費和圖錄費”都打了水漂。

筆者注意到,在這些海外虛假拍賣案例中,拍賣方還給每一位藏家都提供了藏品拍賣的現(xiàn)場視頻。視頻中看似與正規(guī)拍賣活動無異——在寬敞明亮的高檔會議大廳里,穿著西裝、站在拍賣臺上的拍賣師,一本正經(jīng)地喊著激昂的叫價;臺下座位幾乎坐滿了外國人,卻鮮有人應價。后經(jīng)警方查明,無論是拍賣師還是參拍者,全都是拍賣方找來的“托”,整場拍賣會不過是一場拍賣“真人秀”,目的正是為了騙取內(nèi)地藏家的上拍費用。

關于中國文物藝術品的海外拍賣活動還有很多,人們的關注點往往集中在諸如圓明園獸首等流失文物的拍賣。事實上海外拍賣的故事遠不止如此。比如內(nèi)地最高成交價也就數(shù)萬元的珍稀銅幣、銀元等,卻經(jīng)常能在海外拍出數(shù)百萬元的天價,而且還不止一兩件。類似這樣的價格在許多行家眼中甚至連“茶余飯后的談資”都算不上,但對于新入藏者卻極具迷惑性。

因此,類似種種的收藏案例絕非危言聳聽。古往今來的收藏經(jīng)驗表明,涉足收藏固然要交一定的“學費”,不過,收藏只要多一份冷靜和謹慎,同樣的“學費”就能夠減少或者避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