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對話周思源: "蜀道心象"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21-03-13
上個月底,“蜀道之上”周思源作品展在成都時代美術館落下帷幕。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由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辦,時代美術館、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視覺藝術研究中心承辦,何桂彥擔任學術主持,林印吉擔任策展人。 作為周思源從事繪畫以來的首次個展,展覽集合了藝術家從2018年至2020年創(chuàng)作的72幅藝術作品,該系列被分別命名為《蜀道計劃·紅色》《蜀道計劃·黃色》《蜀道計劃·藍色》《蜀道計劃·灰色》,總共四個系列,分別采用了油畫、紙本水墨、水彩、裝置等綜合材料。
藝術家周思源
觀看展覽,讓更多的觀眾感受到作為一名藝術家,周思源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勤勉和對藝術的熱愛。而這,也僅僅是他漫長藝術道路的一次節(jié)點展示。 通過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林印吉及青年策展人鐘舒與周思源分別展開的兩篇對話,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藝術家的“蜀道心象”:

采訪:本次策展人林印吉

林印吉:對您而言,繪畫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您的工作經歷和當代藝術家的身份是怎么交織在一起的呢?同時您非常擅長于哲學思考,那么對您來說,繪畫、歷史和哲學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周思源:這其實問的是兩個問題,而且是兩個很大很復雜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它涉及到我的藝術經歷。我是大約九歲的時候開始學習繪畫的。學繪畫的原因很簡單,當時我生活在貴州石阡縣,家住縣文化圖書館近旁。在那個年代,這個館聚集了來自上海、廣東等支援三線建設的藝術家們。年幼的我受到一個河南畫家的影響,在他的指導下喜歡上了繪畫,并且開始學習繪畫。同時又得到一位來自上海的音樂家的影響,開始學習竹笛。當時就是出自于一種本能的喜歡,培植了一個成為藝術家的夢想,這種喜歡與夢想從那時起一直伴隨到我研究生畢業(yè)。

參加工作以后,雖然工作任務十分繁忙,特別是當我走上了地方政府領導崗位以后,面對的是更加繁重的管理性事務工作,但對藝術的這份熱愛始終沒有冷卻。工作之余,我最大的業(yè)余愛好就是聽音樂、看藝術書籍,這使我對中外藝術史比較的熟悉。 真正重新的拿起畫筆,用較多的時間去繪畫,在我的印象中是在2012年春節(jié)期間。讓我重新拿起畫筆,而且把繪畫當作那么一回事來研究,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在政府機關工作中,發(fā)現一個現象:就是很多政府官員缺乏審美的能力。所以給一個城市的規(guī)劃和建設,包括其他的工作都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比如城市的建筑、城市的雕塑、小品,包括一些園林綠化,都不是很理想。

我2007年在成都市錦江區(qū)工作的時候,兼任城市規(guī)劃委員會主任,要對城市景觀建筑規(guī)劃設計進行審定。如果沒有一點藝術的基礎、審美的情趣與能力,很難把規(guī)劃設計審批好。所以也正是這個原因,從2007年我當書記以后,雖然我還沒有正式撿起畫筆,但是從那個時候我就對城市美學,對城市的規(guī)劃建設,又花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研究。通過邊研究邊實踐,我對城市的規(guī)劃建設,園林景觀,又有了很大的興趣。而且在這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知識。也形成了自己對城市規(guī)劃建設的一些主張和觀點。這些主張觀點的形成又與我對藝術的認識,對審美的認識有一定的關系。我當時負責的一些建筑作品至今還有人無法理解。藝術修養(yǎng),審美能力是需要不斷積累與提升的,所以這也是促使我之后堅定地拿起畫筆不放棄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我當時也沒有想到能夠走上藝術家的道路。 當然,工作和藝術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一個地方的主官不懂點藝術,不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這個地方的城市規(guī)劃建設肯定不理想。時間證明我的想法、觀點是正確的。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又到了文化部門工作,更幸運的是又到了音樂學院這樣專業(yè)的藝術院校工作,這一轉變就促使我思想上產生了一個飛躍式的、根本性的變化。就是將來做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不是簡單只愛好點音樂,會點畫畫而已;準備在繪畫上形成自己的風格和藝術語言。所以從我重拾畫筆以后,就是朝著藝術家的方向,更勤奮、更深入地來研究藝術、思考藝術,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是辛苦的,但也是愉悅的。所謂辛苦,就是會讓你沒有別的愛好,基本上把能夠的時間都變成了創(chuàng)作的時間。時間就是這樣擠出來的,如果沒有點這種“擠”的精神,你還想著其他的休閑娛樂,那是不可能有任何時間來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方面有大量的行政事務,晚上一畫就要畫到12點以后。一方面這又是件愉悅的事情,畢竟自己喜歡,哪怕花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去研究去動手,你也覺得是一個快樂的事情,可以用那句“痛并快樂著”,我就是這么一個感覺。如果說一個政府官員怎么會有時間去搞藝術創(chuàng)作,那就是喜歡它,把它當作一個事業(yè),你就會去想辦法犧牲掉別的時間,把工作做好以后,把所能用的時間都放在藝術上,時間就是擠出來的。所以我這些年的創(chuàng)作,所畫的作品,無一不是擠出時間來完成的。

第二個問題十分復雜。簡單講,哲學就是關于思想、觀念的學說;歷史是人類社會在過去所發(fā)生的事件;繪畫則是一種藝術的語言,是一種表達與傳播的方式。歷史可以通過文字來記錄,也可以通過繪畫等不同藝術形式來表現;但藝術不是簡單的再現歷史,它要尊重歷史,了解歷史,更要超越歷史,創(chuàng)造歷史。所以,從事藝術的人,如果不懂點歷史,藝術的根基便不會牢固。 從藝術史來看,包括繪畫在內的藝術形式,要么是在某一種或更多的哲學思想影響下發(fā)生變化的;要么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出現以后,哲學家們用理性的思維去總結它們。從這個意義上講,哲學與藝術密不可分,藝術離不開哲學。一個人要成為藝術家,不僅僅體現在他的技術層面上,同時,也要有哲學思想,應該是一個思想家,這個思想是他藝術的靈魂,從某種程度上講,思想對于藝術家的重要性,與技術對于藝術家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林印吉:任何藝術創(chuàng)作都需要主題,您對您的繪畫主題是怎么構思的呢?您生活中的感受或者人生中的思考對您繪畫主題形成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周思源:從2017年開始我選擇“蜀道”進行創(chuàng)作,當時選擇“蜀道”的主要原因是:蜀道是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需要穿山越嶺。這與我確定畫山的主題是一脈相承,分不開的;另外一個原因,當時我在文化廳工作,就想把蜀道作為世界非遺去進行申報。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走了很多次蜀道,它不僅僅是一條道路,每次走蜀道的體驗都讓人浮想聯(lián)翩,會想到在這些山間路上,曾經發(fā)生過的那些驚心動魄、可歌可泣、悲慘壯烈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典故;會想到為什么蜀道是這樣修造的?那個時候的古人們,是怎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他們是一群什么樣的人,能夠在那么惡劣的條件下,把這條“難于上青天”的路給修建起來;在中國的歷史上,蜀道它究竟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對于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從戰(zhàn)國群雄爭鋒,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它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蜀道開通以后,對我們四川人,對外的交流溝通,信息物資的傳遞往來,它又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所以每次見到蜀道,我都有一些新的認識。這種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視覺里與認識里那個普通的道路:一個供人、供車通行的道路了,這個蜀道仿佛就與歷史,與社會、與政治、與經濟、與人文、與自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我就想把自己對蜀道的認識,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語言表現出來。 怎么表現它呢?如果用那種非常寫實的方式,我覺得好像還不能完全表達我對蜀道的理解和認識。所以我以表現主義方式畫我想象中的蜀道,心中的蜀道,觀念的蜀道,而非眼見的物理空間中的蜀道。
蜀道計劃·紅色1號 100cm×100cm 2020年 布面油畫
蜀道計劃·紅色12號 180cm×120cm 布面油畫
蜀道計劃·紅色18號 120cm×130cm 2019年布面油畫
林印吉:我注意到您的繪畫語言追求厚重雄渾,在您的藝術發(fā)展道路上,藝術史上哪些藝術家影響了您?這些藝術家的作品與作品背后的思考與主張,在哪些方面和您產生了共鳴呢? 周思源:為什么用這種厚重的語言、顏料,這與我的性格有關系。我是一個外柔內剛的人,油畫顏料用薄以后,畫上去沒有力量,只有用寬大的筆、厚重的顏料,才能把自己這種情感抒發(fā)出來。另外我選擇畫山,山是那么的神秘,讓人產生無限的想象。似乎只能用厚重的畫法,才能夠把我心中的山更好的體現出來。這就是為什么要用這么厚的顏料,用這么大的筆,這么豐富的顏色與層次去表現。 從西方來講,影響我最大的是塞尚、康斯坦布爾。塞尚精神,深深的影響了我,他對繪畫是一種探索和研究。他不是為畫而畫。他把繪畫當作一門科學去研究,所以我對塞尚是非常喜歡,也臨摹他不少的畫。特別是他畫面上的構成,以及他對筆觸,色彩,塊面與線條的綜合運用。這些對我都有很大的影響;另外一個藝術家,就是英國的康斯坦布爾。我喜歡他的風景畫,他與很多西方畫家不一樣,康斯坦布爾的風景畫動起來了,用筆用色非常大膽。近看很亂,遠看又是一個整體,非常的協(xié)調。所以我也在試圖向這個方面靠近。 在中國的藝術家里,我喜歡趙孟頫、倪瓚、王蒙等。倪瓚的畫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但是我的繪畫,在這個方面還沒有把倪瓚的簡單學到,我學到什么呢?是倪瓚繪畫的精神,倪瓚的繪畫好像是一個完全脫離世俗的人。他在繪畫的時候,基本上是與世隔絕,不與人往來的。這種精神非常打動我,所以他的經歷與境界是我所追求的。另外,王蒙的畫,他畫面的構成和倪瓚的又不一樣:如果說倪瓚是簡單,那王蒙的畫就是用筆很大膽,畫面像在飄動一樣,這也是我喜歡王蒙畫作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說王蒙什么最打動我,那就是他畫面的靈韻,這對我有很大的啟發(fā)。
蜀道計劃·黃色1號 120cm×90cm 2020年 布面油畫
蜀道計劃·灰色6號 260cm×150cm 2020年 布面油畫
蜀道計劃·灰色19號 550cm×180cm 布面油畫
林印吉:今天的藝術家都身處于全球性的浪潮中,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的藝術家都要面對文化背景和身份的問題。在這樣的歷史時間點上,作為一個中國當代藝術家,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周思源:人都是生活在一個特定的社會背景、文化的背景下。那么我們中國的藝術家就更不一樣了。我們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繪畫的角度,唐朝以后的繪畫就保存得比較完整。另外中國是一個思想家輩出的文化大國,所以做一門藝術,不論是哪個國家的藝術,盡管它們有一些共通性、規(guī)律性,卻都受到他所在的那個國家、地區(qū)的傳統(tǒng)思想、哲學、藝術的影響。所以我覺得作為中國的藝術家,要真正成為一個在世界藝術史上都能留名千古的優(yōu)秀的藝術家,一定要在自己的藝術作品里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念與精神,如果沒有了這一點,這就不是中國藝術家所畫的作品了。還有如果沒有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哲學,繪畫的語言為內核,我們再怎么樣的努力,也很難在當代藝術這個領域,超越歐美發(fā)達國家。
蜀道計劃·黃色6號 230cm×150cm 2020年 綜合材料
林印吉:當今時代是藝術與科技交融共生的時代,比如我們的智能手機就同時融合了未來美學和人工智能,并且還在不斷進化。那么,在這個時間點,傳統(tǒng)藝術例如繪畫對當代人來說,意義在哪里?我們身處這樣的歷史進程,面對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您覺得要如何選擇? 周思源:實際上,藝術與科技在歷史上向來就密不可分。比如油畫所運用的工具:畫布,顏料,筆,這些實際上都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分不開。音樂藝術也是一樣,只不過,過去這種藝術和科技的結合沒有現在來得密切?,F在的藝術與科技的關系,已經是深度的融合。那么在這么一個大背景下,我們搞藝術的人就應該主動去關注、關心科技的進步與變化,并且把藝術與科技的互相的促進與影響有機的融合起來,就會推動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前行。否則,藝術就會失去時代最鮮活的溫度與脈搏,所以藝術工作者不僅要關注它,而且要參與到藝術與科技的融合之中。再者,藝術和科技的融合與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是沒有沖突和矛盾的,傳統(tǒng)文化也要通過創(chuàng)新,才能發(fā)展,才能繼承。一句話,只有主動去擁抱科技與藝術融合這個大趨勢,才有藝術的創(chuàng)新,也才會有藝術的進步。
蜀道計劃·藍色8號 300cm×250cm 2020年 布面油畫
 

采訪:青年策展人鐘舒

鐘舒:您認為對于一個藝術家個展而言,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周思源:展覽重要的因素包括美術館、策展人、展覽時間等,美術館或者展覽館也分為不同的幾個類型,比如是否專業(yè)、綜合,地理位置等。策展人水平、策展觀念、呈現形式也影響著展覽的基本品質。但是這里面最重要的還是作品,作為藝術,不論是繪畫藝術還是其他藝術形式,呈現給觀眾們的是作品。作品水平的好壞高低決定了一個藝術家展覽是否贏得人們的認可、喜歡,可以說作品的好壞是最重要的因素,可能這也是藝術的一種共同的規(guī)律。包括音樂,不論是歌劇也好,交響樂也好,人們要看的要聽的首先是這個作品。 一個藝術家從成名開始,也是因為他的作品被觀眾所喜歡熱愛才使這個藝術家成名或者是出名,所以對于個展來講,最重要的就是就是作品,一切都是要讓作品說話,作品是決定一切的關鍵因素。藝術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藝術家創(chuàng)造作品的過程,那么這個作品創(chuàng)作出來以后,作為藝術家總是希望這個作品能夠呈現給更多的觀眾,希望更多的觀眾理解、喜歡,如果作品不好、作品水平一般,是不會打動觀眾的,更談不上個展或展覽能否成功。所以,作為藝術家的一個首要任務就是踏踏實實地把作品創(chuàng)作好,不要管其他的一些問題導致受外在的影響太多,如果受外在的影響太多、受外面的誘惑太多,一個藝術家如果不沉下心來搞創(chuàng)作、研究藝術是不可能有好的藝術作品,這是第一個問題。
蜀道計劃·藍色9號 450cm×200cm 2020年 布面油畫
鐘舒:那您認為什么是藝術家最重要的品質? 周思源:藝術家最重要的品質,我覺得還是他的修養(yǎng),這個修養(yǎng)可以從多個方面來理解。我覺得作為一個藝術家來講,最重要的首先是他知識的背景、知識的積累,一個好的藝術家同時也應該是一個具有豐富知識甚至是有淵博知識的人;第二個修養(yǎng)是藝術家應該具備有比較豐富的人生的經歷,一個藝術家如果單純就是從學校到畫室,沒有更多的經歷生活的磨難和喜悅,沒有經歷社會的酸甜苦辣,他不會對人生有感悟、對社會有感悟、對自然有感悟,那么這樣沒有感悟或者說沒有思想而形成的作品,可以說是沒有靈魂的作品。與其說是作品而不如說它就是一種產品了,所以我覺得在藝術家里面,這個修養(yǎng)至關重要,而且修養(yǎng)中藝術家的學識還有藝術家的這種人生的經歷、人生的閱歷是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如果還要補充的話,藝術家還要具有一種勤奮的精神,要把繪畫當作一個事業(yè)去追求,當做學問去研究。從歷史上看中外出名的藝術家沒有哪一個不是勤奮努力的藝術家,我們常說勤能補拙,哪怕一個人稍微不聰明一點,但是他如果勤奮努力,同樣也能夠取得很好的成就。所以勤奮也是藝術家最重要的品質。當然如果我們要對一個藝術家有更多的要求,那么我覺得這個藝術家應該是一個胸襟胸懷比較開闊的人,只有這樣,他眼見的東西才會見得更多,才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才能在別人認為是丑惡的東西里面去善于發(fā)現美的東西,在別人認為是好的東西里面他也會發(fā)現哪些是有問題的、是有毛病的,所以這種胸懷或者叫格局,也是藝術家最重要的品質。
蜀道計劃·藍色17號 600cm×150cm 綜合材料
蜀道計劃·藍色21號 560cm×200cm 布面油畫
鐘舒:您作為當代藝術的實踐者和參與者,能否給青年藝術創(chuàng)作者一些建議? 周思源:現在青年藝術家越來越多,這是一件好事情啊,這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向前發(fā)展的反映,但是現在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我們許多藝術家急于成名、急于成功,甚至急于期望自己的作品能賣個好價,甚至賣個天價。我覺得對青年藝術家而言,首先是應該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為什么要選擇藝術這個行業(yè),選擇這個職業(yè)要搞清楚是為了事業(yè),為了自己的價值還是為了名利,如果是為了名利的話,我就勸這些年輕藝術家們不要選擇藝術這個行業(yè)。因為如果帶著名利、帶著功利去從事藝術是很難有成功的機會的,中外古今凡是成為藝術大家的,無不是把藝術當作一個價值來追求,當作一種事業(yè)來追求而不是一開始從事藝術的時候,就要想到他們的作品能夠賣多少錢,甚至靠作品成為一個億萬的富翁,所以作為一個年輕人,首先要思考啊自己為什么要從事這個行業(yè),要把這個問題想透徹想明白。 其次,一個青年藝術家要想有所作為,一定要勤奮、努力、刻苦,任何一個行業(yè)、任何一個職業(yè),都需要一種刻苦鉆研的精神,沒有沒有這種刻苦的精神、鉆研的精神,勤奮的精神,哪怕再容易的工作他都難以勝任,繪畫、藝術這些也同樣如此,只有勤奮努力才能為他將來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是所謂的我們所講的一份收獲,一份耕耘。 第三,還作為一個青年藝術家還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還要在遇到挫折、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喪失信心,不要灰心喪氣,要對自己充分的相信,或者說要對自己要有強烈的自信心,人的精神、人的意志對于自己的行為是影響很大的,當一個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如果他是不斷地暗示自己一定能夠戰(zhàn)勝困難,那么這個坎他就一定能夠過去,反之,如果他老是覺得自己不行了,暗示自己要失敗了,那往往這就是真的從此就一蹶不振了。所以作為藝術家來講,還要有一個強大的心理。 第四就是要善于學習,我們青年藝術家,現在處于一個非常好的時代,就在我們前面,不論是我們中國還是國外,都已經有了大量的藝術家,還有他們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的優(yōu)秀藝術作品,而且現在資訊都很發(fā)達,我們要珍惜這種機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去了解獲得這些知識,如果我們搞創(chuàng)作、搞繪畫創(chuàng)作,我們不知道前輩做的怎么樣,當代的人做的怎么樣,我們只是埋頭,不見窗外的世界,不管窗外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這樣的藝術家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東西,或者是閉門造車,或者是在重復昨天的故事、重復別人已經在若干年前都已經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形式,甚至還可能出現去剽竊別人的創(chuàng)作成果這樣的不恥行為。 所以在當今這個時代,作為一個藝術家而不是一個畫匠、不是一個工匠,他應該是除了較好的技術以外,他應該還要有很好的思想、很好的知識,要有豐富的知識,所以不論從技法上來講還是從思想上來講,這些都是要通過學習而獲得,那么這種學習既包括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別人學習,也要從我們這個社會實踐中去學習,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一定會吸取到我們藝術創(chuàng)作所需要的財富、素材或者說我們的思想。我在這么些年看到過我們不少青年藝術家的作品,看過他們的展覽,我感到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我們這些青年藝術家不善于學習,他們所想表達的東西、手頭所畫出的東西很多是國畫藝術家在幾十年前甚至100年前都已經做到了東西,但是我們這些藝術家還不知道,所以青年藝術家們要學習而且是要不斷地學習,善于學習對于我們青年藝術家的成長、成才,我覺得是至關重要的。

鐘舒:本次展覽已于近日閉展,想請您談談《蜀道之上》個展背后創(chuàng)作概況或者對下一次個展的期待。 周思源:這次個展《蜀道之上》,是我從事繪畫以來首次個展,以前參加的展覽都是群展、集體展。這次個展也是經過了反復的思考,最終下決心克服種種顧慮,懷著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做的。有不少來觀展的藝術家、觀眾都給予了好評,當然也有提出批評和不同意見的,不論是表揚也好批評也好意見建議也好,我覺得對今后的創(chuàng)作以及展覽都是很有幫助的、就像我們做一件事情一樣,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對于我而言,既然現在選擇了作為一個職業(yè)藝術家,又舉辦了這么一場個展,這條道路可能就要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不論其中遇到何種困難都要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夢想中、理想中的這條道路向前進。今年也考慮再舉辦兩個左右的個展,我希望我下一場個展能夠做得更好。所謂做得更好,首先是自己的作品能使自己更加滿意,只有自己更加滿意才可能有觀眾的滿意,另外就是個展的展覽的水平能夠更加地專業(yè)化、更加的提高,這是第一個想法。 第二個想法就是我希望將來的每一場個展都有一些新的作品,甚至是全新的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而不是拿過去已經展出的作品不斷去重復展覽。這樣的重復展覽有的時候是需要的,但是從更高的藝術要求來講應該是每次展覽都應該是新的主題、新的作品,在接下來的展覽中我想力求讓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觀眾的喜歡。 另外第三點,我期待下一場展覽能夠在東部沿海經濟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舉辦。因為在那些地方,人們對藝術的喜愛的程度以及對藝術的理解程度,可能又與我們四川不一樣,同時我也希望通過到那些地方去展覽,把我作為一個西部人在西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面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作品帶到東部沿海去,讓那里的觀眾也能夠了解西部藝術家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同時也希望這樣的作品通過這樣的展覽能夠與東部的藝術家進行一種交流對話,大家共同來探討當代藝術如何發(fā)展的更好,如何被越來越多的人理解、欣賞和喜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