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未有燭而后至——陳傳興攝影展

開展時間:2015-09-05

結束時間:2015-10-04

展覽地址: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

參展藝術家:陳傳興

展覽介紹


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榮幸?guī)硭囆g家陳傳興的攝影展《未有燭而后至》,將展出藝術家于1973-1978年間在臺灣拍攝的149幅黑白與彩色照片,其中近一半的作品為首次展出。展覽將于9月7日開幕。

“未有燭而后至”,引自《禮記·少儀》。原句為“其未有燭而后至者,則以在者告,道瞽亦然。”少年執(zhí)燭立于暗夜長路等待未知陌生賓客,為遲到的赴宴者引路,指明位置,但不能指名。夜宴的主人向遲到的賓客介紹已在座者,少年默然傾聽等待賓客入座后,重復等待和引路;此即“少儀”,少年成長儀式,禮與倫理關系的學習和實踐:“少年尚未是迎納賓客的主人,他只是延遲的倫理關系見證者。”

展覽主要分為“蘆洲”、“荒場:林家花園”、“悼亡”、“艋舺”、“花蓮輪”、“蘭嶼:交通輪”、“蘭嶼”、“淡水”、“臺北車站”、“子弟戲”、“戲班”、“坤旦”、“午后流浪藝人”、“復像”及“色”等十五組作品。隨著這些作品,我們將回到四十年前,看到一位少年精神通過儀式的出發(fā)點。

1973-1974年的“蘆洲”,是本次展覽的序曲。當年,陳傳興以蘆洲這個小鎮(zhèn)的生活作為拍攝內容,呈現(xiàn)了小鎮(zhèn)的變化。在記錄那些日常情景時,藝術家已經體現(xiàn)出了其藝術實驗性,他在寫實照片上加蒙太奇拼貼,讓日常生活場景有了一種超現(xiàn)實的意境。這也是藝術家第一次個展的作品,大多數(shù)作品和負片后因各種狀況已被侵蝕棄置,本次展出的是當年殘存的少數(shù)。

1976-1978年的“艋舺”,與其說陳傳興呈現(xiàn)的是夜市攤位上的孤離之光、華西街老餐廳里慘淡的光,不如說他更在意那圍繞著背景與攝影者置身的黑暗,那個在移動中、難以固定下來的凝視位置。

1975-1978年的“子弟戲”、“坤旦”、“戲班”、“午后流浪藝人”系列,是藝術家記錄的野臺戲班與流浪藝人的生活。在作品里,我們不會看到太多的戲劇性場景與人性溫馨的面孔,卻會看到前臺后臺不分、陽臺戲臺互換、荒野與野臺相互滲透的場所邏輯。這些照片中有著藝術家對戲班和流浪藝人等的關照。

陳傳興自1975年舉辦個展《蘆洲浮生圖》后不曾再舉辦個展,這些底片自拍攝以后即封入黑箱。本次展覽所呈現(xiàn)的正是一場內在于時空跨域間的多重“觀望”,展場將變成一架特殊的“時空裝置”,取消了通常意義上的“攝影展”的位置。在這里,觀眾可以看到四十年前藝術家已經在圖像中呈現(xiàn)出的對戲劇、電影、繪畫的美學審視,而藝術家則是個在暗夜長路上等待為陌生賓客照明的“執(zhí)燭少年”。他并不言說,只在沉默中反身自照。這是一個少年的成長禮,也是一種隱而不發(fā)的倫理態(tài)度與哲學思考。

展覽期間還將定期放映由藝術家監(jiān)制及執(zhí)導的文學電影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展覽將持續(xù)至10月4日。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