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繪事三馀——懷一、姚震西、樂祥海中國畫作品展

開展時間:2015-11-05

結束時間:2015-11-05

展覽地址:北京畫院美術館

參展藝術家:懷一,姚震西,樂祥海

展覽介紹


由北京畫院主辦的“繪事三馀--懷一、姚震西、樂祥海中國畫作品展”,將于2015年11月6日下午2時整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參加本次展覽的三位藝術家,均是北京畫院引進的優(yōu)秀人才,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同時,在繪畫方面取得的成就也無不令人耳目一新,嘖嘖稱贊!

展覽的主題“繪事三馀”與懷一、姚震西、樂祥海三位藝術家同臺展出可謂天依之合。藝術的專業(yè)與業(yè)余一直為人所論道,兩者之間的界限在中國古代藝術家身上更為模糊,特別是對很多文人畫家而言。齊白石有一幅作品《三馀圖》,畫上有作者的一段題跋,曰:“詩者,睡之馀;畫者,工之馀;壽者,劫之馀。此白石之三馀也。” 我們都知道,齊白石在詩書畫印方面皆有很深的造詣;享年97歲,可謂高壽。而在他看來,作詩、繪畫只是睡覺、勞作之余的事,長壽是因為逃過了劫難,這不僅體現(xiàn)了齊白石在作詩、繪畫、生活上安然自若的心態(tài),更是他在藝術與生命體驗上所感悟到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這里,余即可理解為業(yè)余,既是生活之“余”,從繪畫角度看,又是不可或缺的“畫外之功”,它們相互交集為生活中的一片凈土,畫者或觀者皆可“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從這個層面說,懷一、姚震西、樂祥海三位藝術家與此有著極為相似的內在體悟和外在實踐,他們不僅能夠游走于工作與繪事之間,而不囿于二者,又使得繪畫藝術在專業(yè)性方面化約為較有欣賞趣味的視覺圖像。但他們的作品絕不是“圖像泛濫”下的市場產物,相反,卻是他們發(fā)問于生活、發(fā)問于內心的映像,這或許就是古人所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因此,看懷一、姚震西、樂祥海的作品,不能只流于形式上的審美補償和享受,從這些作品中,我們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物象與生活之間撲朔迷離、欲合又離的動態(tài)組合,這恰恰是作為接受者的欣賞者所需要“填空”的形象思維空間。三位藝術家作品的共同點之一也正是如此,一方面,作品畫面的背景呈現(xiàn)為某種虛無的存在,而在現(xiàn)實中是不可能出現(xiàn)沒有物質存托的物象,于是欣賞時目光的游離這就在畫內、外遇到了不可避免的沖突與越界。另一方面,藝術家在內心與畫心所對接成的自述空間,同時貫通了視覺與聽覺的通道,但又是不完整的、欠缺的,這在懷一的《畫房清供》《耕讀圖》、姚震西《山坡籬角閑花》《乙未花卉》、樂祥?!稊M李唐采薇圖》《相馬圖》等作品中隨處可見。

三位藝術家雖為工作上的同事,但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還是有著很多不同的表現(xiàn)。懷一的作品富有古意,并從古代文學作品中吸收了很多營養(yǎng),但在形象的構思上卻完全有了新意。相比于趙孟頫“古意說”,懷一的區(qū)別則是通過溯源性的創(chuàng)作追求現(xiàn)代人生活的方式,在他看來,“畫畫是茶余飯后一本正經的閑事”。在繪畫中,這種“正經”則轉化為畫面中物象的精致典雅、設色的古樸純真以及構圖的安靜祥和??梢韵胍?,懷一的筆下對生活的側寫,恰恰顯露了現(xiàn)實與心靈無法契合的錯位,這種落差的高低也正決定了藝術家在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的審美趣味。

而姚震西的創(chuàng)作則是對植物的描繪,他的創(chuàng)作熱情類似于歌德,后者試圖探視植物形態(tài)--特別是葉的生長變化來尋求生命的恒定規(guī)律,相比于他理性的、科學的視野和目標,姚震西拋棄了它們外形的精確勾勒,通過透析對各種植物的生態(tài)形狀、花的各種類型習性和枝葉的表現(xiàn),側重感受自然花草的生命狀態(tài)與人精神世界的融合。但是在用筆、設色、構圖上與中國傳統(tǒng)的花鳥畫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石、蜀葵、秋菊、桃紅與率真的筆意、墨韻彼此交融,一派生氣,情趣盎然。

樂祥海對于中國畫創(chuàng)作及傳統(tǒng)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不能把創(chuàng)作當作一份“工作”,不能像畫匠那樣一直膚淺地經營著畫面,而應該多從生活中體悟繪畫的創(chuàng)作;還應該有很多別的“業(yè)余愛好”,它們時刻都有可能激起畫家的創(chuàng)作欲望與創(chuàng)作靈感。樂祥海的作品也暗合了他的這一繪畫思想,他的作品不追求對風格的刻意表露,奇絕而輕靈,灑脫而爽率,甚而言之,他的作品中不存在風格的痕跡,不同的作品需要,他將不同的人物形象賦予不同的形式語言和筆墨性格,因此,言說的既不是畫中的人物,亦非預設的畫面主題,而是筆墨自身。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