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北京新空間開幕首展|野馬

開幕時間:2016-10-15 17:00

開展時間:2016-10-15

結束時間:2016-11-10

展覽地址:北京朝陽區(qū)東壩環(huán)鐵會館BETWEEN藝術實驗室

參展藝術家:愛默楊,行星齒輪變速器,李博,孟柏伸,謝珍良,孫聞冠,王墑,嚴一能,何海,鄭路,周文斗

展覽介紹


BETWEEN藝術實驗室北京空間于2016年10月15日舉辦了新空間開幕展,此次展覽以“野馬”為題,將展出愛默楊、行星齒輪變速器、李博、孟柏伸、謝珍良、孫聞冠、王墑、嚴一能、烏托邦小組:何海、鄭路、周文斗的作品。展覽將持續(xù)至2016年11月10日,開幕酒會定于10月15日 17:00,地址:北京朝陽區(qū)東壩環(huán)鐵會館BETWEEN藝術實驗室,敬請光臨。

展覽介紹

此次展覽作為BETWEEN藝術實驗室北京新空間的首展,以“野馬”為題,是一次非理性的展覽嘗試,并試圖以個體化的策展思路導向對藝術家個體創(chuàng)作態(tài)度進行呈現(xiàn),在無明確展覽主題導向的開放思維中建立起空間與作品的互文關系。

提及“野馬”

在思考展覽主題的時候,這個名詞在我的意識里十分感性的多次出現(xiàn),最終我決定以此為題。實際上我很難從觀念與邏輯上找到概念的邏輯接洽點,“野馬”在我看來是象征性的、指向單純的,或許作為一個展覽概念甚至略顯虛弱,但索性就這樣開始了。

提及“野馬”,在現(xiàn)代社會嚴謹結構中似乎唯一的指向是一種不可控制的因素,但這不可控制的象征意義并非來自不可控的本身,而是在于與“權利與控制”的對立。在人類馴服馬之前,野馬即為馬,當人類作為權利主體馴服了部分馬之后,那些未被馴服的馬成為了野馬。在這里“野”則成為一個辯證而模糊的概念,不禁讓我思考,作為馬為什么會野?

在現(xiàn)代文明不斷建構起的組織制度與組織關系中,許多事物的性質與定義不斷被刷新以及重構,存在客體不可回避的被包裹起人類集體意識,最終吐出一個模糊了原本屬性的,符合群體標準的客體定義。當我們被過多的置入既定概念的時候,自我意識不斷受到多重角度的侵襲,由此判斷力與選擇權成為保有獨立態(tài)度的至關重要的因素?;蛘咴谖也恢フf明什么概念的前提下,此次展覽僅僅想去呈現(xiàn)一種去集體化、以及去泛概念化的文化態(tài)度,試圖在本體的角度回歸至思考原點。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的藝術表達,感官的、理性的、觀念化的、非觀念化的、社會結構性的、個體結構性、順向的、批判性的都成為被尊重的創(chuàng)作出發(fā)點,此外更重要的是藝術語言表達的獨立性與自我系統(tǒng)的完善。

BETWEEN藝術實驗室此次有幸邀請到的參展藝術家,在我看來都在堅持以這樣的態(tài)度進行創(chuàng)作,在自我獨立而閉合的創(chuàng)作邏輯中,從不同角度呈現(xiàn)了其開放性的獨立思維。其中,愛默楊、謝珍良、周文斗的創(chuàng)作方式具有較為綜合性的自我創(chuàng)作建構系統(tǒng),使得藝術形式的表達介于其世界觀的建構邏輯中,內容對象的實際有效屬性消失于其建立的作品系統(tǒng)之中,這種系統(tǒng)近似于對未知的宇宙邏輯的個體浪漫模擬。李博、孟柏伸、嚴一能則通過個人特有的藝術語言與形式的建立指向不同的精神與文化態(tài)度,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這三位藝術家都非感性的,在不斷的方法實驗的基礎上將形式與視覺語言變成媒介與手段,最終轉化為表達本身。而行星齒輪變速器(AT GROUP)、孫聞冠、鄭路此次選取的作品較為感性,并都通過技術的方式調動觀看者一種新的感官體驗,這種體感超越文字描述與概念集合本身,這是有關動態(tài)的、物質的、能量的思考與體驗、不可替代超驗的直覺,以近似物理實驗的方式,通過技術手段改變了事物原初的狀態(tài)與屬性,由此在人類最基礎的感官體驗中進行了超驗的嘗試與表達。而王墑與烏托邦小組(何海)的作品則相對理性,王墑通過電影邏輯,進行一種個體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其通過宣傳式的語言表達,將個體與群體、精神與物質、宣傳意識與私人表達通過多個維度上集合成一個復雜而完整的體系,這個體系具有公共性,但又是極為個人,像是其個人的一部精神宣傳片。烏托邦小組(何海)的作品《動物莊園》創(chuàng)作靈感則是來自于喬治奧威爾的小說,這組作品來源于一個失火的工廠,藝術家重新演繹了動物莊園的十三個篇章,“偽造現(xiàn)實”與“建立文本”一直是烏托邦小組的創(chuàng)作方式,這組作品通過對被燒掉的動物模型演繹的這場“動物主義”的革命。將喬治奧威爾的象征性文本進行了二次象征性的轉譯,通過象征走向現(xiàn)實。

作為一個群展,由于選取的作品的局限性僅僅能從片段性的呈現(xiàn)了藝術家的藝術面貌,完整的解讀需要進入藝術家的個人脈絡之中。BETWEEN藝術實驗室作為一個替代性空間,希望借此表達一種態(tài)度和立場 — 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客觀而獨立的實驗平臺,同時希望得到更多藝術家與策展人以及藝術機構的支持,我們將不斷的以項目制的形式探索與實驗。在這個“試驗場”里我們會努力實現(xiàn)開放與多形式。BETWEEN藝術實驗室將努力保有熱情與鮮活的態(tài)度,像許多具有實驗精神的藝術家進行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一樣,以一種野馬的精神作為空間運營的初始動力。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