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何香凝專題展上海舉行

來源:四川美術網 2007-08-28

《山水》水墨紙本,1958年與潘天壽合作,何香凝畫瀑布和山石,潘天壽補畫松樹和遠景

位于深圳的何香凝美術館今年迎來了十歲生辰。這家以何香凝名字命名的國家級美術館十年來先后策劃了多次關于何香凝、廖承志的專題展覽,并曾在港澳巡展。此次該館北上上海,推出了「何香凝藝術的地.圖.志」專題展覽,試圖從文化地理學角度,將何香凝個人的藝術生活放入中國近代史波瀾壯闊的歷程中進行考察。

  革命與藝術交織的人生

  何香凝美術館策展人樂正維、王曉松介紹,在征詢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之上,他們決定將展覽主題確定在「何香凝藝術的地.圖.志」的范疇中,旨在深入發(fā)掘何香凝藝術的同時,提供觀衆(zhòng)一個更加立體的何香凝藝術形象。所謂「地.圖.志」,如果從字面意思解釋就是依據(jù)何香凝一生曲折的革命與藝術經歷,從中截取具有代表性和歷史價值的地理節(jié)點,以「地:地理文化;圖:作品和影像;志:文獻記錄」等多個層次與線索上立體、多方位地觀照何香凝的藝術生涯。

  本次展覽的何香凝藝術亦是當時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在她筆下的反映,也代表了一代人在同一歷史境遇中尋找新的可能性愿望的心路歷程。從在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思想史上的象征性作品《獅》、《虎》直至有共和國領導人題款唱和的大量晚年作品;從早期在日本讀書、參加革命到一九四九年后參與國務活動等一大批珍貴圖片和不同時期的文獻資料等等,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闡釋了藝術家的精神世界。

  跟著何香凝周游世界

  本次展覽以時間為主軸,以何香凝一生先后到過的地方為線索布展的。展覽從何香凝在日本開始,她一九○二年隨廖仲愷東渡日本,并在東京本鄉(xiāng)女子美術學校學習繪畫,師從日本帝室畫師田中賴章學畫動物和日本畫,日本繪畫的諸多因素對其繪畫面貌有著深遠的影響。

  何香凝地圖志的第二站為紹興白馬湖畔,適逢民主革命低潮。她為排遣心中苦悶和休養(yǎng)身體,攜子廖承志前往休養(yǎng)。后又幾度前往,并與友人柳亞子、陳樹人等共聚「長松山房」、「蓼花居」,詩畫唱和,為一時佳話。

  第三站轉向歐洲。一九二九年底,為籌措仲愷農工學校建設經費及消散苦悶,何香凝在經亨頤等友人幫助下募集了一批名家書畫離滬出國,經東南亞抵達法國巴黎。旅居歐洲時,她參觀博物館,潛心作畫。

  隨著「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把觀衆(zhòng)帶向了第四站上海。何香凝迅速回國投身抗戰(zhàn),在上海發(fā)起組織「救濟國難書畫展覽會」,組織畫家義賣書畫支持抗戰(zhàn)。「一.二八」事變后,她又投入支持十九路軍抗擊日寇的活動中,以各種方式組織救援與慰勞。之后,她又參加了一個名為「寒之友社」的團體,社名取自經亨頤題畫詩「此間俱是寒之友」。以傳統(tǒng)四君子及明志書畫為主,陳樹人、張善孖、張大千、黃賓虹、于右任、張聿光、潘天壽等人均是社員?!负焉纭沟幕顒釉诮袊囆g史上有相當重要地位,在何香凝的藝術史上亦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積極參與抗日救亡活動

  地圖志的第六站,何香凝在香港-廣東-廣西-香港之間輾轉。一九四九年建國前夕,她又應中共中央的邀請進京參與新政權的籌備建設工作。何香凝在流亡途中,短暫停留時既積極參與當?shù)氐目谷站韧龌顒?,同時與當?shù)剡M步人士及流亡的進步人士交互往來,詩文書畫唱和。何香凝與以她為代表的流亡人士的文化活動對當?shù)氐纳罹坝^產生了深遠影響,沿途散落的書畫作品及流傳下來的軼聞趣事,逐漸沉淀為當?shù)氐娜粘I钪胁豢煞指畹囊徊糠?。它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在抗日戰(zhàn)爭的特殊背景下,這一被動的文化遷徙所具有的文化地理學意義。

  在何香凝晚年的繪畫生活中,繼續(xù)了早期與同好合作繪畫的方式。同時,因為參與新中國的建設,使她的畫作中多了許多贊美新生活的韻味。一九六○年,她還被推選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此外,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使她有機會重新觀摩傳統(tǒng)書畫精品,她晚期的作品逐漸有意識地引入傳統(tǒng)山水的審美因素。

  何香凝美術館館長任克雷介紹,今次展覽期望通過對何香凝藝術的不斷挖掘與研究,追尋她的藝術與歷史蹤跡,來表達對這位傳奇女性的景仰與緬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