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老奶奶四本老書屢次被拒拍 最后賣出800萬元

來源:每日商報 2011-01-06

杭州老奶奶家里的“老底子”是件“寶”!

 

一本原以為價值不過6000元的古籍,最后卻在西泠秋拍上以800.8萬元的天價成交,創(chuàng)造了國內(nèi)古籍善本單件拍品的最高記錄。委托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拍賣這本古籍的是杭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普通七旬老奶奶。

 

2010年11月的某個下午,這位衣著樸素的老奶奶只是偶爾路過位于清吟街的西泠印社拍賣公司,想起隨身攜帶的薄薄四冊《戰(zhàn)國策》,就拐了進去。

 

老奶奶說,這四冊《戰(zhàn)國策》她帶去過好幾家拍賣公司,人家都不要,說不值錢。西泠印社拍賣公司的專家經(jīng)過層層鑒定,發(fā)現(xiàn)它有通篇的“顧批”,這不僅在當今藝術(shù)品市場,即使在各大博物館、藏書樓都是前所未見的。

 

古籍善本收藏界中,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之說。而明清善本,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不論是在剛剛結(jié)束的2010年各大拍賣場上,還是在一些古書市場上,古籍善本收藏市場正處上升通道。其中價格在5萬-20萬之間的古書最為搶手,交易量也最大。

 

看了這樣的故事,你是不是也有沖動去翻一翻家里的“老底子”? 杭州人家里的“老底子”還有多少這樣的稀世“寶貝”?

 

一套原以為只值6000元的書被拍出800萬元

 

創(chuàng)造了國內(nèi)古籍單件拍品的最高記錄

 

書的主人是一位杭州老奶奶,此前送到多家拍賣公司被拒收

 

一本原以為價值不過6000元的古籍,最后卻在西泠印社秋拍上以800.8萬元的天價成交,創(chuàng)造了國內(nèi)古籍善本①單件拍品的最高記錄。委托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拍賣這本古籍的是杭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普通七旬老奶奶。

 

2010年11月的某個下午,這位衣著樸素的老奶奶只是偶爾路過位于清吟街的西泠拍賣,想起隨身攜帶的薄薄四冊《戰(zhàn)國策》,就拐進去了。后面的結(jié)果眾所周知。這似乎聽起來像是小說,但卻真實。2010年年底發(fā)生的這個“給力”例子,在2011年年初的杭州收藏圈子里盛傳。

 

古籍善本收藏界中,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之說。而明清善本,具有非常強的收藏價值。不論是在剛剛結(jié)束的2010年各大拍賣場上,還是在一些古書市場上,古籍善本收藏正處上升通道。其中價格在5-20萬之間的古書最為搶手,交易量也最大。

 

看了這樣的傳奇經(jīng)歷,您是不是也有回家翻一翻的沖動?杭州人家里的老底子還有多少這樣的稀世“寶貝”?

 

天價古籍屢次被拒拍賣場外

 

顧批《戰(zhàn)國策》為什么值800萬?

 

這薄薄四冊《戰(zhàn)國策》在拍賣之前,并不為人所知。西泠印社拍賣古籍部工作人員剛接到這些古書的時候,也并未對此特別注意。因為是清刻本,而且粗看上去,品相一般。

 

然而,所有參與此事的西泠拍賣工作人員回想起這一幕時,都有點后怕,因為這差點讓他們與一件國寶失之交臂。因為正是這極不起眼的四冊書,在一個月后的西泠印社2010秋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上,以800.8萬元的天價創(chuàng)造了國內(nèi)古籍善本單件拍品的最高記錄。整個秋拍過程更是高潮迭起,競價幅度竟一度達到百萬元。

 

這四冊《戰(zhàn)國策》此前數(shù)度被拒拍賣場和圖書館外。“由于書的底部因受潮而有殘損,又是清刻本,沒有一家拍賣公司愿意接手,他們看完后,認為并沒有太大的價值。”聽過多次這樣的評價后,老奶奶也一度認為它們不過是普通的古書。“幾家拍賣行給出的價格,最多也就值幾千元。”

 

西泠拍賣古籍善本部經(jīng)理李東溟起初也只是把它當作一件普通的拍品。令人喜出望外的是,當他坐下來仔細翻閱時,發(fā)現(xiàn)書中不僅布滿朱墨批校,而且不時出現(xiàn)“廣圻(qí)案”的字樣。“難道這是顧廣圻的批校本?”這個假設(shè)一下子閃過他的腦際,他的心情也為之緊張、興奮起來。“眾所周知,顧廣圻作為清代赫赫有名的校勘學家,乃是藏書界的李元禮②。凡是古籍,一經(jīng)他品評、批校,便如寒士登龍門、蘇秦配相印,立刻身價百倍。”

 

如果這就是“顧批”,而且是這樣通篇的“顧批”,不僅在當今藝術(shù)品市場,即使在各大博物館、藏書樓都是前所未見的。如果這個假設(shè)能得到確認,這部書的出現(xiàn)無疑將成為2010年整個藏書界最轟動的事件。而此時,距離西泠秋拍已不足20天。即將開印的《西泠秋拍精品錄》也特意為此推延一天印刷,西泠拍賣必須在這短短1天的時間內(nèi),搜集到盡可能多的證據(jù)。

 

顧批《戰(zhàn)國策》為什么值800萬?

 

求證過程在前所未有的緊張氣氛中展開。西泠印社拍賣工作人員通過查對大量資料,幾乎可以斷定,老奶奶的這部《戰(zhàn)國策》不僅經(jīng)過顧廣圻的批校,還是黃丕烈③《士禮居叢書》的??钡妆尽?/p>

 

顧、黃二人可都是清中期獨步一時的書界名流,成書之時又正值兩人交往的“蜜月期”。鑒定發(fā)現(xiàn),顧廣圻為此花費了六年時間,在比對宋槧本、影宋抄本、元代吳師道本的基礎(chǔ)上,還參照了《史記》、《左氏春秋》、《韓非子》、《藝文類聚》等經(jīng)史子集書目,通篇精校三次,用功之深,令人驚嘆。

 

同時發(fā)現(xiàn),此書還有顧之逵④、鮑廷博⑤等大藏書家、大學問家的參與,可謂是集一時之俊彥,成就奇書一部。“如此多‘大家’參與其中,更增加了這本《戰(zhàn)國策》的價值。西泠拍賣的這一推論也得到了國內(nèi)古籍界權(quán)威人士的一致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學者李慶在《顧千里研究》一書中,曾對《戰(zhàn)國策》的流傳版本有過專門研究,“顧批”的??痹疽恢蔽幢话l(fā)現(xiàn),流傳于世的僅有袁廷梼⑥(chóu)的過錄本(即抄錄了顧廣圻的批校),現(xiàn)存于北京圖書館。對古籍善本深有研究的李東溟異常興奮。“如果沒有顧廣圻的批校,《戰(zhàn)國策》的價值不過一兩萬元。此次‘顧批’原本的發(fā)現(xiàn),對于中國??睂W史的研究無疑也具有重大意義。”

 

在“顧批”《戰(zhàn)國策》的考證過程中,唯一令專家們略感不解的是,像這樣一部重要的古籍,除了卷首顧廣圻的兩枚印章“思適齋”“顧澗薲(pín)手校”外,找不到其他的收藏章。且從它的殘損情況來看,應是儲藏時不小心導致的。專家由此推斷,此校勘底本自《士禮居叢書》發(fā)行以后,就一直沒有得到重視。

 

“古人對于好文章,曾有洛陽紙貴之說,如今‘顧批’之貴,按每頁價格計算,已經(jīng)超過了‘一頁一萬’的宋版書。”西泠拍賣相關(guān)人士表示道。

 

在西泠秋拍之前,國內(nèi)藏書界眾多名流甚至親身赴杭,只求一睹它的真容。為防止過度翻閱對書籍造成損傷,這部《戰(zhàn)國策》成了當時西泠秋拍預展現(xiàn)場唯一一件不開封展出的拍品。

 

經(jīng)過層層鑒定,西泠拍賣最后給這四冊顧批《戰(zhàn)國策》的估價為20萬元。這已經(jīng)和古籍主人老奶奶6000元的預期價位相差甚遠。“冷不防地,拍出了800多萬元。或許某些拍賣公司遇到這種情況,會直接買斷這四冊古書。不過,西泠印社拍賣并沒有這樣做,令人敬佩。”一位資深業(yè)內(nèi)人士說道。

 

“顧批《戰(zhàn)國策》雖以800多萬元成交不久,如果現(xiàn)在以一倍的價格出手,還有人接。”采訪中,多位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顧批《戰(zhàn)國策》買家買到了“便宜貨”??吹骄褪茄鄹?,不買就是后悔,再次驗證了古籍收藏的怪圈。

 

老底子書投資是一個機會

 

古籍善本的價值飆升的例子不勝枚舉。“一本古籍6年翻440倍。”近期,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南京一位市民6年前從地攤上花200元買來的一本昌黎先生詩集最后拍出了8萬多元。中國嘉德拍賣古籍部負責人拓曉堂表示,古籍善本原是收藏市場冷門,近年逐漸走熱。古籍善本拍賣專場越來越火爆,其收藏趨勢正處于持續(xù)上升通道。

 

浙江收藏協(xié)會秘書長賀善達說,“相比之下,浙江的收藏家更有意識收藏投資價值型的藏品。古籍善本成為他們近年涉獵比較多的領(lǐng)域。”

 

盡管古籍善本的收藏門檻較高,“要有一定的個人文化修養(yǎng)和收藏鑒別能力,但古籍善本收藏其實擁有巨大的市場。”李東溟如此認為。倘若以擁有一本以上古籍善本者計算,全中國古籍藏家何止千萬?而國內(nèi)乃至海外各大城市及其大學的圖書館、博物館等,也是古籍善本相當強勁的買家,因此從需求面看,買少見少的古籍善本,其身價逐漸攀升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和以前不同,熱衷古籍善本的不再是一些純粹的收藏者,古籍收藏的范疇開始延伸到投資與收藏的融合。”李東溟說道。這些逢書必買、志在必得的投資客推高了古籍善本市場的拍賣成交價預期。

 

不少古籍善本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古籍善本升值完全是一種價值回歸。比較受青睞的“局本”《二十四史》(清末官方書局刻印版本)為例:1990年該套書僅4000-5000元很容易買到,但現(xiàn)在漲到20萬元,還不一定買得到。同樣地,上世紀90年代宋元刻本一頁才1000元左右,如今則漲到一兩萬元。“因為早在明代,就已經(jīng)有‘一頁宋紙二兩金’的說法!”

 

如此巨大的回報,為何還只說是“價值回歸”?李東溟解釋道,古籍善本價格較理性緩慢上漲,沒有大起大落,是一個扎實的過程。中國的古籍善本仍說得上是價格洼地。

 

據(jù)了解,目前我國市場上古書的來源渠道并不多。由于古書的價格存在不確定性,一般古書店因為不好操作都紛紛停業(yè),現(xiàn)在經(jīng)營古書的主要有中國書店和上海博古齋。近年一些大型的拍賣行也紛紛加開古籍善本專場。由于渠道較單一,再加之我國的古籍制作很嚴謹,有其特殊的傳統(tǒng)印刷方式和紙張載體形式,許多書籍都可根據(jù)書目題跋進行考證,可以把書的身份確定得很清楚,所以假古書出現(xiàn)的可能性會比較小,因而投資也會相對穩(wěn)定可靠。以前一些有實力的收藏家主要是進行字畫收藏,如今不少紛紛轉(zhuǎn)為收藏古書。

 

1頁宋版書大于1萬元

 

“顧批、黃跋、毛鈔⑦、宋版,這些都是頂級收藏品。”李東溟概括道。根據(jù)傳統(tǒng),古籍善本按朝代可分為宋元明清,各個時期有各自的側(cè)重點。按照印刷版本不同,又分為原刻本、套印本、活字本、書局本等。

 

原刻本,由于刻工精細,紙墨運用講究,一直是資深藏家的首選。

 

重刻本,存世古籍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屬此類。其價值雖不及原版,但有兩種重刻本仍值得藏家關(guān)注:一是原刻本已佚失不存,重刻本成了存世的孤品;二是由著名的刻書機構(gòu)所翻刻,因印刷工藝上的精美而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的重刻本。

 

影刻本,就是先對出自名手的原刻本進行影摹,然后再上版雕刻,這類刻本多把宋元版原刻本臨摹得惟妙惟肖,所以它的價值要比一般的翻刻本高很多。

 

寫刻本,就是由擅長書法的人親自書寫上版。由于此類刻本多出于名書法家之手,且數(shù)量很少,所以也是古籍收藏中的難得的佳品。

 

此外,還有活字本、套印本也是古籍拍賣中的主流,如套印本的價值往往高于同時期墨本的價值,所以一直都是收藏界追逐的熱點。在同一時期的古籍中要把握“刻本優(yōu)于印本,初刻優(yōu)于翻刻,套色優(yōu)于單色,圖畫優(yōu)于文字”的原則。

 

以年代而言,宋版書當前行情是最熱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宋版書一頁就值100元,相當于當時一人一個月的工資,而現(xiàn)在,一頁至少要1萬元。宋版書是珍稀文物,可以說是一冊難求。而元版書的價值僅次于宋版書。

 

“在宋元刻本極為罕見的前提下,藏家的收藏重點出現(xiàn)偏移。明代刻本,尤其是明嘉靖以前的刻本受到藏書家們極強的追捧。此外,今年以來,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的內(nèi)府刻本,也逐漸成為收藏熱點。”資深古籍收藏人士張先生介紹。目前市場上價格在5-20萬之間的古書最為搶手,交易量也最大。

 

以今年中國嘉德春拍為例,一冊明弘治三年刻本《(宋人)詩話十卷》,以24.6萬元成交;萬歷十七年的6冊《方氏墨譜》,72.8萬元成交。相較于明刻本的風光無限,抄本書略有黯然。雖然一冊《長江集》以35.8萬元成交,但普遍而言,抄本并未受到刻本般追捧。

 

此外,一些歷代查禁書目,著名學者的批、校、抄、稿本一經(jīng)品題,身價百倍。這類書籍拍賣時比同類同版的要高出不少。如當代著名藏書家黃裳的明刻本《唐宋八家文鈔》,有多處考證跋語,是清代“文字獄”時期的“漏網(wǎng)之魚”,因此頗具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古籍善本外,收藏還興起一股“新善本熱”。民國時期的很多書,由于流傳下來的數(shù)量不多,其收藏價值不輸古籍,目前市價也都達到一冊數(shù)百至數(shù)千元不等。至于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文革”時期的精品書,因為近年“紅色收藏”走紅,也受到收藏家熱捧。“有人稱此為‘新善本’,但學術(shù)界并不認可。”李東溟說道。但不可否認的是,其投資潛力越來越受到重視。

 

據(jù)悉,“新善本”中較為熱門的品種包括早期的《毛澤東自傳》,現(xiàn)在其最初版本市價高達一本1萬-2萬元,而解放區(qū)最早版本的《西行漫記》,現(xiàn)在一冊也值好幾千元。

 

古籍收藏入門宜從版本學著手

 

鑒定古籍和鑒別古器物、古書畫一樣,不是一眼即能辨別的事情。因此,專家提醒,投資者應練好基本功再入場。那么一般民間收藏者該如何入門?專家表示,初涉獵者可以先不從學術(shù)入手,而改從版本學上加以研究,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可以從民國時期的書入手,大部分這一時期不成套的散本幾十元就可以買到一本。”,資深藏家張先生推薦,民國的書承上啟下,由此入手可以由淺入深,再推廣到其他更古舊的品種。

 

浙江收藏協(xié)會秘書長賀善達針對收藏提出建議,“首先做工也精美,包括其完整性。其次要出自名家之手,還要堅持‘物以稀為貴’的原則。

 

淘舊書可以多去古籍書店、舊書店、古玩店,也可以在網(wǎng)上買。實際上在市面上淘到寶貝的機會越來越小,因為古籍善本的藏家很多是只買不賣,但經(jīng)常會有大藏書家過世后,子女將其藏書散出的情況,類似顧批《戰(zhàn)國策》的情景,這時候就是撿寶貝的天賜良機。

 

至于防偽,古籍收藏領(lǐng)域造假的倒不算太多,因為要模仿古代的雕版刻印一來成本太高,二來幾乎沒法仿得像。此外,墨、紙、刻工、校工等,均很容易辨別真?zhèn)巍2贿^入門者鑒別能力不高時也要留個心眼,目前市面上有種“醬油書”,按原書式樣打印出來,再用化學品將之“做舊”,但紙質(zhì)、墨色、字體風格等都不是那么回事。

 

“若此次錯過顧批《戰(zhàn)國策》,那么它很可能將湮沒于塵世,難以保全。”2011年,藝術(shù)品市場這把熱情的火還會繼續(xù)燃燒,古籍善本必會位于其中。西泠拍賣古籍善本部經(jīng)理李東溟表示,西泠拍賣打算從春節(jié)以后開始,組織專家學者以江浙一帶為重點,開展民間藏書活動,在普及古籍保護知識的同時,以期能發(fā)掘更多的“滄海遺珠”。

 

相關(guān)鏈接:

 

①古籍善本 按如今收藏界普遍的看法是,1911年以前的書籍稱為古籍,而1949年之前的稱為舊書。

 

善本,簡單講就是好的書本。在國際上,各大博物館對中國古籍以清入關(guān)(1644年)為界限,在此前的古籍,無論官刻、私刻,均為善本。而國內(nèi)收藏界則以1795年為界,在此前的均視為善本,因此古籍中又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之稱。宋元時期的古籍很久以來就是藏家追捧的對象。拍賣會上,元代以前的書往往是論殘頁賣,600年前的書是論頁賣,400年前的書是論冊賣。

 

②李元禮(110—169),東漢潁川襄城(今屬河南)人。出仕之初舉孝廉,后歷任青州等地太守、烏桓校尉、徵度遼將軍、河南尹。在各種文獻中,評價都很高,號稱“天下楷模”。

 

③黃丕烈(1763~1825) 清江蘇吳縣人??崾人伟鏁?,自稱“佞宋主人”,藏有宋刻圖書達百種。黃氏精于鑒別???,并非簡單藏藏書而已,對于閱讀過的書籍通常還寫下大量題跋,內(nèi)容涉及版本異同、字畫增損及刊刻優(yōu)劣。

 

④顧之逵(1752~1797) 清藏書家、校勘家。元和(今江蘇蘇州)人。好讀百家之書,后以貯書富聞名于江南。所校書籍,錯誤極少。

 

⑤鮑廷博(1728~1814) 祖籍安徽歙縣,隨父鮑思詡居杭州。家世經(jīng)商,殷富好文。乾隆三十八年(1773),開《四庫全書》館,詔求天下遺書,共收書3503種,廷博長子士恭以所藏精本620種進獻,內(nèi)多為宋元以來之孤本、善本,居私家進書之首。

 

⑥袁廷梼(1764~1810) 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富收藏,精考據(jù),與周錫瓚、黃丕烈、顧之達并稱為藏書四友。

 

⑦毛鈔 明末藏書家﹑出版家毛晉善刻書,為歷代私家刻書最多者,且好抄錄罕見秘籍,繕寫精良,后人稱為“毛鈔”,極受珍視。

 

 


【編輯:顏媛媛】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