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今天的網絡評論是明天的藝術品(下)

來源:artspy 作者:陳穎編譯 2011-09-07

An Xiao,The Artist Is Kinda Present,2010

 

An Xiao是較早一批Web 2.0的使用者,她同時也是@Platea(一個在線藝術市場的集合體)的創(chuàng)始人。“我認為社交媒體藝術是一種全新的藝術風格,”她說。“它混合了許多事物:它融合了表演藝術,因為人是這個相互作用的社會中的主要元素;它融合了視覺藝術,因為Facebook、Flickr、Twitter等類似的事物都依賴于視覺元素本身;它還融合了網絡藝術,但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網絡藝術,而是一個范圍更廣泛的種類。”她的表演“The Artist Is Kinda Present”(2010)將目光瞄準了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在MoMA舉辦的回顧展“The Artist is Present”——后者本身就是一場使用了社交網絡的展覽,因為MoMA將阿布拉莫維奇每天的表演照片上傳到了Flickr上。An Xiao安靜地坐在場地中,和任何一個走過來坐在她對面的人在Twitter上交談。“有一個女人告訴了我關于她第一個孩子的故事,我也詢問了她當時有什么感覺。她人很親切,雖然我們并沒有進行實際的交談,但是我們進行了一場非常親密的‘對話’,”An Xiao說。An Xiao是第一個被布魯克林博物館選中有資格參加其網絡藝術項目“1stfans”的藝術家,接下來受到委托的藝術家還包括約瑟夫-柯史士(Joseph Kosuth)與特雷西-莫法特(Tracey Moffatt)。

Work by Matt Held

 

Facebook在全世界擁有6億多的用戶,毫無疑問它對許多藝術家都具有啟發(fā)作用。馬特-赫爾德(Matt Held)利用了一些用戶在Facebook上發(fā)布的有趣的或是嚴肅的照片,為75個人繪制了他們的肖像畫,然后在于2009年Denise Bibro Fine Art舉辦的個展上以每幅1500美元的價格售出。赫爾德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部分都是通過Facebook認識的,他的Facebook好友也達到了5000的上限,于是他特意重新申請了一個頁面。“我在我的Facebook上上傳了我為那些人畫的肖像畫,這給我?guī)砹?000多名粉絲,”赫爾德說。藝術家黛比-海西(Debbie Hesse)在2009年時曾策劃過一場名為“Status Update”的展覽,邀請藝術家圍繞Facebook創(chuàng)作作品。在那場展覽中,她利用繡花線和針創(chuàng)作了一件墻掛式裝置作品,用文氏圖表現(xiàn)了她500位虛擬好友的相互聯(lián)系。

 

創(chuàng)建一個社群很顯然是喬納森-格雷(Jonathan Gray)的項目“Tree-Blogging”的目標之一,這是在今年1月份時進行的一項持續(xù)5天的線上活動。為了完成這個項目,格雷在@Platea的網站上“植入”了許多提示性語言——例如一把圓鋸和啄木鳥的聲音剪輯、自然資源保護論者John Muir的語錄等——并邀請人們對其作出回應。在這一項目的進行過程中,格雷跟蹤記錄了這些回應的發(fā)展情況,發(fā)現(xiàn)它們向樹枝一樣擴展著范圍,結果就是獲得了一個文字、照片、影像與聲音的混合體。“通過新媒體進行的交流表現(xiàn)出了很有意思的潛在價值與挑戰(zhàn),”格雷說。

Jennifer Dalton,What Are We Not Shutting Up About,2009

 

詹妮弗-道爾頓(Jennifer Dalton)在她的作品“What Are We Not Shutting Up About?”(2009)中檢驗了一種不同的Facebook現(xiàn)象。在這件類似于柱狀分析圖的墻面作品中,她收集了藝術評論員Jerry Saltz在他的Facebook上最常用到的一些詞語。“很顯然人們渴望進行某種對話或是交流,”道爾頓說。Saltz本人很滿意這件作品,他花了1.8萬美元從道爾頓的經銷商那買下了這件作品。“我很榮幸會有人注意到這些,”Saltz說。“我很喜歡在Facebook上和人交流,因為這不是一個人在對很多人說,從另一種角度來看,這是很多人在對一個人說。”

Rachel Perry Welty,Rachel

 

雷切爾-佩里-威爾提(Rachel Perry Welty)創(chuàng)作的社交媒體藝術記錄了她日常生活中較為私密的那一部分。她的作品“Rachel”需要她在2009年的某一天連續(xù)16個小時內每一分鐘就更新一次Facebook狀態(tài),然后將這些狀態(tài)放在她回顧展上通過一堆iPhone展示出來。此外,威爾提還利用鋁箔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墻面浮雕作品,上面拼寫出了來自垃圾郵件中的一些信息,比如說“你已經成為了一個贏家”之類的。

 

“無論是從個人角度還是專業(yè)角度來看,社交媒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變得越來越普及,它也逐漸融入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我想人們也很有興趣看看藝術家是怎樣運用它們的,”Julia Kaganskiy說——Meetup.com上“藝術、文化與科技(Art, Culture, and Technology)”這一版塊的創(chuàng)始人,該版塊每年都會舉辦一場與社交媒體藝術相關的活動,目前已經有超過100為藝術家參加過了。

 

“當藝術家在使用這些社交媒體時,他們實際上是在也是在這個時代中的一個媒介中創(chuàng)作。 他們對交流的本質屬性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問題,例如它是如何發(fā)展的,那些相互影響又是如何發(fā)展的,”Kaganskiy說。他是Creators Project的負責人,致力于探索科技如何才能成為藝術、音樂、電影、設計以及游戲中的創(chuàng)造力。“藝術家會利用科技來幫助他們理解一些之前看似不可能的創(chuàng)作觀點。”

 
【編輯:馮漫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