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里的失敗與成功

來源:artspy 作者:陳穎編譯 2011-11-16

塔奇塔-迪恩為漩渦大廳創(chuàng)作的作品

 

藝術是不可靠的。它為什么應該可靠呢?火車能夠正點到達是可靠,鐘表能夠走得機械準時是可靠,銀行值得我們信賴是可靠。而藝術與藝術家通常則逃避了這種可靠性,進入到一個充滿了想象力和可能性——或是不可能性的世界中。藝術理應得到它所需要的松弛狀態(tài)。

 

既然這樣,那么塔奇塔-迪恩(Tacita Dean)之前為泰特漩渦大廳創(chuàng)作的作品——投映到一堵白墻上的影像作品“Film”在上周末發(fā)生了故障這個消息就沒有什么好驚訝的了。雖然這會讓一些前去參觀的觀眾感到失望,但我相信許多觀眾已經習慣、并且愛上了藝術的這種不可預測性,比如艾未未的《葵花籽》(Sunflower Seeds)之前在漩渦大廳展出時,很少有人對參觀方式的受限感到不滿。

 

漩渦大廳的工作人員很快修繕了迪恩的這件作品。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藝術里的失敗并不一定就是失敗。我能記得的藝術品變得糟糕(無害的糟糕)的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在泰特舊址展出的一件裝置:1999年,美國藝術家克里斯-博登(Chris Burden)(以其行為藝術而著名,包括給自己的手臂來一槍)以一條自動化裝配流水線的形式展示的作品“當機器人統(tǒng)治時(When Robots Rule)”。博登原本打算用它來大批量生產由輕木木材制作的玩具飛機,但結果卻什么都沒造出來。后來,博登成功地使蒸汽壓路機在空中飛了起來(2006年在South London畫廊展出的作品“The Flying Steamroller”)。雖然在泰特展出的那件作品就是一次災難,但似乎沒有人在意,它反倒成為了一個引發(fā)人們對非功能性藝術品進行思考的例子。

克里斯-博登的“When Roberts Rule”,一條全過程為2分鐘的玩具飛機生產流水線,1999年時在倫敦展出

 

隨著藝術變得越來越普遍,我們對藝術上的錯誤的忍耐力也變得強大起來。詹姆斯-特勒爾(James Turrell)的系列作品“Skyspaces”也許或也許沒釋放出他保證過的那種激動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他一直試圖將亞利桑那州的一個火山口轉變成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藝術品,但直到現在還沒有完成。它什么時候才能向公眾“揭開神秘面紗”?這會讓這位藝術家變得不那么富有想象力嗎?

 

所有這種當代藝術的冒險在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慣例。國家美術館近日正在舉辦達-芬奇的展覽,展覽展出了所有已知在米蘭完成了的、仍然保存下來了的畫作。那么那些他還未完成的(或者說是在他那個年代還無法完成的)、關于飛行器的畫作呢?達-芬奇的一生比任何一位藝術家失敗的次數都多,而他現在卻成為了其中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所以當我們的想象力高漲時,沒有必要為反復嘗試卻失敗了感到羞愧。


 

 


【編輯:馮漫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