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九件將特納獎推上風口浪尖的作品

來源:99藝術網 廖冬云綜合 2012-04-14

1996年特納獎得主安東尼-格姆雷作品

 

【盤點】九件將特納獎推上風口浪尖的作品

 

有人將特納獎類比為“藝術奧斯卡”,的確,就特納獎的知名度、爭議性以及造星勢能來講,這無可厚非。那再就這三個特性來講,爭議性該是排在首位,像是一種因果關系,有了爭議性才有的知名度,知名度再進化一下,才稱其為明星。

 

1984-2011,這些年來特納獎一再地制造著話題:比如說不是藝術家特納設立的,卻偏偏有理地叫了“特納獎”這個名字;比如說每一年都提名同一個藝術家,這不假,理查德-隆就被提名了4次、盧西安-弗洛伊德兩次、達明-赫斯特兩次等等;比如說被提名的藝術家都是些男人或者都是女人;比如說被文化部長指責亦或挨娛樂明星麥當娜的罵;比如說肆意地取消提名評審程序,直接公布獲獎者……

 

公眾似乎對它的爭議性有種上癮。若是沒有噱頭,一不小心地成為了意料之中的事,特納獎也會被指責,它是“青春已逝”還是“中年危機”了?不折騰、不前衛(wèi)的話也逃脫不了被質疑的宿命。畢竟,在新一屆的特納獎提名名單公布之前,觀眾早已做好了要矯正這位青年叛逆行為的準備。

 

而進一步的就特納獎的爭議性來講,更多的討論則繞不開以下這些入圍特納獎的桀驁不馴的作品們。比如說:

 

1993年雷切爾-懷特瑞德的作品《房子》

 

 

【第一件】1993年雷切爾-懷特瑞德的作品《房子》

 

蕾切爾是第一位獲得特納獎的女性藝術家,最擅長用石膏和樹脂制作日常用品。入圍作品《房子》是位于倫敦東區(qū)的一組維多利亞式的紅磚屋,是個從房間內部空間翻鑄的噴涂的混凝土結構,房子無磚無瓦無鋼筋無樓梯無樓層。房子建在曾被市政府借城市發(fā)展為由拆除的可居住的房子原址。作品是對英國居住狀況的政治陳述,亦是作為住宅理念的紀念碑。

 

可在觀眾看來這就是一座19世紀遺留的房子殘骸,作品招致了強烈的責罵,甚至當?shù)匚幕块T還對這件作品的展出叫停。但是也是從這件作品開始,英國保守的中產階級們似乎開始完全被“當?shù)厮囆g”這玩意所吸引,變得很享受它所帶來的爭議。也是在這一年來看特納獎展覽的人數(shù)往上翻了一番。

1993年特納獎入圍作品《霓虹燈稻谷場》

 

【第二件】1993年王-福奧法尼特《霓虹燈稻谷場》

 

1993年另一件引起爭議的作品則是王-福奧法尼特《霓虹燈稻谷場》。在針對這件作品的討論上呈現(xiàn)出了兩級分化的趨勢,專業(yè)評論對這件作品極盡嘲諷,而觀眾對這件作品的接受度卻非常地高。從《每日電訊報》的系列訪談可以見得,很少有人認為這件作品執(zhí)拗、難懂。人們表示在霓虹燈的溫暖的照射下,我們這個星球半數(shù)以上的人賴以生存的那種簡單的白色食材散發(fā)出了強烈的生命力,而且?guī)缀跛腥硕急硎竞芟硎苓@樣一種簡單的美麗。

達明-赫斯特作品《母與子的分離》

 

【第三件】1995年達明-赫斯特《母與子的分離》

 

1995年是達明-赫斯特第二次入圍特納獎,入圍作品《母與子的分離》亦在1993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作品是一只被剖半的母牛與小牛,分別被放在甲醛玻璃箱中。赫斯特收集起動物的尸體,經過某種處理后依據他的想法擺放進一個足夠大的密封的裝有淺青色甲醛溶液的鋼化玻璃鋼中,為這些動物建立一個美麗而永不消失的肉體。

 

有人贊其是最美的尸體藝術,稱其體現(xiàn)了對生物解剖學的探索,對藝術本體的思考,也是對藝術當代性的探索。于是達明-赫斯特的作品逐漸地以“最”的姿態(tài)呈現(xiàn),最高價、最美麗、最抽象、最神秘……但也有評論家對赫斯特的獲獎作品感到震驚:“我不認為這算得上藝術。我不認為把某東西腌制,放進玻璃容器里就可以成為藝術品,我真的無法接受這種白癡行為……簡直太可鄙了。”

 

但可以預見的是,這件作品的入圍一瞬間點燃了各大媒體諸多小報們的興奮點,那一年特納獎參觀人數(shù)亦有了空前的提高。

克里斯-奧菲利《女人,請別哭泣!》

 

【第四件】1998年克里斯-奧菲利《女人,請別哭泣!》

 

90年代的特納獎始終和英國青年藝術家群體(YBAs)難逃干系,獲1998年特納獎的克里斯-奧菲利和前輩達明-赫斯特以及后來的吉莉安-維爾凌、翠西-艾敏均屬于YBAs的成員。那一年的參展作品《女人,請別哭泣!》因其使用的特殊材料——大象糞,而成為媒體追逐的熱點,一度有過分報道之嫌。

 

其實,克里斯-奧菲利的作品一直都是飽受爭議的,有著尼日尼亞血統(tǒng)的他也因創(chuàng)作尼日尼亞風格的藝術作品而聞名。作品通常是巨幅的色彩鮮艷活潑的油畫,上面總是細致的使用細小鑲嵌樣的圓點,顏料和少許色情雜志上的圖案。

 

獲得特納獎之后,有評論稱其“以光鮮的色彩和一幅幅涂有大象屎的道德低俗的畫作而出名”,更有小報頭條回應:“令人厭惡的色情玷污了英國美術館的神”??死锼?奧菲利冒犯眾多民眾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大象的糞便,而在于一個黑人藝術家與糞便寓意的綜合體。不過,面對這些激烈的公眾反應并沒有令奧菲利感覺卑微,他在上臺領獎時面無表情的說:“感謝上帝,我的支票在哪里?”

翠西-艾敏作品《我的床》

 

【第五件】1999年翠西-艾敏《我的床》

 

1999年可謂特納獎史上“劇變”性的一年,那一年翠西-艾敏的作品《我的床》無疑是一擊重磅炸彈。那張床臟兮兮的,似乎剛有人睡過,一切都還沒來得及整理,床單被褥上還沾有體液的痕跡,發(fā)黃的枕頭被刀劃破了,露出羽絨,還有亂糟糟卷在一起的白浴巾和絲襪,床邊是一大堆雜亂的物品和垃圾,散落著用過的避孕套、衛(wèi)生巾、空煙盒、粘經血的內褲等;床下則是同樣臟兮兮的藍色地毯。

 

這樣一件作品在泰特展出引起媒體的軒然大波自不必說,而有意思的是一位家庭主婦的知此事之后,帶上清潔工具不辭辛苦的倒車來到泰特要求“打掃衛(wèi)生”,她認為這張床是年輕女孩的壞榜樣。而文化部官員則發(fā)表聲明稱一些年輕藝術家真是敗壞了國家名聲。

 

然而,翠西-艾敏卻從此名聲大振,這件或特納獎提名的作品亦賣出了高價。而在2007年時,艾敏作為英國代表藝術家,入選了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事實上,那一年艾敏并沒有獲得特納獎,但是卻留給了公眾這樣的印象“特納獎得主翠西-艾敏”。

2001年 馬丁-克里德《 燈滅了……燈亮了》

 

【第六件】2001年馬丁-克里德《作品227號:燈亮了……熄滅了》

 

裝置藝術家馬丁-克里德這件作品幾乎就是一個空空入也的房間,房間裝有若干電燈,忽明忽暗。評委們認為克雷德的作品具有“力量、精度、智慧和對場所的敏感性”,是迷人的、清新的佳作。

 

而《衛(wèi)報》評論則不客氣地挖苦道:“該得獎的是真正動手的水電工吧!”甚至一位比較傳統(tǒng)的女藝術家忿忿不平地用雞蛋襲擊了這件作品。而克里德倒有點謙虛,他曾自稱“不搞藝術,因為這世界已經有太多藝術作品了。”

菲奧娜-班納行為藝術現(xiàn)場

 

【第七件】2002年菲奧娜-班納《女流氓幻游奇境》

 

這一年得獎的是基斯-泰森的繪畫作品,可以說特納獎好不容易輪到一回繪畫。然而這一年最有爭議的入圍作品確實女藝術家《女流氓幻游奇境》,這件需要閱讀而不是觀看的作品,大大的布告牌上用粉紅色大寫字母寫了一部test。

 

《衛(wèi)報》質問:“它是藝術,可它難道不色情么?”批評家們指責這是把色情引入藝術殿堂,而且班納的創(chuàng)作手法語法不通,詞不達意??墒翘丶{獎評選委員則辯護稱“關于色情的藝術并不是色情本身”。

查普曼兄弟《死亡》

 

【第八件】2003年查普曼兄弟《死亡》

 

2003年異裝癖陶藝家格里森-佩里穿著裙子去領了特納獎,全然不顧及媒體一片嘩然。不過,被爭議地最多的另一件入圍作品則是查普曼兄弟的《死亡》。

 

1993年,杰克-查普曼和迪諾斯-查普曼這對兄弟憑借展覽“戰(zhàn)爭的災難”進入公眾視野,他們的作品深受17世紀西班牙藝術家戈雅創(chuàng)作的拿破侖系列版畫的影響,在創(chuàng)作中用塑料模型再現(xiàn)了這些歷史畫面,而后他們更加變本加厲地“惡搞”大師的作品。

 

2003年的入圍名單一度被認為是歷年來最成熟、最沒有爭議的一組,鑒于特納獎一貫的出格表現(xiàn),人們甚至認為查普曼兄弟是最可能的獲獎者。然而,令公眾不能容忍的是,這件直白的性描寫作品竟然和戈雅的系列版畫共同展出。

西蒙-斯塔陵《棚船棚》

 

 

【第九件】2005年西蒙-斯塔陵《棚船棚》

 

西蒙-斯塔陵又是一位來自格拉斯哥的藝術家,作為一位觀念藝術家,他的作品素來晦澀難解。獲獎作品《棚船棚》被輿論諷刺稱“起碼能給遠古手工藝和木工活的進步助把力”。

 

作品是這樣的,西蒙把一座原立于萊茵河畔的、廢棄的棚子拆了,用那些飽經風雨的木板做成一艘老式木船,溯流而下來到瑞士巴塞爾,又重新搭成棚子亮相。參加特納獎入圍作品展覽之前,他把作品再次拆了,補點材料,用大型集裝箱運往英國另行組裝。此物被他列為“流動建筑二號”,他解釋自己創(chuàng)作的中心理念是“老材料,新構造”。

 

盡管評審團盛贊這艘破船屋“以廣義的文化,政治和歷史為背景,是一位有才能的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詩意敘事”??墒牵丢毩蟆返呐u家湯姆-魯伯克卻稱之為“真正的乏味之選”。

2000年特納獎得主沃爾夫岡-提爾斯曼作品

 

小結:

時至今年特納獎將迎來其第28屆,對于特納獎,過去的27屆每一屆都有太多的故事要講,但是說全面了豈不是沒判斷。在這里奉上我們搜羅的最飽受爭議甚至至今都在爭論不休的特納獎提名作品,我們或許在強化特納獎忐忑而爭議的一面,“前衛(wèi)標簽”下被認為是“皇帝的新衣”的一面,但是從這里我們看到了公眾關注藝術的熱情,大眾媒體發(fā)出聲音時的坦率,以及泰特主導的專業(yè)評審的故我、革新與自持。

 

而伴隨爭議,往往不自覺地會引發(fā)其更大范圍的公眾的關注,喧嘩過后,興許能引發(fā)公眾對藝術家作品中更深層次的表達,比如說當下的生存感受、歷史、宗教、政治、生命等等這樣的大命題的關注,而次生作用往往是藝術家本身的知名度提高,以及隨之而來市場認可。當然,對藝術家來講其實公眾如何反應,究竟誰又該定義為公眾這些統(tǒng)統(tǒng)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內心所想。

 

而藝術又是什么?說不清楚,但是可以討論一下。


 

 


【編輯:廖冬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