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作品故事 | 譚平:時間才是真正的藝術家

來源:99藝術網(wǎng) 作者:王姝 2021-06-08
什么是時間? 是太陽的東升西落, 是流年里的春夏秋冬, 是時鐘上指針每一次微小的運動。 什么是藝術中的時間? 是顏料在畫布上流淌過的痕跡, 是每一個筆觸下定格的每一個瞬間, 是一層層不斷被覆蓋的畫面 …… 在譚平近四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時間”,無論是作為抽象的概念,還是現(xiàn)實的計量單位,一直貫穿著他的創(chuàng)作。 ▽ 在回顧自己的本科畢業(yè)創(chuàng)作《礦工系列》時,他說: “生命在這樣的一瞬間消失或永恒?!痹趯徱曌约旱淖髌窌r,他說:“當你把相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作品放在一塊兒,把它們當成一件作品來觀看,時間就成為一個藝術家?!痹趧?chuàng)作《彳亍》系列作品時,差不多有三年時間,他幾乎每天都會畫一張素描,并限定2 分鐘一張。在創(chuàng)作覆蓋系列的作品時,他每天開車往返于工作室和工作單位,繁重的事務性工作讓創(chuàng)作時間被嚴格限制——每天只涂十分鐘,涂完就走。 …… 從早期的具象繪畫,到因意外而誕生的抽象性銅版畫再到覆蓋系列作品,對于譚平而言,時間既是過程,又是結果;是一種重要的材料,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的方法。在追索藝術的過程中,時間這一抽象的物質(zhì)被譚平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01 交錯在時空片段中的《黑海》
《母與子》,布面丙烯,50 × 55 cm,1984
在這幅描繪藏族母子的畫面中,褐色的大地與偏紅的天空被整齊地分割成兩個色塊,具有高度概括和抽象的意味。天空中露出的白色光斑,母親臉上的高光與地面上拉長的身影,一切被籠罩于紅色的傍晚光景之中。 如果說《母與子》是通過對光影交錯的表現(xiàn),來說明時間是一個具象的、存在的物質(zhì),那么在同樣創(chuàng)作于1984年的作品《晨》中,時間便成為了一個虛無的概念。 那一年,譚平在經(jīng)過家鄉(xiāng)附近的一個不知名的村莊時,被那里的靜穆和“理性般的存在”所打動,他用極其克制與理性的手法創(chuàng)作了這幅畫。
《晨》,板上丙烯,50 × 50 cm,1984
《晨》這件作品雖然是用時間命名,但與《母與子》不同的是,在這件作品中,你看不到任何時間的痕跡。天空中的云、遠方的山、開著小窗卻沒有聲息的房子、煙囪立在那里但沒有一絲炊煙……一切都像是靜止一般。譚平將時間從這個場域中抽掉,讓歲月停止流逝,賦予畫面以永恒的感覺。 這種富有超現(xiàn)實意味的對“時間”的探索在1986年的《黑海》系列中達到了高峰。
《黑?!罚济姹?,49 × 49 cm,1986
自愛因斯坦提出運動會影響時間的流逝時,空間與時間就不再繼續(xù)被認為是兩個獨立的事物。時間與空間、個人生命經(jīng)驗相交叉,形成了我們每個人對于時間的理解。然而,時間與空間在運動中產(chǎn)生的不定性,讓我們對所體驗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產(chǎn)生懷疑——也許這些存在于時間前后關系中的差異只是一種錯覺。
《黑?!罚济姹?,49 × 49 cm,1986
《黑?!返膭?chuàng)作源于譚平的兩段記憶: 第一段經(jīng)歷是在1986年,他與朋友一起去南戴河。傍晚的海邊,陽光和煦、海風徐徐,所以他們總是在那個時間段才去沙灘?!瓣柟庑毙敝障聛?,很溫暖,很閑適?!? 第二段經(jīng)歷源于他童年對夜海的記憶:“小時候總跟我叔叔到到海邊去趕海。大海漲潮之后,很多螃蟹上來,他們就用那種大網(wǎng)推著,從海的這頭,推到那頭,我當時就在岸邊待著,看著叔叔越走越遠,夜里的海是全黑的,只有遠處的白浪,嘩嘩嘩滾過來,等我叔叔走到看不見的時候,我就特別恐懼?!? 而這兩段記憶剛好對應了《黑?!樊嬅嬷械膬蓚€時間段。
《黑?!?,布面丙烯,49 × 49 cm,1986
這幾件看似很“正常”的畫面,其實并不“正?!?,其中掩藏著時間交錯的游戲。 畫面在整體上被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底部的沙灘、中部的海洋和上部的天空,《黑?!废盗械某F(xiàn)實主義意味就藏在這三部分畫面的時間中。 沙灘、海洋和天空分別代表了三個不同的時間段。 上部的天空,平淡無云,陰暗中透著些許壓抑感,這是海邊的陰天所特有的景象,沒有具體的時間點。 中部的海洋呈墨色,看似平靜的海面下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這是譚平年幼時向海上眺望時看到的夜海景象。 畫面下部明亮的沙灘,上方陰天的天空和中段夜晚的大海,這三者并不存在于同一個時空之中,卻被藝術家安排到了一起。而從擱淺在沙灘上小船的陰影方向上看,似乎又在訴說著一段下午到傍晚光景中的故事。而這也許正是藝術家享受著南戴河和煦的陽光,在“現(xiàn)在”這個時間點上的停留。
《黑?!?,布面丙烯,49 × 49 cm,1986
將三個不同時間點的景象放置在同一個空間中,讓我們混淆了時間的概念和所指。在這片“黑?!崩?,所有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都有可能發(fā)生在同一個時空里——過去沒有消失,未來也并不是還沒有發(fā)生。 02 藝術的美是人創(chuàng)造的,還是時間創(chuàng)造的? 身為教授的譚平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經(jīng)常會問他們一句話: “你們學習銅版畫這么多年了,知道在銅版畫創(chuàng)作時,最重要的是什么嗎?” 有的學生會說:造型能力最重要。 有的學生會說:對黑白的控制最重要。 …… 在譚平看來,造型能力和對顏色的控制是一切藝術形式的必須,而對于銅版畫來說,卻不是最為重要的。 在銅版畫的創(chuàng)作中,譚平認為,“時間”才是最重要的。 所有線條的粗細、黑白調(diào)子的深淺都是源于硝酸在時間范疇中通過腐蝕銅板才得以呈現(xiàn)的。 在上大學的時候,譚平的老師就曾告訴他:要想創(chuàng)作好銅版畫,就要玩兒好硝酸,玩兒好時間。 四年的時間,讓他對于“看時間”這件事有著習慣性的對待方式,“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都會看看時間:這件事兩秒鐘就能完成、這件事后天再說吧……正是因為存在時間的跨度,很多事情可能都會發(fā)生質(zhì)變?!?
《抽象》,銅版畫,33 × 42 cm,1987
如果說早期的《黑海》系列繪畫是通過藝術的形式,對有形的時間進行探索和表現(xiàn)的話,那銅版畫系列作品則是譚平將時間進一步引入創(chuàng)作的實踐。 1987年,由于忘記了時間,在酸池中浸泡過久而被腐蝕過度的銅板壞掉了,這件被時間“弄壞”的銅版畫呈現(xiàn)出一種特殊畫面效果。破碎不堪的邊緣、模糊不清的圖案讓譚平開啟了對“抽象”語言最初的探索。
《視覺》,銅版,36 × 29 cm,1987
1989年,譚平赴德國深造。在這5年的學習中,他開始嘗試通過作品將“時間”這一抽象元素提煉出來,進而成為他的創(chuàng)作方法。 在畢業(yè)作品《時間》中,他將兩塊十公分寬一米長的銅板放在強硝酸里,每腐蝕半小時便拿出來印一下,每次印出的結果都是不同的。經(jīng)過十次這樣的重復,這塊有著現(xiàn)代主義幾何抽象特點的銅板,在時間的流逝下,變成了殘破的細條。
《時間》, 裝置, 100 x 1000 cm,1993
在這件作品中,譚平將無形的時間有形化,并在創(chuàng)作中充分表現(xiàn)了時間的力量,以及在藝術中的重要性。 正如譚平所說: “藝術的美是人創(chuàng)造的,還是時間創(chuàng)造的? 或許時間才是真正的藝術家。”
《時間》, 裝置, 100 x 1000 cm,1993
03 覆蓋,在時間中誕生,又在時間中毀滅 “我在創(chuàng)作中很重視‘時間’的作用,用時間來控制創(chuàng)作的過程——在一定時間的內(nèi),不斷覆蓋,不斷否定,不斷刷新,‘時間’給了我的藝術以更大的可能性。也許對于我個人來講,永遠沒有結果的覆蓋下去才是最有意義的,因為在每一遍的覆蓋中你都能夠最大強度的去體驗、去體會,你所獲得的每一個10分鐘都是不一樣的,是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 ——譚平 2013年,譚平以一件名為“覆蓋2號”的影像作品揭示了“覆蓋”這一觀念背后的創(chuàng)作邏輯。 畫完一遍再用顏料覆蓋重新開始畫,一遍一遍,周而復始。無論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什么樣的畫面,都不可能再回到原來的樣子。一邊被創(chuàng)造,一邊又被毀滅掉,有的只是過程,而不是結果。但正是因為這個永遠未完成的狀態(tài),對于藝術家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創(chuàng)作自由和獨一無二的內(nèi)心體驗。 2019年,譚平創(chuàng)作了一件單一灰色繪畫作品,名為《無題》。這張“灰畫”上大面積且平整的灰色讓觀者讀不到任何畫面以下的故事。然而,四個邊角流露出來的痕跡,讓你依稀看到了它曾經(jīng)的樣子?!案采w就像一天天過日子,今天覆蓋了昨天,即使覆蓋了,但它依然存在;作品也一樣,再覆蓋,前一遍依然在底下,即使看不見,但仍然留有痕跡?!弊T平說。
《無題》,布面油畫,200 x 200 cm,2019
在“覆蓋”系列作品中,每一個被覆蓋的畫面都帶有著時間的印記。它們在一個明確的時間點上誕生,又在一個明確的時間點上被完全覆蓋掉,而這個時間點對于那些曾經(jīng)的畫面而言,并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而是“現(xiàn)在”。 “現(xiàn)在”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就是一個一個片段的展開,或者說是生活的一個一個截圖。在片段擠壓著片段,時間疊加著時間的過程中,每一層畫面都承載了藝術家在不同時間點上的思考和情感——或感性或理性,或激情澎湃或靜若止水……也可以說,“覆蓋”的背后,承載的是藝術家的“個人史”。 從《黑海》系列中對有形的“時間”進行探索;到抽象版畫作品中,讓“時間”參與到作品中,成為一種重要的創(chuàng)作方法;再到“覆蓋”系列,為“時間”賦予了更多的哲學和情感的內(nèi)涵,譚平將時間的概念不斷提煉和升華,成為了他看待藝術、人生與歷史的獨特角度。 這正像譚平所說: “從物質(zhì)層面來看,圖像雖被無數(shù)次地覆蓋,但它曾經(jīng)的樣貌仍然存在于層層顏料之下,如同人類的歷史,雖然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自然破壞和人為的摧毀,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和感受到歷史殘留的痕跡與生命的氣息。 展覽信息

譚平個展:繪畫是什么 1984–2021 策展人:崔燦燦 開 幕:2021.5.15 4pm 展 期:2021.5.15 — 6.30 地 點: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北京第一&第二空間

本文圖片由譚平工作室提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