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何以長江:數(shù)字時代的長江文化圖景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24-01-22

何 以 長 江
長江文化數(shù)字大展
This Is The Yangtze River
Digital Exhibition

展覽名稱: 何以長江—— 長江文化數(shù)字大展
展覽時間: 2023年11月24日 - 2024年1月31日(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 江蘇大劇院東門廣場(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qū)夢都大街181號)
主辦單位:
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
南京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
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wǎng)絡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南京市建鄴區(qū)人民政府
執(zhí)行單位:
北京黑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江蘇有線數(shù)據(jù)網(wǎng)絡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視界互聯(lián)傳媒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大劇院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江蘇文創(chuàng)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出品人: 莊傳偉 王洪俊
藝術總監(jiān): 王志鷗
學術主持: 魯安東
學術顧問: 李翔寧 張明 唐克揚
策展人: 王雨馨 曹宇嘉
制作人: 沈曉峰 花露
策展團隊:
黑弓BLACKBOW
GLA格蘭莫頤文化藝術集團
MetaWay麥塔維藝術科技

11月24日,何以長江——長江文化數(shù)字大展將于江蘇大劇院開幕。 這是首個長江主題數(shù)字大展,更是一段長江故事、一幅長江美學、一脈長江文化,關于長江的大圖譜將在此鋪展開來。

何以長江?長江是大地的詩歌,是時光的樞軸,是想象的舟楫,是情感的紐帶。千百年來,在時空中積淀、交匯、演化而成的長江文化,既是有形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也是無形的想象景觀,凝聚著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與身份認同。

因此長江包含著探索文明時空的密碼。在印刷文明的時代,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記敘長江、謳歌長江,將長江塑造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符號。在電子文明的時代,以《話說長江》等優(yōu)秀作品為代表的廣播電影電視將長江塑造為愛國主義的地理教科書,讓我們看見長江的千姿百態(tài)、萬物滋生。當今世界正加速進入數(shù)字文明的時代。未來,何以長江?

中華文明浩瀚奔流的魂魄,以數(shù)字科技為翼為媒,創(chuàng)造前所未見的人類文化新形態(tài),抵達未曾觸及的情感體驗的細膩與精微。數(shù)字時代的長江應該是一個時空對話、信息互聯(lián)的文化宇宙,同時它也應該接近每一個人,關于每一個人。此次展覽通過水、米、土、木、文、言、絲、茶、舟、橋等十個線索,構建起屬于每一個人的長江。唐代的詩歌、宋代的山水、萬物之聲、土壤之書……于長江的文化宇宙,照見自我、構想未來,這是數(shù)字長江之于世界文明的意義。

——魯安東

長江,既是一條河流,更是一本翻動的斐然巨著。在這條波瀾壯闊的河流中,承載著農(nóng)耕文明的沃土、多元經(jīng)濟的繁榮,以及悠久文化的深厚積淀。在水的流動中,我們得以思考生命的本源。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此次將展覽設于南京,并非偶然。南京依江而建,伴水而生。紫金山下覓風華,揚子江畔話江南,文化的根系也在這條源流的變遷中交匯、融合。

此次展覽從歷史的維度出發(fā),借助人文、數(shù)字藝術和東方意境三個獨特視角,以“何以長江”為題,將長江流域的豐富人文故事、深邃的美學理念、博大的文化積淀呈現(xiàn)給觀眾。通過微觀到宏觀的敘述,希望傳達農(nóng)耕文明演變?yōu)槎嘣?jīng)濟生態(tài)的豐富歷程,借此更深刻地尋索長江流域的文化底蘊。何以長江——長江文化數(shù)字大展,是對長江的禮贊,更是對中華文明的一次溯本求源。以數(shù)字之美話文化之韻,將一時一景,化身一葉輕舟,隨光影前行,臥游于數(shù)字長江的畫境之中,返視內照,鑒往知來。

——王志鷗

序·天際流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天際流》- 王志鷗;數(shù)字影像空間;2023

在“唯見長江天際流”的地勢氣象中,融入“數(shù)字奔流”的時代意象。永恒的《天際流》之中,長江之水循環(huán)往復,溯回從之。觀眾可尋跡長江之源溯游而上,體驗長江之水勢如破竹的奔涌之姿,深入感受來自地緣深處的文脈回響。

《長江詩境圖 》- 邱志杰;紙本水墨;2023

何以長江?在地理緯度上,億萬年的水流沖刷、地質構變,形成現(xiàn)今奔流千里的長江。在文學范疇內,無數(shù)文人騷客游歷長江后留下千古流芳的文學作品。《長江詩境圖》直觀地顯示出長江流域地理形態(tài)以及不同流域區(qū)間內誕生的詩歌文學之間微妙而永恒的關系,在當代藝術的語境框架下,將詩性長江的文脈圖譜揉進廣袤無垠的萬古江河之中,展現(xiàn)出一幅可閱讀的長江文化圖景。

《從雪山到海洋》- 潘鏡如;數(shù)字多媒體影像作品;2023

仰望高山,消融的雪跡化作長江的淵源,匯聚成跨越萬年的史詩。人類的痕跡好比微小的塵埃,終將在歡縱的暴雪后被大地遺忘。

(效果圖)

l壹 通天河源·生命奇跡

雪山與草地,

涓涓的細流匯成澎湃的江海。

漫天繁星照耀下的,

是回溯原始、流向未來的粼粼波光。

從凝視水中倒影的先民到共飲一江融化雪水的萬千生靈,

河源用東奔的水流編織了一個關于生命的奇跡。

天邊的星河在冰原和草地之間垂落,連綴成地上的汩汩細流。從不知名的晦暗源頭中,清冽的雪水伴隨朔風流出?;靡购托浅降膰艺Z倒映在粼粼水波中,原始的藏羌彝族先民和低頭的麋鹿在河的此岸和彼岸共飲。水的乳汁哺育了千千萬萬具身化的血肉之軀,化作他們跨越千古的凝視,產(chǎn)下千年來不曾斷絕的大江血脈。在浩瀚玄妙的蒼穹下,地上的生靈受水的恩澤而多如塵沙。

《母親河》- 王巖;UV噴繪,分屏影像裝置;2010-2014

《母親河》是英籍華裔女攝影家在2010年到2014年之間創(chuàng)作的史詩性大型攝影作品。從江源的姜古迪如冰川開始,每隔整一百公里對江邊的景觀進行拍攝。在從零下30℃到零上44℃的環(huán)境里,從通天河的暴風雪、沙塵暴到江南溫婉的深秋,藝術家記錄下了一整套母親河的地理、人文景觀。

《2012 ? 成與彌散》- 陳琦;水印木刻版畫(數(shù)字版);2023

這幅?型數(shù)字版畫作品蘊含的,是中國??遠宏闊的世界觀。畫面中每一個線條似乎都已經(jīng)完成了從具象到純粹抽象的過渡,其撲面而來的流動性和宏大氣勢,有一種排山倒海而來的震撼和巨大壓迫感。事物的生滅與輪回以及觀者視覺的寬度與思想的維度,都在流動的巨幅畫面中展現(xiàn)。

《無限極》- 陳天禪;人工智能數(shù)字影像;5分44秒;2023

曾有人一度視原子為構建物質的最微小單位,然而后來的研究揭示了“夸克”的存在,在此之后則有人提出一種內部結構莫測的“基本粒子”。但縱然是被人類定名為最微粒的“粒子”,其中是否仍隱藏著另一廣袤無邊的宇宙?也許,兩個宇宙之間的毀滅性碰撞僅源自外部世界的微風輕拂,將兩片樹葉輕輕交撫而成。借助人工智能的技術,藝術家使作品不斷縮放、持續(xù)迭代,以詮釋這個抽象的概念與幻想,猶如山內有山,景中有景,層層嵌套,永不窮竭。

《萬水千山》- 索喃次仁;綜合材料;2023

用線條構建出藝術家和長江共同的故鄉(xiāng) —— 千山之宗,萬水之源。

《星星系列》- 索喃次仁;石繪作品;2023

水中石,石上星。回歸人類最原初的材料和圖像。

《流星》- 索喃次仁;綜合材料;2022

在宇宙的尺度中,每一個當下都有流星劃過。

《無題》- 索喃次仁;布面綜合材料;2022

線的交匯:如流水,如思潮,如生命。

《蝴蝶系列1》- 索喃次仁;布面綜合材料;2021

將極具靈性與張力的生命瞬間凝固、編織在帶有母親 雙手溫度的“氆氌”畫布之上。

《蝴蝶系列2》- 索喃次仁;布面綜合材料;2021

將極具靈性與張力的生命瞬間凝固、編織在帶有母親 雙手溫度的“氆氌”畫布之上。

《神思一瞬》- 高反臺藝術小組、格桑央拉;數(shù)字影像;40分34秒;2020

視頻收錄拉薩生活的場景片段與聲音,在古院的鳥鳴、村落的牛鈴和煨桑時樹枝的斷裂聲中重現(xiàn)“出神”的瞬間,復原一場關于高原的夢。作品通過切換日常中細碎的畫面,放大自然中微小的聲音,關注人內心深處的意識。藝術家為其擬了一個散文式的名字——“神思一瞬”。

《Aquatics · Yangtze River》- Philipp Artus;多媒體作品;2023

曾一度被評為極度瀕危物種的“微笑天使”江豚,在十年長江大保護中得以重現(xiàn)生機。觀眾在此數(shù)字作品中可以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江豚”形象,而當創(chuàng)造出??的虛擬?物時,我們在情感上已成為?態(tài)系統(tǒng)的?部分。

《路過》- 華閃、王哲坤、劉兆蕤(聲音設計);三屏數(shù)字影像;2023

觀眾將被引導進入長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成為長江的一部分。作品呈現(xiàn)的是長江流域三種稀缺生物長江江豚、白唇鹿和朱鹮的現(xiàn)實主義數(shù)字藝術。江流是他們的家,也是他們的生命源泉。當觀眾路過作品時,這些生物也會路過他們,一段由關聯(lián)與作用力的鏡像畫面由此構成;同時生物與人類的聲音也在此相互交織呼應。此刻的我們不僅僅是觀看者,還是聆聽者、參與者。

l貳 巴山蜀水·壹江共頻

蜿蜒、回環(huán)、轉折,

兩岸萬重青山與江流拍岸,

承接蓄積萬鈞之力導入中原。

飛濺的水沫開散成數(shù)不盡的面孔,

層層密林的篝火中,

燃燒著跳動的鼓點和渺遠悠長的腔調,

繪出千百年來與萬物共生的纖弱夢境。

壯大的江水順遂地涌入巴蜀之地,在萬重青山的攔阻下拍散成兩岸延綿不絕的猿啼。嚎叫聲聲,鼓點陣陣,祠堂的朱漆高臺上,層層的幽暗莽林中,先民們以油彩繪面,鱗甲披身,用如醉如癡的忘我神情演繹古老的儀式,用原始的肉體語言宣告此處精神的遁形?;蛟S江水如麥種,飛濺岸邊沒入土中,滴水死去,萬千民族生根抽芽。多元共融的容顏下,隱藏著同一張由水編織成的面孔。

《長江方言》- MetaWay麥塔維 (視覺設計:徐一玄)、E.I.Art;多媒體交互作品;2023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不同地區(qū)的方言聲調揉雜了我們對故鄉(xiāng)的思緒。無論遠近,方言說出的那一刻便能勾起我們熟悉的鄉(xiāng)土記憶。

“你好,長江” ——在麥克風上用自己的方言給長江打個招呼,識別后的方言會生長為數(shù)字花卉,飄落到對應的方言地圖中。

《福》- 鄭祎;陶瓷、布料;2020

作品“福”是藝術家在中國多年的生活經(jīng)歷所得,它表達了藝術家對中國的認識和感悟。 從宏觀上講,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地大物博、文化源遠流長,人人都是炎黃子孫;而從微觀上看,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國家中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具有十分復雜的特質。正如作品從遠處看來是一件漢代服飾,而細細看來卻是由形態(tài)萬千的手捏陶瓷小蝴蝶組成。

“我想通過作品‘福’告訴大家,正如我的作品一樣,中國是一個需要仔細品味,耐心聆聽才能發(fā)現(xiàn)其深意的國家。”——鄭祎

《匯》- 黑米;混合材料;2023

從三峽翻滾而出的長江水 ,匯聚著俊美的山河、多元的文化,伴隨著川渝的熱情與包容 ,奔涌向前 。川渝盆地造就了肥沃的土地 和無數(shù)河流的匯聚 ,歷史上的人口大遷徙匯集了各式各樣的居民,在這里扎根發(fā)芽,造就了川渝容納百川 熱情包容的多元文化。這是川的匯聚,人的匯聚,福的匯聚。

《共頻》- 孫驍、E.I.Art;分屏數(shù)字影像、音頻波形裝置;2023

通過六組數(shù)字屏幕,展示長江流域巴蜀地區(qū)多樣性的民族演藝形態(tài),在影像拍攝的過程中,藝術家將取材內容之間的對話,讓身處不同地點的表演者仿若互為聽眾,進而通過影像幕布的圍合式空間調度,讓這些表演者在影像中相遇。取材自巴山蜀水的不同聲音,借由空間中央實時的聲波傳動裝置形成水乳交融的光影質地, 表達“隔江同頻”的民族共融觀念。

l叁 云夢澤·日月歲新

舟,是生于江畔、行于江岸的所有人;

人,是閱盡江水、無盡東流的不止舟。8

以一葉扁舟為時間膠囊,

用亙古不變的永恒眼光看日升日落、云卷云舒。

身處穿越時空宏大浩渺的震顫中,

唯有耳邊的濤聲依舊。

泛舟而下,化作江中的一片浮葉。晨光熹微,熾熱的金芒在淡粉色的天幕下探頭,連綿的群山的黑色身影宛如蹲伏的巨獸。日光的輪回隱匿了千百年來的物是人非,數(shù)不清的眼淚和汗水灑入江中,不朽的記憶被江邊的歌女和夜風下臨空吹笛人的悠揚樂聲送入風中。舟恨自己不是自由的風,一天穿行百里江岸;風恨自己不是舟,不能與水肌膚相親,隨江漂流。浩淼無垠的江面遠處,依稀有古往今來的無盡人影鎖于霧中。恍然四顧,唯有江心孤舟。寂寞砰訇的心跳聲里,落日在遠山的簇擁下沉寂。

l《長江記憶》- 鄔烈炎、鄔羽喬、于西;混合材料裝置;2023

以長江不同時段的落日為展廳意境,模仿長江自西向東奔流而下的態(tài)勢,觀眾也化身一葉輕舟,“臥游”在山水中。展廳中心的船舶裝置與數(shù)塊大型屏幕構建出屬于長江特有的航運人文記憶,觀眾可以在落日余暉下,感受江水的浩渺,聆聽江水的記憶。

長江記憶20231124 何以長江 展覽空鏡 攝影:宋灝

l肆 揚子春潮·江河湖海城

青草與麥浪匯成綠色的海洋,

流浪的風掠過原野,

把遠山的眉眼捏成梯田的模樣。

竹影微顫,

青燈帷帳、重重烏瓦白墻外,

河水靜靜流淌。

詩酒入喉,化成一身傲骨;

香茗貫口,吐作四時墨香。

夢里不知身上月,

拂去一肩半生光,

唯恐江南成異鄉(xiāng)。

靜默無言的石頭城外,黑色的江潮拍打著嶙峋的石礁。江水像個頑皮的孩童,四處延伸著不肯安歇的手腳,將自己的笑聲投射在海洋的溫暖懷抱。有時,他的發(fā)絲兒失迷了路,越過許多座山,穿過無數(shù)座橋,最終被好客的四方土地的曖昧舉止留下,化作了漫延的湖與河。而這一切,都在古老城墻熱烈眼光的注視下變得迷幻又悠長。排列田間的重重稻谷壓彎了飽滿的腰,輕柔的水聲和搖櫓聲一并歸入海外游子的夢鄉(xiāng)。輕拭眼淚,夢醒時分的枕頭上還帶有瓜果成熟的味道。詩書與煙雨的江南,在耕讀聲中、水岸的泥腥味兒里伴隨著時光的涌潮模糊成朦朧的水光。

《靜影沉璧 · 夢憶長江 · 長》- MetaWay麥塔維(數(shù)字創(chuàng)意:陳嘉璐);數(shù)字影像;2023

長江見夢中。

金箔為莖,宣紙為底,花魚畫中。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駛過悠悠長江水,共同墜入長江的潛意識。

《江河湖?!? 董文勝《波瀾恣意》系列;帷幕數(shù)字影像;2023

出生于江蘇的藝術家董文勝,基于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為展覽創(chuàng)作了“江河湖海”一組作品,藝術家通過實地勘景,精心選擇了最能代表江蘇段長江自然風貌的“燕子磯”、太湖第一勝地“包孕吳越”、萬里長江在啟東的入??谝约膀暄训墓胚\河。為配合“數(shù)字藝術”的主題,作品將以動態(tài)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

《氣體》- 劉建華;瓷、微水泥;2022

作品由金屬釉燒制的器物造型、四方體、噴霧裝置三部分組合而成。裝置中緩緩升出的白色霧氣,是水元素的霧態(tài)呈現(xiàn),水與空氣的結合,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元素。

《夜游記》- 楊泳梁;3通道4k數(shù)字影像;9分50秒;2017

《夜游記》影像作品,用城市建筑的影像作為畫筆,峰巒疊嶂地譜寫出一幅以宋代山水繪畫風格為藍本的數(shù)碼影像創(chuàng)作——城市夜景融入無垠的星空,人造和自然的世界互相交疊,和諧地共生于一個光怪陸離的超現(xiàn)實主義畫面中。

《夜游記II》- 楊泳梁;數(shù)字影像;9分50秒;2019

《夜游記II》似一幅層巒重疊、煙波浩渺的宋代山水畫;傳統(tǒng)山水中山石樹木及其筆墨皴法均被藝術家以現(xiàn)代元素,如城市建筑的腳手架、舊房子、新房子所置換。畫面當中那似動非動的安靜與平和,燈光閃爍的街區(qū)、川流不息的汽車……城市山水中的萬物都在運行,發(fā)展和變化。

《金陵瞭望》- MetaWay ? 塔維( 數(shù)字設計:陳子?。欢嗝襟w作品;2023

作品以真實的南京市地圖數(shù)據(jù)、城墻歷史數(shù)據(jù)為基礎信息,使用編程生成的方式創(chuàng)造了一個貫穿古今的星象空間。融合中國古代科學宇宙觀的“天圓地方”和“天文圖”二者概念,將南京市地圖以時間切片的形式縱深展開,置于星圖羅盤上進行重塑。長江之水通古貫今,明代城墻風雨依舊,而變遷的則是城中的街道和行人。從一千年前的古都金陵城到如今浩瀚南京的演變過程,以一鏡到底的方式重新演繹了金陵城古與今的對話。

《Willow · Chang》- Samuel Yang;真絲、苧麻、人造纖維、提花面料;2023

Willow Dress 裙如其名,其靈感來自于隨風搖曳的柳樹枝條。 這件裙子的設計在解構上別具一格,腰部的剪裁猶如枝條隨著身體的擺動而扭轉,呈現(xiàn)了流動平滑且嫵媚的效果。 “Bias cut”的斜紋裁剪方法使其上身后,沿著身體的曲線自然垂落。5 組Willow Chang Dress 擬態(tài)長江的“長” ,又體現(xiàn)東方女性的肢體之美,婀娜如柳枝以置景于江南水鄉(xiāng)。閑庭午后,五位女士相聚八仙桌旁,伴著光影和微風,談笑風生。

《夢里水鄉(xiāng)》- MetaWay麥塔維、反川;多媒體交互作品;2023

水墨江南,以詩繪景。以吳冠中的經(jīng)典作品《雙燕》、《江南春》為基底,用數(shù)字創(chuàng)作方式續(xù)寫四時節(jié)氣之美。臨摹古人詩句,共譜東方浪漫詠嘆。

l伍 奔流入海·河海同脈

水的絲線攀登大陸的每一寸土地,

將星羅棋布的城市纏繞成閃爍光點的群星;

黑暗隱去了迥異的面貌,

不同的嘴開口訴說同一個色彩斑斕的編織圖景。

史前高塔坍塌的塵沫以鋼鐵、管線、數(shù)碼的姿態(tài)重又壘砌,

交織于冰冷屏幕上的波動字符得以再度賦形。

紅白相間的唇齒里,

不朽的江河涌入了一望無際的洋海。

粗糲的根須盤旋而上,躍動的光點旋轉交匯成永不停息的生的暖流,回首四顧,從此岸望彼岸,是閱盡千帆后的欣慰與淡然。上下跳動的足尖,將微末般渺小的軀體投射在重重交疊的岸線之上,沉默的地圖因每次熱烈的揮動手臂而漸次亮起。千萬張口開啟又閉合,永恒完美的幾何圖形訴說從亙古以來遮蔽的聲紋隱秘,編織成延展寬屏上的各色彩衣。世界上所有的水化成人形,向著同一個散發(fā)潔白光芒的出口走去——前方,是塑造鳳凰的烈火、消泯江的深海。生的輪回中,水的史詩被未來的人永遠傳唱。

《江畔搖籃曲》- MetaWay ?塔維(數(shù)字設計:陳子?。?、彩虹合唱團、金承志;多媒體作品;2023 

江?的聲?輕微涌動,帶著溫柔的呢喃包裹住我們。在?樂和光影的交織中,感受襁褓中嬰?被包裹的舒適和安全感。此刻,與?江?親河相擁,墜?搖籃曲的輕柔夢境。

《我從長江來》- MetaWay ? 塔維、楊鼎;分屏數(shù)字影像;2023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三屏影像裝置分六個章節(jié)敘述?江之上?命的故事;江?的沖刷如同時間的洗禮,數(shù)字碼的匯流將每個被捕抓的?命原點烙印在時間的刻度?,綻放屬于每個?的?江之息。

《空明》- 黃旺旺、高俊杰;琉璃;2023

孕育華夏文明的長江,取一片江水,用古法非遺制作琉璃工藝,將流動的江水定格成勢,施以碧波漣漪之色,從淺入深處的設計質感中,動靜交互的河流變化,主要反映水環(huán)境的變化規(guī)律,希望通過作品表達水潤自然之美,保護長江水環(huán)境生態(tài)的藝術表達。


參展藝術家

(排名不分先后)

【邱志杰】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

1969 年生于福建漳州,1992 年畢業(yè)于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現(xiàn)任中央美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及教授,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教授。 作為當代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領袖之一,邱志杰在 90 年代也是前衛(wèi)藝術家代表。他用現(xiàn)代化的影像、新媒體與 AI 技術進行著自己的語言實驗,采取更為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技巧重新解讀中國的文化與藝術,并在傳統(tǒng)與當代間塑造溝通的渠道。邱志杰的創(chuàng)作活動涉及書法、水墨繪畫、攝影、錄像、裝置、劇場等多種方式。

【陳琦】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3年生于南京,1987年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獲學士學位;2006年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獲博士學位;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館展覽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是推動中國當代水印木刻版畫觀念發(fā)展的一位重要創(chuàng)作者,也是中國最早的數(shù)字藝術家之一。

【王志鷗】新媒體藝術家

黑弓BLACKBOW創(chuàng)始人、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視效總監(jiān)、2022北京冬奧會奧林匹克主火炬總設計師、國慶70周年聯(lián)歡活動視覺總設計、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印刷學院藝術碩士生導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藝術與人工智能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藝術分會副主任。于2010年創(chuàng)立中國頂尖跨媒體創(chuàng)意機構黑弓BLACKBOW,專注研究科技美學領域十余年。作為國際前沿的科技藝術領軍人物,他帶領團隊以“科技美學打造中國文化記憶”,在世界級活動中展現(xiàn)了中國文化風采。

【潘鏡如】設計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

設計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文學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研究方向為傳統(tǒng)文化的科技賦能。曾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個人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項目資助;參與過多個國家、校級縱向科研課題研究和設計實踐項目。

潘鏡如對當今多媒體技術發(fā)展、交叉學科趨向和傳統(tǒng)視覺文化的承繼十分敏感,個人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恭王府展覽館、西安美術館、北京時代美術館、798藝術區(qū)等地展出。

【楊鼎】新媒體藝術家

中國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作品多以藝術影像、裝置、繪畫等為主要形式。內容多來自于對社會、自然、歷史、未來的關注與思考。風格立足于印象化的表達,多會取材于現(xiàn)實中的元素,加以整合、再設計,借此來展現(xiàn)質疑與探索。

【陳天禪】跨媒介藝術家

陳天禪是一位擁有近10年數(shù)學、編程和人工智能學術背景的跨媒介藝術家。畢業(yè)于麻省理工蘇世民計算機學院機器學習項目。憑借在阿爾弗雷德大學電子藝術系,紐約大學數(shù)學系和伍倫貢大學數(shù)學系的學術背景,他的藝術作品致力于展現(xiàn)深刻的前瞻性和理性之美。

【索喃次仁】青年藝術家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青年藝術家之一。 畢業(yè)至今在亞東工作,是一名公務員和藝術家,由唐卡傳統(tǒng)中獲得滋養(yǎng),很快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當代語言,借用傳統(tǒng)的繪畫理念以及當代的表現(xiàn)材料,傳達出心目中的當代西藏。代表性作品有《地球儀系列 》、《編織藝術品系列》、
《裝置作品系列》等。

【劉建華】裝置藝術家

劉建華的陶瓷和綜合材料作品是對近年來日常生活中的變化所作出的反映。他的《?常 · 易碎》系列于2003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中?次展出,劉建華將?常?品復制成外表和象征意義?于實?性的神秘物體。 2008年,他?反先前多年對全球化及中國社會急劇轉型引發(fā)的諸多問題、焦點的近距離直接關注,提出“ ?意義、?內容 ”的理念來進?創(chuàng)作,從2008年作品《?題》開始了?個全新?向的探索,并形成了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的個?語?體系。

【鄭祎】(中國香港)陶瓷藝術家

全國政協(xié)委員,藝術家兼策展?,推?中國陶瓷藝術?化數(shù)十載。鄭祎是香港、上海、景德鎮(zhèn)、?理樂天陶社的領導者,該機構將推?陶瓷藝術教育及促進??陶瓷藝術作為企業(yè)使命。同時她也是“祎設計”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該機構?前致?于研究和?產(chǎn)將陶瓷廢棄物變?yōu)?種新材料的再?新技術。

【楊泳梁】青年藝術家

1980年出生于上海,1999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分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現(xiàn)生活工作于上海和紐約。他的作品廣泛展出于各大重要美術館與雙年展,其中包括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莫斯科雙年展等;他的作品亦被眾多美術館、公共機構和個人收藏,如大都會博物館(美國紐約)、大英博物館(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國家藝術館(澳大利亞墨爾本)、布魯克林美術館(美國紐約)、巴黎現(xiàn)代藝術館(法國巴黎)、Franks-Suss收藏(英國倫敦)及M+Sigg收藏機構(中國香港)等。

【董文勝】攝影藝術家

1970年出生于江蘇連云港,1991年畢業(yè)于常州技術師范學院工業(yè)美術系,目前生活工作于常州和上海兩地。董文勝是一個以攝影及實驗錄像為創(chuàng)作媒介的影像藝術家,作品具有成熟的基于中國傳統(tǒng)美學經(jīng)驗的表象,同時又具備跨越文化疆界的、充滿隱喻符號的視覺特征。

【格桑央拉】西藏青年女性策展人

政協(xié)第十二屆西藏自治區(qū)委員會委員,策展人,出生于日喀則邊境的小城亞東。12歲離家求學,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管理專業(yè)錄取,游歷多國。曾在拉薩、上海、北京等地策劃西藏當代藝術展覽——《己渡》《高地夢游指南》等,反響頗高?,F(xiàn)居拉薩,從事文化藝術及教育相關工作。并于2020年7月參加了西藏大學藏族美術方向博士考試。曾負責西藏非遺博物館策展與設計等重要文化項目。

【Samuel Yang】時裝設計師

出生于中國的廣東深圳,本科和研究生均畢業(yè)于中央圣馬丁女裝設計專業(yè),2015年正式在倫敦成立SAMUEL Guì YANG品牌工作室,并于2020年入圍LVMH Prize半決賽。作為中國設計師品牌,服裝個性鮮明,把中西方服飾上的元素自然融合,擅長藝術和個人化的風格語言,在輪廓、面料、比例、手法上都具有很鮮明的個人特色。

【王巖】(英國)攝影藝術家

王巖博士(Yan Wang Preston)是一位英籍華裔攝影藝術家。自2005年棄醫(yī)從藝以來,她專攻景觀攝影,專注于用攝影作為工具來探討景觀背后掩藏的各種問題。迄今為止,她已完成的長期專題包括“母親河” (2010-2014)和“森林” (2010-2017)。為了“母親河”,王巖將全長6211公里的長江從頭到尾以100公里的等份間距進行拍攝。為了“森林”,王巖花費八年時間跟蹤觀察中國城市化的進程,拍攝從各地移植到城市的成年大樹。

【Philipp Artus】(德國)數(shù)字藝術家

Philipp Artus是一位常駐在柏林的多學科藝術家和電影制片人。他的實驗動畫、燈光裝置和繪畫通過運動、聲音和圖像來探索生命的表現(xiàn)形式。他創(chuàng)作的視聽體驗,把好玩的元素與極簡主義結構相結合,把永恒的主題與當代的觀察相結合,把動蕩的加速與沉思的沉默結合起來。

【王韌】交互藝術家

致力于科技與藝術結合的開拓,帶領技術團隊E.l.Art 深耕XR、AI智能終端、新介質裝置藝術多感官舞臺秀演、虛擬制片、沉浸式體驗、社交營銷注意力消費等多個綜合領域。作品為世博會、奧運會、迪拜Gitex、巴塞羅那MWC、拉斯維加斯CES、漢諾威CeBIT等多個國際頭部展會的核心技術或主舞臺展示。

【鄔羽喬】媒體藝術家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師,天星音樂學院舞臺設計總監(jiān),設計學博士研究生在讀。專注于公共藝術、舞臺空間設計、社會設計的研究、教學與創(chuàng)作。

【于西】媒體藝術家

獨立音樂人。2022年任教于南京藝術學院數(shù)字媒體設計專業(yè),研究于算法、生成式藝術、音畫交互領域,曾獲MANA國際新媒體大賽等獎項。

【孫驍】自由攝影師/獨立紀錄片導演

紀錄片《行走的聲音》攝影指導; 紀錄片《沙漠里的家》導演;First 電影節(jié)官方合作攝影;草莓音樂節(jié)官方合作攝影;時尚雜志《Cosmo》合作攝影師。曾獲美國國家地理攝影獎項、作品展出于法國盧浮宮Fifth Annual Exposure Award Exhibition。

【黃旺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黃旺旺,字子望,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司木堂、云水山房創(chuàng)始人,李氏雕刻世家第五代傳承人,現(xiàn)司任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福建省沉香協(xié)會副會長以及莆田市工藝美術協(xié)會副會長。因出生于雕刻世家,故自幼就受到家族藝術氛圍的熏陶,在深受國家級繪畫大師的點撥的同時,其自身在雕繪藝術上又獨具靈感,故而造就了其現(xiàn)今獨特的藝術天賦。1999年師從工藝美術大師李鳳強,開始沉香雕刻事業(yè),在從事繪畫、雕刻藝術的十余載里,其對天然沉香木、檀香木工藝品創(chuàng)作已形成獨特風格,在展現(xiàn)沉香古典之美的同時,又將現(xiàn)代的多種審美元素融入其中。多件作品在國家、省部以上博覽會獲獎。

【華閃】

畢業(yè)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Fashion專業(yè),現(xiàn)在工作生活于倫敦。她的作品常常圍繞著自然形態(tài)和人類情感之間的共生關系,以及對我們角色的思考。她擅長從個體經(jīng)歷出發(fā)收集記憶中不同時空的事物形態(tài),并通過數(shù)字身份與多重時空討論的敘事方法,重塑事物原有的形態(tài)制造一種混沌的時空使這些毫不相關的事物產(chǎn)生自然的碰撞與發(fā)展。她的作品《祂們》2022年獲得了London international Web & Short Film Festival 最佳動畫獎和Madonie Palermo Film Festival最佳時尚影片,2023年作品《我可以聽到你,以一種陌生的方式,我們在一起,我們是一體的》入圍了 Diane Pernet 辦的時尚影節(jié)Asvoff A Shaded View 和 Vogue China Fashion Fund 決賽。

【王哲坤】

駐倫敦的國際藝術家、設計師和研究員,他的實踐繪制了數(shù)字藝術、音樂和哲學之間的關聯(lián)。他的實踐涉及思辨性故事講述(VR 體驗、多感官詩歌)、非人類中心環(huán)境倫理(元宇宙、人工智能和人類身份、動物權利/解放)和酷兒理論。通過數(shù)字視聽裝置,哲坤的作品質疑了短暫性、感官刺激和虛擬生態(tài)的想法。它尋求理解計算思維和無意識認知相關的人性和活力的方法。

參展藝術團隊

【黑弓BLACKBOW】跨媒體藝術創(chuàng)意團隊

黑弓 BLACKBOW 國際頂尖跨媒體藝術創(chuàng)意團隊,2010年由藝術家王志鷗創(chuàng)立,在眾多國際級活動及文旅項目中擔任總創(chuàng)制。擔任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視效總制作團隊以及冬奧會奧林匹克主火炬設計團隊,2019 年“國慶七十周年聯(lián)歡活動”視效總設計,2018 年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多媒體總設計。黑弓致力于用國際前沿的藝術與技術創(chuàng)新,用數(shù)字轉譯,為大眾打造文化體驗與文化記憶。2018年被評為“高 新技術企業(yè)”,2019 年被評為“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yè)”及中國沉浸產(chǎn)業(yè)「最具商業(yè)價值企業(yè) 30 強」,并榮獲青島上合峰會和國慶 70 周年「突出貢獻」單位,目前黑弓 BLACKBOW 團隊已榮獲 NY ADC、VEGA DIGITAL AWARDS、A'Design Award Competition、MUSE Awards Competition、BEST ADS、OneShow、 IAAPA、中國國際廣告節(jié)長城獎、CCEES 等幾十個國內外文化藝術類大獎。

【彩虹合唱團】室內合唱團體

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Rainbow Chamber Singers),成立于2010年,最初由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學生自發(fā)組織成立,后逐漸吸收社會各界的合唱愛好者,發(fā)展為一個充滿活力、快速成長、富有探索精神的青年音樂團體。合唱團現(xiàn)任藝術總監(jiān)為青年指揮家、作曲家金承志先生,團員則由來自海內外各個領域富有音樂學習經(jīng)驗的合唱愛好者組成,包括在校學生及各行業(yè)的從業(yè)者,是一個具有高演唱水準的合唱團體。

【MetaWay Art and Technology 麥塔維藝術科技】數(shù)字藝術團隊

METAWAY專注數(shù)字藝術體驗,擅長Ai技術的深度應用以及通感設計,將真實世界的情感連接藝術與音樂,融合虛擬與現(xiàn)實,創(chuàng)造真實的感動,使得數(shù)字藝術體驗更加身臨其境。

運用藝術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創(chuàng)建基于時空、身份、感官的混合場域敘事。2021年初推出超寫實虛擬偶像ALiCE,基于Ai算法藝術,虛擬現(xiàn)實融合,進行(Virtual Being)深度內容生態(tài)打造。

METAWAY is a team that specializes in digital art within the metaverse, experts in SYNESTHETIC DESIGNS and Ai tech. We are able to connect real world emotions and sensory with art and music, blurring the lines of virtual and reality, making digital art more immersive than ever.

學術主持:

【魯安東】長江時光機項目發(fā)起人

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劍橋大學建筑與城市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建筑學會城市設計分會常務理事、國際城市研究論壇理事會理事。曾任劍橋大學牛頓基金學者、沃夫森學院院士、國際建筑師協(xié)會公共空間工作委員會委員、2018年獲評江蘇省“十大中華文化人物”。2015年發(fā)起南京長江大橋記憶計劃,2018年擔任倫敦雙年展中國館總策展人并獲組委會特別榮譽獎,2019年擔任南京世界文學之都城市空間計劃負責人,2022年擔任第九屆深港城市\(zhòng)建筑雙城雙年展總策展人。

學術顧問:

李翔寧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院長、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張 明 南京藝術學院工業(yè)設計學院院長
唐克揚 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首席研究員,感知與意識研究中心主任

專家團:

高世名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浙江省美協(xié)主席
龔 良 南京博物院名譽院長
周 憲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秉文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賀云翱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遺產(chǎn)研究所所長
陳云松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學教授
鄔烈炎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南京藝術學院實驗藝術中心主任
魏 潔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蔣 杰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
謝 輝 重慶大學建筑城規(guī)學院 副院長
薛 墨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藝術與科學中心主任
湯爽爽 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
陳 靜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中國索引學會數(shù)字人文專委會秘書長,“南京文學空間信息大數(shù)據(jù)可視化平臺”首席科學家
童 芳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數(shù)字媒體設計方向負責人
李子晉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人工智能與音樂信息科技系教授
竇平平 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副教授,LanD Studio主持建筑師。
歐 寧 藝術家、策展人、作家
鄭曉笛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長聘副教授,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棕地研究中心創(chuàng)始及聯(lián)合主任
許曉青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研究學院風景園林系副教授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智能規(guī)劃技術重點實驗室“生物多樣性與自然感知分實驗中心”Bio-CPU Lab副主任
王子耕 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教授,PILLS事務所主持建筑師,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設計組成員
薛天寵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師,設計策展與空間敘事方向召集人
臧 峰 眾建筑/眾產(chǎn)品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與主持建筑師之一

策展團隊:

策展團隊:
黑弓BLACKBOW
GLA格蘭莫頤文化藝術集團
MetaWay麥塔維藝術科技
藝術總監(jiān): 王志鷗
策展人: Constance Wang 曹宇嘉
制作人: 沈曉峰 花露
策劃: Lucy Liu Jimmy He
數(shù)字創(chuàng)意: Zijian Chen Jialu Chen 熊元昱 秦玉嫻
數(shù)字內容: 何輝 林楠 張朋飛 王彥超 孫鵬 吳思敏 劉泳鑫 馮繼球 代中浩 樊浩瑩 楊美英
視覺創(chuàng)意: 張小偉 Cherry Gao Imelda Libertad
平面設計: 李景巖 張恩紳 施悅 趙程程
空間設計: Amy Huang 榮紅 Stin Simone Shing Jiaxing Yan
展陳設計: Yan Lyu Frost Ni Leah Li Stephen Shao
音樂制作: Punx Stephen Shao 李旭昊
技術支持: 康勁松 王韌
AR制作: 林楠
品牌宣傳: 江珊 李伊嵐 肖興閩
策展助理: 賈雪
服裝制作: 陳敏
落地支持: 陳鵬 王真 李赟昊 孫佳陽 張瓊 張國駒 劉金寶 汪偉 趙勇 盧海林 焉立強 劉恒 李斌 吳宗澤 呂凱凱 王安
特別鳴謝:
南京大學建筑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長江時光機研究組: 徐依依 和煦 沈逸哲 羅宇豪 繆政儒 江明慧 羅靖 肖文娟 張新雨
影像支持: 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攝影系
特別支持: 地球知識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