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從葉子到樹根”,為什么要用時間倒序來看朱德群的藝術?

來源:99藝術網 作者:長林 2024-04-28

朱德群(1920-2014)回顧展“朦朧的銀河”于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期間在圣喬治·馬焦雷島舉行,由藝術史學家 Matthieu Poirier 擔任策展人,這也是近年來藝術家 朱德群最為重要的大型展覽 。展覽展出朱德群自1955年起創(chuàng)作的約50件標志性畫作,包括從巴黎市現代藝術博物館借得的珍品。值得關注的是,展覽按照時間倒序呈現朱德群的油畫作品,從晚期的大型畫作到早期的小型畫作。在同一個空間的三個不同建筑層面之上展示作品,展廳獨特的多層次結構設計更能完美呈現畫家筆下靈動的星云圖像。

實際上,朱德群從早期的寫實繪畫過渡到抽象的過程中,中國畫的表達經驗讓他圓熟地超脫具象的束縛,也讓他的抽象深含中國文化的恢宏氣度。在朱德群的自述中,也曾多次提及中國古代山水畫對他的影響,他最為欣賞范寬作品中所展現的磅礴氣勢和生動的氣韻。朱德群曾說: “如范寬說過與其師于人者,未若師之物;與其師之物,未若師于心,所謂師于心者,即是以畫家為主宰,并已有抽象的概念。” 可是中國人沒有把抽象這兩個字講出來而已。大自然經過畫家的思想融合和提煉,其中即是畫家的幻想力、修養(yǎng)和個性之內涵流露于畫面上,中國繪畫和抽象畫的想法不謀而合。

朱德群在黃山,1983年
© Fondation CHU Teh-Chun

我們能透過單純的色調感受到隱含于畫面的中國山水。油彩在朱德群筆下一改其濃厚黏滯的特性,似乎兼具了水彩的輕盈流動與焦墨枯筆的深沉,前景、中景與遠景的架構清晰,形成了畫面的遠近與縱深,因而創(chuàng)造出廣闊無垠的空間感。

«Coll. Musée d'art moderne, Paris. ©Paris Musées / Musée d’Art moderne»

吳冠中曾以“大弦嘈嘈似急雨,小弦切切似私語”形容朱德群作品中,因線條的律動而形成的節(jié)奏感;點線的交錯與竄動并結合畫面上的光線明暗而形成如音符般時急時緩、高低起伏的旋律。

整體而言朱德群的作品與自然現象,尤其是與光有緊密的關聯,而這些都是經由藝術家心靈省思后的印象。法國藝評家皮耶卡班那曾寫道:“真實的繪畫來自回憶。”朱德群以畫筆描繪出在他的記憶中,自然中那透明的空氣、清涼的水氣、游移的風、急速的湍流與初降的瑞雪。

Nature hivernale A , 1985,布面油畫,97 × 130 cm
© Adagp, Paris, 2024
© Fondation CHU Teh-Chun

 

Matthieu Poirier
藝術史學家

 

Q&A
Q = 99 藝術網

 

Q:本次展覽歷經多久來策劃?為什么會選擇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舉辦朱德群的回顧展《朦朧的銀河》?

**Matthieu Poirier:**展覽在兩年前開始籌備,當時我與朱德群基金會的Yvon和Anne-Valérie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作為抽象藝術的研究學者,我對朱德群作品非常感興趣,他作品中的美學特色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尚有歷史研究中的空白需要補充。這個觀點實際上早在幾年前就與畫家漢斯·哈同(Hans Hartung)不謀而合。沿著這個思路出發(fā),我的關于朱德群藝術的研究最終由巴黎Gallimard出版社出版。正值國際藝術盛會威雙舉辦之際,我就向Cini基金會提出了展覽申請。

Sans titre , 1955,布面油畫, 41×27 cm
© Adagp, Paris, 2024
© Fondation CHU Teh-Chun

Q:展覽為什么要以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的倒序來呈現?請您談談展廳布局與這些作品之間有著怎樣的視覺關系?

Matthieu Poirier: 人們通常認為藝術家是線性向前發(fā)展的,但我們也可以將其理解為循環(huán)的,這就意味著他可能放棄一直以來的創(chuàng)作邏輯而回到最初,因此我們要看到所有作品之間的聯系。 展覽從晚期作品開始呈現,到早期作品結束,是遵循從葉子到樹根的回顧方式。這次的展覽空間就像一個被清空的游泳池,是一個非傳統(tǒng)的、非經典博物館式的展示空間。我們會考慮現場的展覽空間如何與作品中的空間相呼應。也在這個空間當中,在凝視彩色云層的同時,得以在抽象風景中徘徊。

沿著我們搭建的山形甚至龍形的不規(guī)則展墻,觀眾會穿過完全開放的競技場式的空間,并沿著三個不同高度的路徑進入展覽,從地平面到地下2層,行走在樓梯與木質平臺上時,來自不同方向的目光將在畫面上聚集,最終,觀眾到達“泳池”的最深處,也到了朱德群創(chuàng)作的最初時刻。

朱德群回顧展”朦朧的銀河”展覽現場

Q:作為一名藝術史學家,您如何看待朱德群的藝術創(chuàng)作?您覺得他的作品在藝術史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Matthieu Poirier: 朱德群曾在國立杭州藝專(今中國美術學院)接受嚴格的學院訓練,跟隨當時最優(yōu)秀的藝術家學習,之后前往法國留學,并熱切關注西方前衛(wèi)藝術的各種活動。塞尚對朱德群的早期創(chuàng)作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使他對于現實主義在繪畫中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而這正是之前朱德群所擅長的創(chuàng)作方向。當他來到巴黎,接觸到當時如火如荼的前衛(wèi)繪畫潮流時,就開始了為創(chuàng)作的抽象轉變做準備。

朱德群攝于巴黎圣母院外,1955年
© Fondation CHU Teh-Chun

他在巴黎勤奮而平靜的生活與他同時經歷的痛苦和悲劇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在那段時期失去了父母,也失去了他在抗日戰(zhàn)爭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全部繪畫。但正是這些失去,讓對過去的回憶進入了他新的創(chuàng)作。藝術確實能反映生活,但會透過時間的濾鏡。

我認為朱德群創(chuàng)作中的成就在當下將獲得更多認可。他性格低調而謹慎,全身心致力于自己的藝術實踐,遠離藝術人群和任何形式的宣傳策略。這種與外界溝通的缺乏讓評論家和博物館認為他是戰(zhàn)后抽象主義的大器晚成者,但事實并非如此。實際上, 他開啟了20世紀初美學邏輯的新篇章,極度個人化又令人癡迷,但他在20世紀80年代末才被獲得外界更廣泛的認可。 如今,有很多藝術家的作品都是基于精神體驗、心理投射或人工智能生成,恰與朱德群獨特的美學相呼應,這些都在本次展覽出版的專著中做出了分析。

La Grâce de l’aurore , 2001,布面油畫,200×300 cm
© Adagp, Paris, 2024
© Fondation CHU Teh-Chun

Le 8 juillet , 1976,布面油畫, 162×128 cm
© Adagp, Paris, 2024
© Fondation CHU Teh-Chun

Q:如何解讀展覽的名字“朦朧的銀河”?您如何看待朱德群作品中的關于宇宙的美學視角?您認為朱德群的藝術對當下的抽象繪畫是否依然有啟發(fā)?

Matthieu Poirier: 在1955年以后的繪畫中,朱德群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抽象形式,既源自自然記憶的滋養(yǎng),又充滿即時性的表達沖動。他的畫面中除了顏料在畫布之上留下的痕跡,并無其他任何技巧性筆觸,帶給觀眾在被抽離的具體語境與空間環(huán)境后所留下的純粹的付諸于感官的崇高感。

Le Point du jour , 1988–89,布面油畫,200×200 cm
© ADAGP 2023
© Fondation CHU Teh-Chun

他的畫面有時充滿了激蕩與暴力,有時平和而感性,有時兩者共存,正如銀河一般。 讓觀眾的目光與大腦經歷一段尋找穩(wěn)定形式與意義的旅程。正如象征主義詩人斯特凡·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所說:“在所有現實都溶解的模糊地帶”。

在擺脫了具象與模仿之后,這些轉瞬即逝的、洶涌激蕩的世界在霧氣朦朧的表面與緊張的筆觸間搖曳著,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無限可能的視覺世界。

朱德群回顧展“朦朧的銀河”展覽現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