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泰特美術館 10 月攜兩大重磅新展回歸浦美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24-09-12

2024 年 9 月 10 日,浦東美術館舉行媒體探班日,率先揭曉兩大重磅展覽的面紗。今秋,延續(xù) 2021 年開館大展“光:泰特美術館珍藏展”所引發(fā)的全國熱議,浦東美術館與泰特美術館再度攜手,帶來全新大展“對話透納:崇高的回響”與“艾爾·阿納祖:紅月之后”。雙展將于國慶檔盛大開幕,為觀眾奉上一場難得的藝術盛宴,延續(xù)雙方深度合作的輝煌篇章。

正如陸家嘴集團副總經(jīng)理、浦東美術館公司董事長李旻坤現(xiàn)場所言: “‘對話透納:崇高的回響’與‘艾爾·阿納祖:紅月之后’不僅是浦東美術館與泰特美術館在跨文化合作中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標志著我們在探索藝術多樣性和全球文化交流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希望觀眾通過這兩場展覽,既能感受到透納在光影表現(xiàn)上的卓越造詣與超凡魅力,也能領略阿納祖用材料講述的人類與自然的復雜關系,體驗不同歷史與文化背景下藝術的共鳴。”

隨著館長的致辭結束,現(xiàn)場氣氛逐漸升溫。當日,媒體朋友們在現(xiàn)場搶先觀看了兩個展覽的精彩預告片,成為首批深入了解相關深度內容的觀眾。隨后,透納展覽的海報緩緩升起,隨后其他展覽的海報也依次展現(xiàn),見證了美術館空間的華麗轉變。透納的代表作 《為幽冥號捕鯨船歡呼,又是一條大魚!》 作為海報的視覺主打,充滿張力與力量。作品描繪了捕鯨者與巨鯨激烈搏斗的場景,象征著透納對“崇高”這一概念的深入探索。

作為十九世紀英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以其“朦朧”和“氤氳”風格著稱,擅長通過色彩的表現(xiàn)力和光線的駕馭力,捕捉自然的動態(tài)和力量。 透納將大部分作品遺贈給英國,現(xiàn)收藏于泰特美術館。泰特美術館更以透納的名字來命名一年一度的現(xiàn)代藝術獎——“透納獎”,來表彰當代藝術家對英國藝術的貢獻。2020 年,透納的肖像從數(shù)百個被提名的歷史人物中,經(jīng)過英國全國范圍內票選以及英國央行委員會決定,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印在英鎊紙幣上的藝術家。

“對話透納:崇高的回響” ,是泰特組織的同類題材展覽中的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以浦東美術館作為亞洲首站隆重啟幕,匯聚逾百組作品,其中約** 80 件為透納的油畫與水彩真跡,部分作品更是專程從倫敦直運抵滬,為中國觀眾獨家呈現(xiàn)。**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
《威尼斯嘆息橋、總督宮及海關大樓:正在畫畫的卡納萊托》
1833年展出,桃花心木板上油畫 511×816 mm
1856年英國接受的透納遺贈
© Photo: Tate

展覽將根據(jù)透納的創(chuàng)作主題劃分為 八個單元 ,覆蓋一樓和三樓展廳,貫穿其整個創(chuàng)作生涯。全面展示透納各個重要時期的藝術發(fā)展及創(chuàng)作風格變化, 大批首次亮相中國的透納作品將讓觀眾有機會近距離感受這位 “天才畫家”的非凡藝術魅力。 館內還將專門打造沉浸式空間,特別呈現(xiàn)泰特美術館為浦東美術館定制的透納紀錄片,帶領觀眾與透納一同踏上他筆下的旅程。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
《格勞賓登州的一次雪崩》
1810年展出,布面油畫 902×1200 mm
1856年英國接受的透納遺贈
© Photo: Tate

同時,展覽巧妙穿插了 十余位知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包括 凱蒂·帕特森(Katie Paterson)、理查德·朗(Richard Long)、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羅尼·霍恩(Roni Horn)、彼得·多依格(Peter Doig)和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等 ,與透納交相輝映,為“崇高”(sublime)這一誕生于 18 世紀的概念提供了21 世紀的詮釋,打造出亞洲首個透納與受其影響的后世藝術家們的對話展。

 凱蒂·帕特森 《全食》
2015年,印刷鏡面球,電機和燈 直徑: 82cm
此藝術品是為慶祝藝術委員會收藏成立75周年而購入的
©Alison Bettles 2017 Installation view Towner Art Gallery
Eastbourne Courtesy of the Arts Council Collection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 《你的雙重燈塔投射》 2002年
不銹鋼、木材、熒光燈、彩色濾光片 ( 紅、綠、藍 )、投影濾光片(白、黑)、控制單元
陳列尺寸: 3630×11540×6300 mm
2004年由泰特會員捐贈
©2002 Olafur Eliasson

 理查德·朗 《板巖圈》
1979年,板巖 直徑: 6.6 m
1980年由安東尼·德奧菲捐贈
©Richard Long.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24

此外,浦東美術館自 開館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裝置展“艾爾·阿納祖:紅月之后”也將同步開啟, 為觀眾提供一票多展的多元藝術體驗。 作為當今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加納藝術家艾爾·阿納祖(El Anatsui)曾在 2015 年第 56 屆威尼斯雙年展上榮獲終身成就金獅獎。此次展覽源自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的“現(xiàn)代委托”項目“艾爾·阿納祖:紅月背后”,展覽的開幕標志著該作品全球巡展的正式啟動,而浦東美術館作為其首展后的首個國際站點,意義非凡。

展覽將呈現(xiàn)艾爾·阿納祖的大型裝置作品,從尼日利亞收集的成千上萬個瓶蓋和金屬碎片進行手工揉捏、碾壓,并用銅線串聯(lián),使這些普通材料轉化為富有靈活性與張力的巨型雕塑。

展覽分為《浪》《世界》《墻》三幕 。其中,第一幕《浪》是專為浦東美術館量身打造,巧妙呼應美術館的建筑空間與地理位置。這也是浦東美術館首次在同一展覽中同時啟用入口大廳和中央展廳兩大空間,打造浸入式的觀展體驗。觀眾將可以在這些裝置作品之間自由穿行,感受材料與空間的詩意對話,體驗一段自由流動的藝術旅程。

在探班日當天,館長親自帶領媒體朋友們到一樓參觀阿納祖的裝置作品,并表示: “艾爾·阿納祖的作品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藝術的界限,該作品的獨特設計經(jīng)過重新構思,充分契合浦東美術館的空間特質,同時展現(xiàn)了藝術家對環(huán)境與藝術融合的深刻探索。” 隨后,媒體受邀移步至二樓,從特定視角欣賞第二幕《世界》——這件多層次的懸掛雕塑以其凝練而通透的結構,暗示了一系列松散的人類形象。這些懸浮的形象在動態(tài)中逐漸匯聚成一個地球的圓形輪廓,與月亮這一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相呼應。現(xiàn)場媒體也第一時間近距離觀看到作品的搭建與制作過程,親眼見證了艾爾·阿納祖裝置藝術的編織細節(jié),從構思到實現(xiàn)的轉變,展現(xiàn)了這一宏偉藝術裝置的誕生之旅。

“對話透納:崇高的回響”將于 10 月 1 日開幕,持續(xù) 至2025 年 5 月 10 日。 本次展覽由上海陸家嘴(集團)有限公司出品,浦東美術館與泰特美術館聯(lián)合主辦,由泰特國際合作高級項目策展人伊麗莎白·布魯克(Elizabeth Brooke)擔任策展人。 “艾爾·阿納祖:紅月之后” 將于 9 月 30 日開幕,持續(xù)至 2025 年 10 月 7 日 ,展覽由泰特國際合作項目策展人凱瑟琳·菲納蒂和展覽助理漢娜·卡森斯·馬歇爾管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