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觀云——邵泳水墨作品展(靜觀眾妙系列展之三)

開幕時間:2015-03-07 15:00:00

開展時間:2015-03-07

結束時間:2015-03-20

展覽地址:北京798藝術區(qū)中一街D05 見心會館

策展人:半點墨人

參展藝術家:邵泳

主辦單位:北京道東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

展覽介紹


前言

大千世界,紛繁各異,細品之間,各自生趣,但不知幾時,國人開始變得急不可耐,忙忙碌碌,只爭朝夕,現(xiàn)代環(huán)境,日益的工業(yè)化,電子化,網(wǎng)絡化,微博微信,一切從簡,一切惟快,。勤奮的國人被大干快上裹挾著拼命往前趕,時代的心態(tài),越來越急躁,我們快速的消耗著自己,消耗著資源,每天的生活變得焦躁不安又心安理得,漸漸的人們失去了慢的能力,品的優(yōu)雅,殊不知人生本是一段未知的旅程,每一個階段都有新的痛苦和顧慮,同而復始,生生不息,而每一段歲月也都有他的快樂和價值,只是需要我們有一顆平靜的心,放下虛妄的執(zhí)念,去品味生命的美好。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世界,靜觀眾妙,萬物生長,各自芬芳。靜觀眾妙是畫展,更是不同的景致,不同畫家用不同的筆墨,去詮釋他們眼中的各自不同,眾妙之妙在于不同的審美又有著不同的價值,這就是世間豐富多彩的緣由。更是我們不虛此生的意義所在。最后祈愿:靜觀眾妙不僅是個展覽,更是道東倡導的一種生活方式。

--半點墨人寫于見心會館12月26日

萬物如影

--關于邵泳的畫

程 征   張 渝/文

我不知道如幻卻又如住是否就是佛家的輪回,我只知道邵泳一直在轉著自己的法輪,法輪常轉中,有了他的作品--水墨青花系列。若以前世今生論,無論水墨,還是青花,都是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它們都不會,也不可能完全因為佛陀而存在。但是,因為佛的關系,所謂的“水墨青花”有了冥想、有了寂靜、有了潛流。而這“佛的關系”便來自邵泳--一個修佛而又畫畫的人。

邵泳信佛,也愛冥想。他究竟是哪一天冥想出了“水墨青花”這四個字,我不知道,也沒有必要知道。我只知道他的“水墨青花”是以“青花”之名行“水墨”之實。也就是說,從語言的技術本體看,邵泳的“青花”并未較邵泳或者他人的“水墨”做出更大的貢獻。然而,當邵泳將“水墨”置換為“青花”后,他偷換的不僅僅是概念,而是一條言語路經(jīng)。在這條路經(jīng)中,邵泳隱藏在孤獨的影子里。

詩人說,萬物如影子流過,天空展開。孤獨的“影”里,萬物是如何流過的,我們不得而知,但那豁然展開的天空卻為我們顯示了一種無夢無醒的深度:它雖然是青色的,卻是透明的,它蘊著一種無聲的期待,“并且從云氣中,不知哪里,飄來了一聲清脆的鳥啼。”邵泳的畫便具備這樣的深度--清脆的鳥啼總是不知來自何處。

當然,因為這聲“清脆的鳥啼”,邵泳的作品便在當代畫壇有了異樣的形象:水質的蓮胎中,愛和夜守住靜默。

由此入手,我很容易地讀到了邵泳作品中的第一層語意:自許。

表面上看,邵泳是那種把自己低到塵埃里的人,但邵泳的骨頭是硬的。在寂靜的語境里,他表達的不是孤寂,而是孤寂的堅強或堅韌。也正是在這堅強或堅韌里,邵泳拉開了自己與當代畫壇另一位以佛事入畫的畫家姚鳴京的距離。當姚鳴京還在刻意地思索佛的禪悟及其形式時,邵泳卻把自己躲在了佛的影子里。略感遺憾的是,邵泳的躲避還是有些不夠徹底,如果他能夠在自己的畫面中去除所謂的佛象而只留下佛的意味,也許他的作品會更加純粹。其實,佛不是一種形象,甚至一種儀式,而是一種意念。緣于這一理念,邵泳有了自己關于青花的堅持。

邵泳作品的第二層語意便是澄懷味象。他的“澄懷”不似古人那樣營造一個可居可游的清幽之境,而是在神話般的迷霧里感悟萬物的聲音。宗炳說:“神本無端,棲形感類,理入影跡。”在邵泳的眼里,萬物如影。只有萬物在影里,物的嘆息才能透過他的皮膚進入體內,他在寂靜中聆聽物的聲響。因此,邵泳澄懷味象的“象”便不是某種形象,而是聲響,也就是所謂的天籟吧。這里,邵泳再次突出了自己在當下畫壇的意義,那便是他對于傳統(tǒng)的態(tài)度以及繼承的方式。在邵泳那里,繼承不僅僅是為了傳遞,而是為了超拔。他之從“形”到“聲”的轉變就是這種超拔。

由于邵泳的創(chuàng)作主題往往只是一縷情思,一個幻想,一種心情或一次強烈地內心感受,所以他的作品圖式便突出的不是結構,而是語言,所謂的青花便成了一個明顯的標志。在這一標志里,永遠的青花不是回憶而是深度。深陷其中且又不能自拔的我們有了陶醉。于是, 經(jīng)過青花,陶醉(欣賞)成為一種物質。

古人說:“道在練神”。自視甚高的邵泳當然也要練神,但是他的練神有內、外兩種路經(jīng)--自許與外設。如果說向內的“自許”促使邵泳走向了莊子的“心齋”、佛家的禪寂;那么他的外設(設色),也就是說他的“青花”則是他以色媚道的又一孔道。邵泳之前的所有繪畫,都是以形媚道的,但從邵泳開始,有了以色媚道的事實。雖然這一事實由于邵泳的當下創(chuàng)作還顯得不夠堅實,但它畢竟指出了一個方向。

那么,邵泳的以色媚道是否就舍棄了形象呢?沒有。這也是我們看到的邵泳作品中依舊存有苦心孤詣的形象的原因所在。因此,“以色媚道”的邵泳并未廢了古人“以形媚道”的路,他在堅持“以形媚道”的同時,強化了“以色媚道”的途徑。當然,由于強化,“青花”便成了一種“道”的堅持,成了一種品牌的形象。

萬物如影,方能如幻如住,方能氣象萬千。由于閱歷,由于禪悟,當然也由于積累的原因,他目前作品的氣象還有單一之嫌。這單一的根源是以色相代墨相,還是以青色代五色,是開拓,還是挑戰(zhàn),都要讓邵泳去尋求答案。他的水墨青花意義與風險同在。但他的堅持與努力還是讓我想起了一段詩,我想把這段詩送給天下可以會心的人并以此結束本文。詩句如下:

睜不開眼的屋子,是沒有燈的臉

對上帝的祝福

是雙手的疊合?

靜靜地,這盤旋腦海的世事

頃刻已被另一盞燈揮滅

像一股清香,在必然的風中消亡。?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