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一本收藏西方當代藝術的工具書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邱家和 2009-02-28

  張奇開(左)卡塞爾文獻展資料館館長(右)

  

  文獻展圖書封面

 

  從張奇開的學術專著《西方現(xiàn)代藝術視覺文本——卡塞爾文獻展(1955-2007)》說起

  

  年初,在旅德藝術家張奇開的上海頂層畫廊的個展上,記者有幸見到了由張奇開著作,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專著《西方現(xiàn)代藝術視覺文本——卡塞爾文獻展(1955-2007)》。由心而論,該書對于研究和收藏西方當代藝術的有心人來說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書。

  

  資料價值最顯而易見

  該書最突出的是其資料價值,作者圍繞被譽為國際當代藝術首席大展的德國卡塞爾文獻展,用972頁的篇幅、數(shù)百萬字的文字介紹和兩千多幅圖片,對已經舉辦的十二屆文獻展逐一作了系統(tǒng)介紹,并附有大量的文獻資料,不愧為“西方現(xiàn)代藝術視覺文本”。

  書中,對每一屆文獻展,作者都用專業(yè)的眼光作了概述,同時又系統(tǒng)介紹了每一屆文獻展的展覽主題、展覽理念以及策展人,還附有每屆文獻展的重要文獻、媒體評論、圖錄、展區(qū)平面圖以及藝術家名單。作者還專門制作了兩個相關的資料:“1945年后國際藝術事件年表”與“中國藝術與卡塞爾文獻展相關活動年表”。此外,作為卡塞爾文獻展的一個自我總結,文獻展的主辦方還在2005年舉辦了“卡塞爾文獻展50年——移動的檔案館”的專題展覽,而這個展覽有機會引入中國,先后在重慶與上海舉辦,書中也附錄了相關的資料,尤其是在兩地舉行的學術活動的文字記錄。

  

  作者的獨特身份和經歷鑄就該書

  該書更值得關注的,是作者獨特的身份及其與文獻展的特殊關系:作為旅德藝術家,作者對文獻展的興趣與一般的學者有所不同,其寫作動機是在親身經歷與現(xiàn)場觀摩的基礎上聯(lián)系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形成的。

  作者本人從1992年的第九屆文獻展開始,連續(xù)4屆現(xiàn)場觀摩了文獻展,還在2002年在第11屆文獻展的開幕式上和幾位藝術家組成了一支“中國工農紅軍的隊伍”,實施了“國際新長征——穿越歐洲”的行為藝術計劃,與文獻展發(fā)生了正面遭遇被引起西方媒體的廣泛報道。

  更有趣的是,作者在為該書2005年專程去德國搜集資料時,在卡塞爾觀看了文獻展50周年紀念展“移動的檔案館”,又看到了一本紀念第五屆卡塞爾文獻展策展人塞曼的畫冊,其中有一張“收租院”的照片,記錄了他當年一個未完成的心愿——邀請“收租院”參加卡塞爾文獻展。作者向文獻展資料館館長提議,讓回顧展到遙遠的中國,在“收租院”的創(chuàng)作之地與“收租院”并列展出,并最終促成了此事,使國內藝術圈與普通觀眾,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文獻展,也給該書平添了許多精彩的內容。

【編輯:姚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