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故事,源于圖像的各種可能

來源:東方早報(上海) 作者:徐佳和 2009-05-03

藝術家大衛(wèi)·克拉爾博參展影像作品

艾德里安·布勞威爾的名作《酒吧里的老人》


  近日正在上海美術館進行的“圖像的故事——安特衛(wèi)普古典及新時代大師”帶來的是來自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市一些重要博物館和皇家美術館、已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帕拉?。饒D斯博物館/印刷廠,以及緊跟藝術及圖像文化發(fā)展脈搏的當代美術館(MuHKA)的一批藝術品。安特衛(wèi)普市在歷史上、在當代都是顯赫的圖像發(fā)展中樞,長久以來一直在開發(fā)圖像的各種可能。


  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及荷蘭周圍地區(qū)的當代藝術經常向世人呈獻一些難以復制、必須直接體驗的非凡圖像或影像。它們令人想起當地的古典繪畫大師。


  大師們的杰作在此最有象征性的,或許莫過于本展覽最先映入參觀者眼簾的、名為《酒吧里的老人》的一幅小畫。其創(chuàng)作者為17世紀藝術大師之一——艾德里安·布勞威爾(AdriaanBrouwer)。《酒吧里的老人》只追尋海上的泡沫,畫作著眼于人所不見的小事件、戲劇性的平凡事物、各種體驗的真實性。


  參展藝術家大衛(wèi)·克拉爾博(DavidClaerbout)有一段錄像,呈靜止影像形態(tài),內容顯示一個小女孩和一個男子坐在一棟房子的陰影中。影像唯有在訪客到來時才會移動:女孩將視線轉向訪客,不一會兒卻又回過頭去,仿佛訪客并不存在。路克·圖曼斯(LucTuymans)以最蕭索的色彩畫出了最平凡不過的村莊,用意隱晦;在寂靜中與畫中村莊交接,也正因為這樣的寂靜而能感受到它跳動的歷史。


  據安特衛(wèi)普當代美術館(MuHKA)館長巴特·德巴爾介紹,在西方文化史上,由于公元1347年大瘟疫的緣故,加上西方思想新紀元的降臨,人們轉而以更傾向于以人類為中心的視角來看待世界,視覺藝術隨之在歐洲經歷了重大的嬗變。這股潮流在兩個地區(qū)平行發(fā)展:一是歐洲南部的意大利,一是意大利人稱呼為“法蘭德斯”的北部地區(qū)。后者,同樣是觀察現實世界,大多依循名家的觀察角度以及新繪畫技法的發(fā)展。假如我們可以說那里是當代大眾傳媒圖像的發(fā)源地的話,那它在圖像傳播方面也逐漸扮演了同等重要的角色。


  16世紀安特衛(wèi)普藝術市場的發(fā)展,于國際市場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諸多圖像在有史以來沒有供其發(fā)揮功能的具體地點的情況下第一次被帶入市場。這樣一種嶄新的“自由市場”,以圖像使用者為第一位。另一方面,法蘭德斯文化產品在現代早期安特衛(wèi)普的銷售活動也擴展到歐洲各地,面向廣大市場的新品類如風景畫、靜物畫、道德說教畫、風趣畫等等一一出現。


  我們可以把圖像的這種可銷售性視為大眾傳媒的濫觴,并且因而還可以再進一步指出:真正意義上的“圖像”恐怕正是初創(chuàng)于此時此地。


  在今日的世界,能充分體驗到人被圖像淹沒的狀況。來自同一個地區(qū)的藝術家,曾經是催生大眾傳媒的重要因素,而如今他們當中卻有許多人故意與大眾傳媒拉開距離。


  他們針對圖像別開進路,探究其界限何在,引領我們對圖像產生更高認識。這些探索者跟他們在十六七世紀的先輩一樣,特別注意尋常風月、微不足道的事物,告訴我們細微得近乎不存在的東西正是一切。
 

【編輯:海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