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大師與杰作:印象派奠基之父莫奈的絢爛一生

來源:佳士得 2023-11-03

克勞德·莫奈(1840-1926) 《日本橋》,約1918-1924年作。此作于2019年5月13日在佳士得紐約以12,760,000美元成交

奧斯卡-克勞德·莫奈 (Oscar-Claude Monet) 1840年11月出生于巴黎,他的“睡蓮”系列享譽全球,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曾這樣說:“莫奈只有一雙眼,但那是何等厲害的一雙眼!” 藝術評論家Alastair Smart 于本文深入探尋這位印象派奠基之父的絢爛一生,欣賞佳士得印象派及現(xiàn)代藝術過往拍賣會售出,以及即將上拍的藝術家巨作。

童年畫作備受注目

莫奈5歲時跟隨家人移居諾曼底的勒阿弗爾,父親在當?shù)亻_設了一間雜貨店。在學校時,莫奈因為將老師畫成漫畫人物而無人不識,不久后他更開始在漫畫中描繪勒阿弗爾的知名市民,因此成為鎮(zhèn)上家傳戶曉的人物。每逢星期日,他更會在畫框店的櫥窗展出畫作。

克勞德·莫奈(1840-1926) 《睡蓮池》,約1917-1919年作。油彩 畫布,100.1 x 200.6 cm.。估價待詢。此作將于11月9日紐約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中呈獻

巴黎求學時與彼埃·奧古斯特·雷諾阿同住

莫奈立志成為藝術家,于是回到巴黎,加入瑞士大師夏爾·格萊爾(Charles Gleyre)的工作室。當時莫奈的生活艱苦,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他與同窗彼埃?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共住一室,只吃豆子充饑。二人更商議好每逢裸體模特兒抵達工作室前才會煮食,因為剛好要點起火爐取暖。

 猛烈抨擊巴黎沙龍,但于1865年展出的作品卻大獲好評

莫奈極力抨擊巴黎沙龍(法國官方資助的年度藝術展覽),視之為守舊過時的活動。但為了討好不太情愿資助他修讀藝術的姨母瑪麗-讓娜(Marie-Jeanne),他在1865年向巴黎沙龍?zhí)峤涣藘煞>白髌?mdash;—《低潮時的海威》(La Pointe de La Hève at Low Tide) 和《翁佛勒的塞納河口》(Mouth of the Seine at Honfleur)。

兩幅作品均大獲好評,《美術公報》雜志的藝評家寫道:“不得不提一位藝術新星的名字。莫奈先生大膽的視角和吸引目光的能力…是他最大的優(yōu)勢。”

克勞德·莫奈(1840-1926)《挪威桑德維肯的雪景》,1895年作。油彩 畫布。73.2 x 92.2 cm.。估價:美元 2,500,000 - 3,500,000。此作將于11月9日紐約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中呈獻

莫奈為創(chuàng)作歷遍風霜雨露

莫奈堅信藝術必須充滿生機、捕捉當下,而且直接受大自然啟發(fā),因此必須到戶外作畫(法語為“en plein air”),而非在畫室創(chuàng)作。這種信念后來成為印象主義的重要教條(有賴于1841年發(fā)明的便攜金屬管裝油彩)。據(jù)說莫奈曾在零度以下的氣溫外出作畫,身穿三件大衣,帶上熱水瓶浸泡雙腳,胡子都結成冰。

一名記者在寒冬偶遇莫奈后寫道:“那天冷得石頭都要裂開。我們看見了一個暖腳套,接著看見一個畫架,然后有一位身穿三件大衣、戴著手套、半塊臉都凍僵了的先生,他就是正在研習下雪效果的莫奈先生。”

熱愛英國

1870年法國與普魯士開戰(zhàn),莫奈亦前往倫敦逃離戰(zhàn)火,后來更經常穿梭英倫海峽,與英國貴族聚餐,更愛上品茗和粗花呢布料。他亦喜歡到訪英國國家美術館,欣賞康絲塔伯 (Constable) 的風景畫和特納 (Turner) 的海景畫。

克勞德·莫奈(1840-1926)《霧中的滑鐵盧橋》,1899-1904年作。油彩 畫布。65.2 x 100.7 cm.。此作于2022年6月28日在佳士得倫敦以30,059,500英鎊成交

在莫奈的書信中,他談及自己對英國天氣深感著迷。1901年2月,他驚嘆道:“對畫家而言,沒有比英國更驚奇的國家了!” 但由于倫敦的天氣變幻莫測,莫奈經常被逼回到吉維尼完成倫敦的畫作,在畫室中修改和完成作品。

經常繪畫塞納河,并認為塞納河永遠“充滿新鮮感”

莫奈鐘愛泰晤士河,特別是煤煙在河上形成絢爛云霧的日子。在倫敦時,他會入住沙威酒店的豪華套房,確保能飽覽泰晤士河的美景。

而對莫奈而言更有重要意義的則是塞納河,他不斷回歸這一主題創(chuàng)作。“我一生都在畫塞納河,每一時刻,每一季節(jié)。我從未對它厭倦:對我來說塞納河一直是新鮮的。” 莫奈在塞納河系列畫作中探索光線的效果,這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題。

克勞德·莫奈(1840-1926) 《拉瓦古的塞納河》,1879年作。油彩 畫布。45.4 x 61 cm.。估價:美元 600,000 - 800,000。此作將于11月11日佳士得紐約印象派及現(xiàn)代藝術日間拍賣中呈獻

今天,塞納河畔的阿讓特伊飛地被奉為印象主義的誕生之地。在莫奈移居阿讓特伊時,那是一個充滿生氣的城郊,離首都僅11公里。隨著馬奈(Manet)、雷諾瓦、西斯利和卡耶博特(Caillebotte)等新派畫家相繼來到這里,小鎮(zhèn)便成為新繪畫派的集中地,他們敢于顛覆傳統(tǒng)巴黎沙龍的常規(guī)。

雖然莫奈在阿讓特伊嘗試了多種題材,但塞納河仍是他最大的靈感來源。在1872至1875年,他為這段塞納河繪畫了50多幅畫作。

印象派畫家原本名為 “無名畫家”

莫奈與友人雷諾阿、西斯利和德加(Degas)一樣,反對沙龍對藝術家的諸般制肘,于是在1874年成立 “無名畫家、雕塑家與雕刻家社團”,以合作社形式獨立展出藝術家的作品。社團的畫作銷情欠佳,畫展訪客也寥寥可數(shù),但仍被視為重要盛事。

莫奈曾展出5幅油畫,包括描繪勒阿弗爾晨曦的《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對畫展評價負面的路易·勒魯瓦(Louis Leroy)利用該畫的標題借題發(fā)揮,稱參展的畫家均是“印象畫家”。這個稱號自此一直流傳下去,但當中的負面含義很快消失。

具備影響火車班次的能力

一眾印象派畫家響應埃米爾·佐拉(émile Zola)和夏爾·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等作家的號召,繪畫現(xiàn)代題材。十九世紀中的巴黎正值變革之時,曲折的中世紀窄巷變成寬廣的新式大道,鐵路亦蓬勃發(fā)展,莫奈更對蒸汽引擎的視覺效果尤其著迷。為此,他曾多次說服圣拉扎爾火車站的站長延遲開出列車,讓他能把握時機畫下佳作。

克勞德·莫奈(1840-1926) 《陽光下的圣拉扎爾火車站》,巴黎,1877年作。61.3 x 80.7 cm.。2018年5月8日于佳士得紐約以32,937,500美元成交

在遷往吉維尼后,莫奈揚言:“我現(xiàn)在除了繪畫和園藝外,一無是處。”

1883年,莫奈為尋求更平淡的生活,與家人移居巴黎以西50英里的吉維尼村。他聘用六名園丁打理大花園,同時也喜歡親自下田耕作。他的花園開滿牡丹花、天竺葵、三色堇和黃玫瑰,爭妍斗麗。

克勞德·莫奈(1840-1926)《綻放的睡蓮》,約1914-1917年作。油彩 畫布。160.3 x 180 cm.。此作于2018年5月8日在佳士得紐約以84,687,500美元成交

1884年4月,莫奈結束了為期三個月的意大利里維拉繪畫之旅,他隨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幾乎完全以吉維尼花園周邊的景色為主題。“我很開心能夠在這美麗的景色中工作 ,但我的心一直留在吉維尼。” 藝術家在海外時如此寫道。

莫奈最有名的園藝成果是打造了一片完整的水景庭園,偌大的睡蓮池上修建了一道日式拱橋,四周柳樹圍繞。莫奈更在這里繪畫約250次。

克勞德·莫奈(1840-1926)《布吉瓦爾的塞納河》,1870年作。油彩 畫布。40.3 x 73.4 cm.。估價:美元 800,000 - 1,200,000。此作將于11月11日在紐約印象派及現(xiàn)代藝術日間拍賣中呈獻

1908年9月,莫奈與妻子艾麗斯 (Alice) 接獲一項突如其來的邀請,動身前往威尼斯。當時68歲的莫奈自二十世紀初多次游覽倫敦后,已鮮少離開吉維尼,并醉心創(chuàng)作《睡蓮》系列。

在吉維尼居住期間,莫奈專注觀察蓮花池庭園的斜面,并只繪畫浮在水面的蓮葉。威尼斯讓他暫時離開這個微觀的世界,讓他能欣賞建筑物上的光影舞動,以及水面上的倒影。

 如保羅·塞尚所言:“莫奈只有一雙眼,但那是何等厲害的一雙眼!”

莫奈的干草堆畫作 (Meule) 來自1890至1891年的冬天,是他截至當時難度最高的作品。在系列的25幅畫作中,幾乎每一幅作品的色調、筆觸和氛圍效果都各不相同。

莫奈在吉維尼的花園內豎起畫架,遠眺西面或西南方塞納河岸的山丘。當?shù)氐霓r夫在收割后會將麥稈捆起堆成圓錐形的干草堆。這些干草堆代表農民辛勞的成果,亦象征他們對未來的盼望。

莫奈和與他的畫商杜杭·胡埃(Durand-Ruel)于1891年5月展出了15幅《干草堆》作品,好評如潮。及至年底,他的畫室只剩下兩幅《干草堆》作品,其余已悉數(shù)售出。2016年11月,佳士得紐約拍賣莫奈的《干草堆》(1891年作),以81,447,500美元的高價刷新莫奈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后來,戴維·洛克菲勒夫婦珍藏的《綻放的睡蓮》(Nymphéas en fleur) 于2018年5月拍賣,最終以84,687,500美元成交,再次刷新紀錄。

克勞德·莫奈(1840-1926) 《干草堆》,1891年作。油彩 畫布。72.7 x 92.1 cm.。2016年11月16日于紐約以81,447,500美元成交

莫奈透過這批畫作嘗試捕捉絢麗日光流瀉的視覺體驗,他在1890年10月向身兼藝評人的友人古斯塔夫·格夫雷(Gustave Geffroy)解釋個中難度:“我探究得越深,越明白要很多工夫才能達到我追求的東西——瞬間性,畢竟光線滲透每個空間。”

莫奈極度執(zhí)著于重現(xiàn)光線的閃亮效果,保羅·塞尚對此表示:“莫奈只有一雙眼,但那是何等厲害的一雙眼!”

先后失去兩任妻子、心愛的兒子,最后更不幸失明

莫奈的第一任妻子卡密爾(Camille)在1879年逝世,享年32歲,而第二任妻子艾麗斯在1911年離世,愛子讓(Jean)則在1914年早逝。當時,莫奈被確診雙眼白內障。許多觀察者認為莫奈后期的作品越發(fā)抽象,全因眼疾所致;他在這個時期的作品顏料更厚,也更喜歡使用奇異的色調。

 贈予祖國的禮物 — 莫奈最大型的畫作 (“和平紀念碑”)

1918年11月12日,亦即簽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停戰(zhàn)協(xié)議后翌日,莫奈決定要創(chuàng)作“和平紀念碑”,當中包括多幅各高2米的巨型睡蓮畫作,并將之獻給法國。法國總理喬治·克列孟梭 (Georges Clemenceau) 同意這批畫作將會在巴黎杜樂麗花園的橘園美術館展出。

莫奈逝世后不久(1926年卒,享年86歲,死于肺纖維化),橘園美術館便展出系列中的8幅作品,至今仍然屹立館中。

克勞德·莫奈(1840-1926) 《弗特伊附近的塞納河畔》,1881年作。油彩 畫布。58.4 x 78.7 cm.。估價:美元 1,500,000 - 2,500,000。此作將于11月11日在紐約印象派及現(xiàn)代藝術日間拍賣中呈獻

后期畫作舍棄了印象主義的標準

年輕時的莫奈致力捕捉轉瞬即逝的光線和色彩,貫徹印象派刻劃自然瞬間的觀念。但他在晚年繪畫的作品,卻對大自然進行沉思。若說他早期的印象主義角度穩(wěn)定而鮮明,睡蓮作品則反映他轉至更為沉浸體驗式的風格。

在這些作品中,橋梁或地平線等傳統(tǒng)題材一概消失。正如立體主義挑戰(zhàn)人物在空間中的傳統(tǒng)觀念,莫奈的晚年作品亦展示對透視法的大膽重新思考。

本文作者:Alastair Smart


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

11月7日 晚上7:00 (紐約時間,下同)

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

11月9日 晚上7:00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