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秦思源:“85新潮”不該被遺忘

來源:《廣州日報》 2007-12-13
一部西方藝術史+一部中國藝術史↓放進攪拌機攪拌↓變成紙漿

  廣州日報記者:您所了解的“85新潮”運動,能否簡單介紹下,“85新潮”展覽的策展以及展出過程?

  秦思源:“85新潮”運動是中國當代藝術的誕生,這并不是第一次有中國藝術家做當代藝術,而是第一次把中國藝術史不可逆轉地改變了方向的運動,是中國當代藝術的第一個運動。那時候的藝術家有激情有理想的看待未來。而尤倫斯夫婦的收藏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而費大為作為“85新潮”運動的策展人,也是85運動的當事人,推動策劃這個展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中國當代藝術在全世界比較火熱的情況下,“85新潮”運動是一個被遺忘的時代,沒有人關注和介紹這個運動是一大空缺,而我們希望彌補這個空缺,這個展覽讓別人對于中國藝術史上的這個時代有所認識,開始討論那些作家、作品以及那個時代的意義。

  另外,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推出這個展覽,不是為了懷舊也不是為了回顧歷史,而是為了研究當下的問題。

  《天書》:雕刻1000個不存在的文字

  廣州日報記者:能否結合“85新潮”運動中的一些作品,談一談那個時代的藝術家以及他們的作品的特色?

  秦思源:每個觀眾在進入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時候都能夠看到徐冰的作品《天書》。他考慮的是文化根源和藝術家本人的關系,中國文化本身就受到這個藝術家通過其作品的審問。

  徐冰是一個受過良好專業(yè)版刻訓練的藝術家,他花了4年左右的時間雕刻了1000個不存在的文字,印成了卷軸和100本書,在4年當中能夠完成這樣的工作本身就不容易。由于他所雕刻的文字誰也看不懂,因此,大家將他的作品稱為《天書》。通過不存在的文字,讓人們思考什么是中國文化的根源,他在否認同時又在承認中國文化,這其中有許多哲學的含義。

  它的形式是100%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形式,但是這種想法又來源于西方觀念藝術,并對中國文化有疑問和改造的態(tài)度,是中西方文化一個非常徹底的結合。

  廣州日報記者:如何看待他們思考的問題、他們的藝術以及作品?

  秦思源:即使是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也在相互對話和撞擊。當時的藝術家們很困惑,因為在當時的中國,要么是傳統(tǒng)的油畫,要么是傳統(tǒng)的國畫,當時大批的西方書籍通過進口進入了這些藝術家的視野,他們感受到了沖擊,有許多問題要反省和重新思考。中西文化的關系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許多藝術家用自己的作品進行探索,比如楊詰倉,他用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材料語言,和西方抽象語言進行結合,并用抽象語言表達許多東方的東西。再比如,陳箴,他用純粹的視覺語言來表達氣的原理。

  很多藝術家也在思考中西方文化的問題,比如黃永砯,他沒有用中國的視覺文化語言來表達對這個問題的探討,當時很多人都在討論是東方的文化好還是西方的文化好,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他直接把西方藝術史和中國藝術史放在了一部攪拌機里,充分攪拌兩分鐘便成紙漿后,放在托盤里展示,作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回答。

  “85新潮”運動是藝術上的一場大的變革,藝術語言上的變革?,F(xiàn)在,人們都知道了,對于藝術和文明史沒有唯一的答案的。首先我們要忘記以前習慣的對于藝術家的態(tài)度,拋棄美術館和博物館讓人們形成的固定的對于藝術的習慣、態(tài)度和這種權威,很多藝術家或機構后來都發(fā)現(xiàn),他們所承認的藝術家不是大師,他們不承認的藝術家后來成為了大師,比如凡·高。

編輯:葉曉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