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在傳統(tǒng)藝術中尋找突破 走近格哈德·里希特(圖)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 2008-11-21

      在2008北京奧運會即將舉辦的日子里,中國和世界的交往更加密切,各種國際性的文化交流活動蓬勃地展開,而在豐富的國際文化交流項目中,“格哈德·里希特藝術展”是第一個從國外到北京的藝術家大型個人展覽,這既是中德文化交流新的成果,也是中國美術館和德國德累斯頓國家藝術博物館等多家藝術機構以及里希特本人合作的成果。

      作為當代世界久負盛名的藝術家,里希特在他的藝術生涯中以不懈的探索精神提出并解決了許多當代藝術發(fā)展面臨的新課題,從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種影響也相當程度地反映在中國藝術之中,許多年輕的中國藝術家從他的創(chuàng)作中獲得啟發(fā),盡管許多信息只來自于圖像的資料而非原作??梢哉f,在他的展覽和他本人來到中國之前,中國藝術界已經認識了他并與他的藝術神交已久。一個文化交流項目倘若建立在一種業(yè)已積累的文化接受的基礎上,它產生的效果就不僅僅是期待的欣喜,而且將構成深度的理解和真正的學術對話。

      里希特是20世紀后半葉,國際藝術界屈指可數的大師級畫家之一。很長時間以來,他堅守在繪畫的領域并致力于在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中尋找新的突破,也即繪畫義涵的更新與繪畫語言的拓展。毫無疑問,這個課題是整個人類藝術進入現代社會時段特別是后工業(yè)化時代面臨的新課題,對于已經擁有從古典形態(tài)向現代形態(tài)發(fā)展歷史的西方藝術來說,更是一個艱巨的課題。里希特的突出貢獻在于他首先在繪畫的抽象與具象兩個不同的繪畫體系之間找到了結合點,在傳統(tǒng)的再現性繪畫中融入了抽象性繪畫的語言,使得繪畫內容的可辨性與繪畫形象的多義性達到了一種新的結合。這種努力的結果不是使繪畫回到傳統(tǒng)的概念之中,而是獲得了自我特征新的確認。在這個意義上,他如同一位哲學家,為繪畫找到了新的本體。

      在攝影已經相當普遍地對繪畫形成影響的時代,特別是在錄像、電影等“動態(tài)影像”對繪畫構成直接沖擊的時代,里希特以超乎尋常的膽識與睿智面對圖像世界的紛亂,通過吸收攝影、錄像和電影的語言優(yōu)長,創(chuàng)造了屬于他的藝術最鮮明特征的“跨媒介繪畫”或“虛像繪畫”。在這種新的繪畫樣式后面,與其說是一種關于繪畫的方式,不如說是一種關于繪畫的態(tài)度。他在繪畫可能終結的時代為繪畫突出各種圖像的重圍辟開了生路,從而啟發(fā)人們恢復對繪畫的信心。

      從里希特的藝術創(chuàng)造中,還可以看到德國藝術在20世紀后半葉重新建立起來的民族文化屬性。在他的藝術中,充滿了一種尊重日常經驗又超越表象再現、注重精神內涵的德國藝術傳統(tǒng),充滿了一種在多樣的媒介邊界地帶構建繪畫新的價值的探尋,也充滿了視覺文化可能獲得的新的社會性與現實性。在具象與抽象、繪畫與新媒介、藝術性與社會性的關系這些問題不僅在西方藝術同時也在中國藝術面前存在的時代,他的藝術不僅在西方藝術界獲得普遍贊譽,也深值我們中國藝術界所研究。 
 

【編輯:賈嫻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