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Fotografiska 展覽現(xiàn)場| 河流故事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24-04-01

河流,在中國文人畫中,是體現(xiàn)“山水”關系的重要元素。同時也恰如其分地象征了人類頭腦中流淌的無數(shù)思想和情感,以及我們體驗、遺忘、回憶和想象的能力。本次展覽《河流故事》由法國策展人零零(Victoria Jonatha)策劃,于2024年3月29日 至 2024年6月23日在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匯集呈現(xiàn)來自藝術家莊輝(Zhuang Hui)、陳秋林Chen Qiulin)、秋麥(Michael Chemey)、塔可(Sui Taca)、程新皓(Cheng Xinhao)的影像作品。這五位藝術家使用影像捕捉中國近三十年來的河流景觀,并且從過去的文學作品中汲取靈感——無論是歌頌三峽風景的詩歌 ,傳統(tǒng)戲曲《霸王別姬》,《山海經》,《詩經》,還是云南民歌。通過攝影,五位藝術家都以介于寫實與詩意之間、介于對河流的描繪和對自身主觀性的探索之間的視角,見證了過去幾十年景觀的變遷。

通過以身體性的方式參與作品創(chuàng)作,五位藝術家跋涉山水數(shù)百或數(shù)千里,或對河流景觀進行長達數(shù)年的持續(xù)關注。他們?yōu)樽髌分贫ū硌菀?guī)程,并或多或少地在作品中扮演主體角色。與山水畫傳統(tǒng)一樣,人的形象幾乎不存在于他們的作品中。例如,莊輝拍攝了三峽即將被大壩淹沒之前,人類活動留下的痕跡,這些照片在多年后與大壩建成后的景象形成對比。程新皓則在一首怒族民歌的熏陶下,創(chuàng)作了“動態(tài)照片”。作品中他佇立在昔日怒江流域的主要通道茶馬古道之上,重新將這條高速公路興建后被遺忘的古道帶到人們的眼前。秋麥將自己的照片印在傳統(tǒng)卷軸上,利用數(shù)字技術制造幻象,試圖在當今的風景中尋找漢宋時期繪畫中的風景的痕跡。2500年-3000年前中國最早的詩歌在黃河流域腹地誕生,通過拍攝當今黃河流域的風景,塔可的作品與中國早期詩歌之間建立起了一種無形的聯(lián)系,追溯了這些詩歌的源泉。最后,陳秋林采用了碎片化的視覺風格,畫面中呈現(xiàn)她家鄉(xiāng)長江岸邊建筑工地的紀實場景,也有傳統(tǒng)戲曲中色彩斑斕、翩翩起舞的剪影,江水則象征了一對戀人的分離。

《東經109 ° 88 ,北緯31 ° 09 。三峽大壩打孔圖》,微噴印刷,30張黑白照片,每張照片的尺寸: 93.6 x 63.6厘米, 1995 © 莊輝

《無題 n ° 3》 ,藝術微噴,哈內姆勒攝影純棉硫化鋇相紙,94 x 126厘,2005  ©?陳秋林 / 千高原藝術空間

塔可,《詩山河考 - 敝笱》,2011

Sui Taca, Odes - By the East Pond, 2010

攝影賦予人類同時談論過去和現(xiàn)在的能力。五位藝術家——莊輝、陳秋林、秋麥、塔可、程新皓創(chuàng)作的圖像,既參考了藝術和文學中描繪風景的傳統(tǒng),同時也呼應了當代工業(yè)化和全球化進程中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影響的關注。在個體自身與廣袤時空之間,“河流故事”通過不同視角探索過去幾十年間景觀變遷,并為我們提供空間思索未來。


關于策展人

 Victoria Jonathan(1985 年出生于巴黎),中文名零零,是一位法國策展人,也是巴黎和北京藝術咨詢公司Doors 門藝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她作為聯(lián)合藝術總監(jiān)指導了廈門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2017-2019) ,并創(chuàng)立了第一個中國女性攝影師獎項。她最近的策展項目包括:中國攝影師馮立和羅洋在巴黎的個展(巴黎圣日耳曼攝影節(jié),2021年);關于陶瓷和奇石收藏等藝術傳統(tǒng)在當代的重新詮釋的展覽,展出劉建華、展望、Noémie Goudal、Charlotte Charbonnel 等的作品(之禾文化空間,巴黎,2021 年);展覽“東流不作西歸水——攝影師的中國河流觀察”(瑞米耶日修道院 ,諾曼底印象派藝術節(jié)項目之一,2020);雷磊在阿爾勒國際攝影節(jié)上的裝置作品( 2019);展覽“星星美展1979年-2019年 – 中國當代藝術的先驅者們”(法中之家,巴黎,2019)。她對藝術與集體記憶之間的聯(lián)系特別感興趣。她曾在國際藝術和攝影場所( 歐洲攝影之家、巴黎的Asia Now 藝博會、突尼斯的 Jaou Festival 、印度的欽奈攝影雙年展)發(fā)表演講。她是圣日耳曼攝影節(jié)(巴黎)的組委會成員。

關于藝術家

 莊輝(1963年出生于甘肅?。┦且晃挥^念藝術家,主要通過行為藝術、攝影和裝置來表達自己。他的父親是甘肅的一名流浪照相師,他從小受到攝影師父親的影響。高中畢業(yè)后,除了在工廠的工作之外,他自發(fā)與鄰居學習油畫。莊輝從1990年代初開始進入先鋒藝術圈,并創(chuàng)作了他的第一個行為藝術。他在1990年代后期因其創(chuàng)作的工人,學生和公民群體的畫像而廣為人知。他的作品近期曾在常青畫廊(北京)、UCCA沙丘美術館(北戴河)、烏鎮(zhèn)當代藝術邀請展(烏鎮(zhèn))展出……莊輝在中國獲得高度認可,同時也參加了世界各地的展覽,包括赫尚博物館和雕塑園(華盛頓);德國弗柯望博物館(波恩)、余德耀美術館(雅加達)、斯瑪特藝術博物館(芝加哥)、國家美術館(博洛尼亞)和里昂當代藝術博物館。他的大多數(shù)作品運用多種形式和媒介,在真實的地方和事件中進行藝術干預,并對個人之于社會的作用提出觀點性質疑。

陳秋林(1975年出生于湖北?。┩ㄟ^表演、舞蹈、裝置、攝影、錄像和雕塑來表達自己。無論她使用哪種媒介,她的作品都發(fā)生在四川的后工業(yè)景觀中,并源于她自己的故事。從受三峽大壩建設影響而被拆除的城市,到現(xiàn)代化對年輕一代的影響,陳秋林揭示了殘酷的現(xiàn)實主義以及一個正在形成的新的中國的詩意氣息。她通過獨特的戲劇表演探討了生活在動蕩社會中的人類的感受和適應能力,以及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文化之間的沖突。這些轉變是機遇還是遺失?這是陳秋林提出的問題之一。陳秋林的作品已被多個重要機構收藏,包括美國丹佛美術館、蒂森-博內米薩當代藝術館收藏 (奧地利),哈默博物館 (美國) 、伍斯特美術館(美國)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A4美術館(成都) 等。

Michael Cherney (1969年出生在紐約,現(xiàn)生活于北京),中文名秋麥,自1991年以來一直居住在北京。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攝影師和書法家,其作品源于對中國美學傳統(tǒng)的思考。他的攝影作品是第一批進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亞洲藝術部門收藏的藏品之一,同時也是許多其他博物館的館藏之一,如伯克利藝術博物館/太平洋電影資料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蓋蒂博物館、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他的作品最近在武漢雙年展(2023)、濟南國際雙年展(2023),以及展覽“Ink dreams: selections from the fondation ink collection” (LACMA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洛杉磯)中展出。www.qiumai.net

塔可(1984年出生于青島)曾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和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美國)。在二十多歲時,塔可曾花費了一年的時間研究《詩經》這一中國最古老的詩集。塔可的作品與詩歌精煉的語言相對應:他的圖像似乎保持著一種令人驚訝的玄妙?!对娚胶涌肌废盗杏?014年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被購買收藏并展出。他的最新系列《碑錄》,《昇碑》和《福地》作品也同樣重溫了中國文明。他最近在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北京)、周圍藝術畫廊(上海)、木格堂(成都)和前波畫廊(紐約和北京)舉辦了個展。他的作品還被收錄在一系列群展中展出,如“駝鈴聲響——絲綢之路藝術大展” (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 2024)、成都國際攝影節(jié)(2024)、“中華蠶絲綢文化影像研究與再創(chuàng)作” (中國絲綢博物館,杭州, 2023),“域·繪·場:路與文化的相遇” (北京時代美術館,北京,2023) 等。www.taca.work

程新皓(1985年出生于云南?。?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并于2013年獲得化學博士學位。程新皓的作品通常基于長期的田野調查,并均與故鄉(xiāng)云南相關。通過身體在場的工作方式,程新皓使用錄像、裝置、攝影與文字等媒介,體察不同來源的邏輯、話語、知識與其背后自然、社會、歷史,及鑲嵌于其中的行動者之間的復調鏈接。近期個展包括“浮木沉石”(Tabula Rasa畫廊,北京,2021)、 “愚人金”(OCAT深圳館,2019)、 “對一條河流的三次摹寫”(1903空間,昆明,2019)。最近的群展包括泰國雙年展“開放世界”(清萊,2023年) 、“我們共享的河流,從瀾滄江到湄公河”(北京中間美術館,2023年)、“河流脈搏——穿越邊界交疊的世界”(時代美術館,廣州,2022年)、“Air Waste Health Water Energy Soil”( Gleis 70,蘇黎世,2021),“格物致知”(廣東時代美術館,2020),“Critical Zones”(ZKM,卡爾斯魯厄,2020),“忍不住轉身”(中間美術館,北京,2020)。 www.chengxinhao.me

關于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

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的Fotografiska,是當代影像、藝術和文化生活的國際性地標,始終致力于向公眾呈現(xiàn)全球頂尖的影像作品、重新定義當代影像藝術新體驗,同時也關注來自中國本土和亞洲地區(qū)的影像藝術創(chuàng)作者,旨在塑造充滿活力、創(chuàng)新與包容的國際性文化藝術社區(qū)。

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提供精心策劃的展覽、活動、音樂派對、沙龍主題講座等一系列文化活動,以提升中國本土藝術家的國際知名度,在全球舞臺上展現(xiàn)其才華。冰淇淋店、咖啡館、露天酒吧和餐廳等生活消費場所也遍布展館內的四層樓空間。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日常將開放至深夜11點,觀眾可以更靈活安排時間探索和體驗。

全新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坐落在上海蘇州河畔,總面積超4,600 平方米,這也是Fotografiska繼斯德哥爾摩、塔林、紐約和柏林后,全球范圍內的第五個影像藝術中心。Fotografiska致力于在深厚的歷史語境下呈現(xiàn)頂尖藝術作品,很榮幸能以此為全球藝術界做出貢獻,也為所有到訪觀眾提供橫跨日夜、更豐富多元的藝術、文化、生活體驗。

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

展館地址:上海市靜安區(qū)光復路127號

開放時間:10:30-23:00(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

票價政策:

  • 成人票: 120元
  • 學生/65歲以上/8-12歲兒童(或高于1.2米以上兒童):80元
  • 0-7歲(或1.2米以下兒童):免票

會員政策:

  • 單人年費:600元/人【早鳥優(yōu)惠】
  • 家庭年費:1000元/(2位成人+1位未成年)【早鳥優(yōu)惠】
  • 學生及65歲以上人員年費:500元/人【早鳥優(yōu)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