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楊迪:漂流紀念所”項目在蘇州當代美術館開幕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24-10-21

10月18日,在金雞湖畔的秋夜里,光影與人聲匯聚在小木屋驛站戶外露臺。由蘇州當代美術館主辦的“楊迪:漂流紀念所”項目在此舉辦了開幕儀式。

現場空鏡圖

作為“空間生產力”系列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項目的藝術家楊迪是唯一一位在蘇州本地長大的藝術家。在近三個月的時間里,他拿起鏡頭重新走遍蘇州樂園、東園、滄浪亭、桂花公園、京杭運河公園等蘇州代表性的水域邊公共空間。通過蒙太奇和影像片段的方式,將九十年代的記錄影像與今天的現場結合起來,攜帶著情感的個人記憶碎與城市里水岸空間的歷史瞬間交織在一起,成就了這件跨時空敘事的影像與游戲互動裝置。在蘇州工業(yè)園區(qū)三十周年之際,我們邀請楊迪用當代藝術的方式呈現了一個三十年的影像蘇州,它濃縮了不止一代人的歷史與生活記憶,并期待人們現場“打撈”。

蘇州當代美術館副館長羅楊致辭

藝術家楊迪致辭

在開幕儀式上,蘇州當代美術館副館長羅楊向到場嘉賓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她說,蘇州是一座水孕育的城市,水域是本次項目很早就鎖定的一種空間類型。而藝術家楊迪對蘇州這座城市有著獨特情感和雙重視角,他的這件作品不僅展示了蘇州三十年來的變遷,更讓人們體會到了屬于這座城市的浪漫底色。

藝術家楊迪介紹了“漂流紀念所”的創(chuàng)作歷程和創(chuàng)作理念。河流與他的生命息息相關,影像裝置中的河流與天光隨現實時間的變化而改變,偶爾還會在裝置內“下起小雨”,如同真實的生活世界,裝置中的音樂旨在勾起觀者對精神空間的回望與思考。裝置中共有13個碎片片段,有短視頻、敘事片段也有無意義的空鏡,不同的片段就像是不同的支流,與個人的生活經歷交匯,最終匯入生活的長河中。

作為一個曾在德國留學多年的藝術家,當被問到和國內生活的區(qū)別時,他用進入河流來形容。在德國,他仿佛置身于一條全新的河流,只有在那樣不同的流速后,才能真正回望過去,了解自己具體所在的河流是如何流動的。在他的影像裝置中,這種對時間與速度的敏感也得到了巧妙的呈現。畫面中的流動感,觀者所經歷的節(jié)奏變化,都仿佛穿越了不同的時空與河流,使人能夠在視覺中通過這種獨特的影像語言,體驗生活中不同節(jié)奏中的核心意義。

藝術家楊迪展示”漂流紀念所“玩法

發(fā)言結束后,楊迪還特別展示了“漂流紀念所”的“玩法”。這件基于體感釣魚游戲的互動影像裝置。在互動體驗中,參與者釣起的并非實體的魚,而是一系列經過拼接的影像片段。這些片段如同時光碎片,觸發(fā)了對過往歲月的回憶與當下現實的思考。

觀看短片

在活動現場,觀眾仿佛成為了時間的垂釣者,每一次虛擬的垂釣都是一次對過去的回望和對當下的旁觀。觀看短片的過程中,展廳內的氣氛隨著時間與畫面交錯的節(jié)奏起伏,畫面既有蘇州樂園中威尼斯水城的歐洲印象,也有東園內九十年代的記錄影像與今天被景觀化的現場的鮮明對比;既有滄浪亭水岸邊評彈演員重新演繹的《浮生六記》片段,也有桂花公園相親角與網絡小說打卡點的價值觀碰撞;還有京杭運河公園邊輪滑訓練營中孩子們對“速度”的直觀體驗,以及他們對未來的無限想象。觀眾不時沉默、不時發(fā)出笑聲,短片結束后,爆發(fā)出劇烈的掌聲。

短片畫面截圖

這些片段不僅是對蘇州各個水域邊公共空間歷史變遷的記錄,以此抒發(fā)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30年來高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中代際之間快速斷裂以及個人與集體記憶失聯(lián)的象征性反思。

“空間生產力”項目持續(xù)發(fā)酵

“漂流紀念所”是蘇州當代美術館“空間生產力”系列項目中的第6個項目。自2024年4月發(fā)起以來,“空間生產力”系列項目已經將美術館的工作與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方法帶入城市的各個角落。

蘇州當代美術館認為,城市的每個“空間”不僅是生活的載體,還是城市文化與情感的容器,更應該是當代人思考的對象。因此,他們依托蘇州多樣的城市功能載體與情感空間實施豐富的項目活動,在一個暫沒有實體場館的“美術館”中打造了一座“無邊界美術館”,為大眾制造從自己熟悉的情境出發(fā)與藝術相遇的機會,使美術館成為不同領域、不同人群在今日生活中的鏈接點。

“漂流紀念所”項目正是對這一理念的生動詮釋。通過對蘇州水域邊公共空間的當代性觀察,楊迪用鏡頭記錄下的現實素材揭示了“空間生產力”項目的核心:即空間作為生產力,指向的是人(以及其他生物)與空間如何發(fā)生關系,以及這種關系如何影響未來。因此,漂流紀念所不單單關注敘事內容,而是提供給觀眾一個重新觀看自己生活的視角并與數字空間進行互動,以此反思技術時代下個體記憶和集體記憶的關系以及個體身份的重構,展開對未來的想象。


關于藝術家

藝術家楊迪

楊迪2020年畢業(yè)于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于同年獲得畢業(yè)生獎和大師生榮譽。

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通常以影像和裝置為主。他以流行文化、小說、電影等敘事素材為基礎,探討權力對人的影響以及對未來生活危機的想象。他的創(chuàng)作與科技造成的精神困境密切相關。他認為當今的 "經驗 “是失效的,并希望探索如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社會中重新定義人類的身份。

他的作品曾在許多美術館和機構展出,如德國杜塞爾多夫 K21 博物館、杜塞爾多夫美術館,羅馬 MAXXI - 國家 21 世紀藝術博物館、華宇青年獎入圍展、798cube美術館,西海美術館、上海多倫美術館、成都當代影像博物館等。

他也以策展人的身份進行工作,2024年在上海多倫美術館策劃了《身體缺席的旅行》中德影像展。


楊迪:漂流紀念所

展覽日期:2024年10月19日—11月25日

展覽地點: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小木屋露天吧驛站

 

出品人:季詡淙

統(tǒng)籌:王曉松、羅楊

主辦:蘇州當代美術館

支持:蘇州新時代文體會展集團

致謝:蘇州文博商務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愛意歐(蘇州)商貿有限公司

 

特別鳴謝:

評彈演員:葉蓁 周瀏清

蘇州市風火輪輪滑俱樂部

蘇州澔洋輪滑俱樂部:夏良偉教練

受訪小朋友:羅夢恬、房珈名、丁嘉徐、李藝苒、黃欣悅、Dylan、宋端騏

以及李佳玥、李靜、TAN、Timon Wawreczko、王波、徐濤、徐天琳、楊柳西子、袁晗寒、周臻、鄒峰@吳縣印象(按首字母排序)

 

策劃團隊: 張凡、錢天慈、聞人

行政管理: 丁璐嘉、李文喜

品牌推廣: 邢倜辰、王茜、施燕芳、方緒琳、趙文佳、鄭逸茜

公共教育: 方若素、王廣維、陶牧源、王澤儀、劉夏清、吳澄

現場執(zhí)行: 李生健

后勤保障: 陸希晨、張振宇、張守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