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資訊   讀 圖   展 訊   評 論   訪 談   畫 廊   藝術(shù)家   文化專題  在線展銷   論 壇   藝術(shù)博客
 
       
       
點擊查看詳情
王承云
相關(guān)文章

王承云簡歷
1959 生于成都市
1986 畢業(yè)于 四川美術(shù)學院油畫系,并留校任教
1991/1995 德國布倫瑞克高等藝術(shù)學院大師級學生畢業(yè)
1995年至今 德國職業(yè)藝術(shù)家,
2000-2007.四川美術(shù)學院客座教授
2004至今 川音成都美院特聘教授并建立王承云實驗繪畫工作室。

獲獎
1989 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
1998 皇戒青年獎(德國哥斯拉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
1999 德國西北部藝術(shù)大獎(威廉港藝術(shù)廳)

群展(選)
1987 首屆中國油畫展(上海)
1989 第七屆全國美展(南京.北京)
1990 中國當代藝術(shù)巡回展(香港,日本)
1997 法蘭克福藝術(shù)博覽會(德國)
1998 蘇黎士藝術(shù)博覽會(瑞士)
法蘭克福藝術(shù)博覽會(德國)
1999 德國西北部藝術(shù)展(德國威廉港藝術(shù)廳,)
2000 科隆藝術(shù)博覽會(德國)
2001 法蘭克福藝術(shù)博覽會(德國)
成都第一屆雙年展(中國)
2003 《SENGLE》程叢林,馮斌,羅璐,王承云,莊紅藝,周春芽德國、波蘭巡回展覽
2004 下薩克森州藝術(shù)工作室邀請展.2004
2005 三種方式,三人展,西能畫廊,漢諾威
自在方式,俞曉夫,鄧箭今,王承云三人展,藍色空間畫廊,成都
2006 策劃《實驗空間I 》–成都,南京。
《東西方的碰撞》七人藝術(shù)展,Gardiff Wales 現(xiàn)代藝術(shù)空間,英國。
2007 策劃《實驗空間II》成都。
《環(huán)碧堂在柏林》陳波,熊宇,王承云,王慶松,周文中作品展 。
《共震-藝術(shù)與運動》上海、廣州、南京、沈陽、成都、北京、香港巡回展

個展(選)
1996 城市劇院畫廊(德國布倫瑞克,) (畫冊)
1997 培特絲,巴倫泊克畫廊,( 德國布倫瑞克,)
1998 派那市博物館
德國哥斯拉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畫冊)
1999 阿伏爾德畫廊(瑞士巴塞爾)
經(jīng)理學院畫廊,布倫瑞克,(畫冊)
Ofentliche保險公司畫廊。
2000 威廉港藝術(shù)廳(德國) (畫冊)

2001 思狄斯畫廊(德國法蘭克福)
2002 阿特,亨勒畫廊(柏林)
2003 畫廊333, 赫爾姆斯泰特市
2005 Christine Holz 畫廊,杜塞爾多夫。(畫冊)
2006 《呼吸》Xanten 市博物館,德國。
《何多和他的模特》北京環(huán)碧堂(畫冊)
2007《碰撞》Salzgitter 市美術(shù)館,德國

出版?zhèn)€人畫冊和 :《Chen Yun Wang1997》(布倫瑞克文化局)
《皇戒青年獎 王承云1998》(德國哥斯拉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
《王承云 2000》(威廉港藝術(shù)廳)
《發(fā)現(xiàn) 尋找 2000》(布倫瑞克經(jīng)理學院畫廊)
《呼吸-王承云繪畫展 2005 》Christine Holz畫廊,杜塞爾多夫。
編著<<塔丟斯和他的后來者>>河北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
《何多和他的模特》2007北環(huán)碧堂
作品收藏:日本福岡美術(shù)館、上海美術(shù)館.德國Gosla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德國Salzgitter
城市藝術(shù)收藏委員會.德國Ofentliche保險公司. Adidas亞洲部藝術(shù)收藏機構(gòu) 以及私人收藏家

Wang Chengyun

1959 Born in Chengdu
1986 Graduated from the Oil Painting Department,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1991 Teach in Oil Painting at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1988 Investigate in oil painting at Zheijiang Academy of Fine Arts
1989 Bronze medal, 7th National Art Exhibition, Peking Fine Arts Museum
1992 Gold medal of Chonqing
1995 Graduated from the master class of Prof. Norbert Tadeusz, Braunschweig Academy of Fine Arts

Since 1995 Living and working at Braunschweig (Germany) and Chengdu (China)
2002-2007 Visiting Professor at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Since 2004 Professor at Chengdu Academy of Fine Arts

Group Exhibitions

1987 1st Chinese Exhibition of Oil Painting, Shanghai
1990 Exhibition of the 1989 price-winners in Hongkong
Participates in an exhibition touring through Japan: Fukuoka Fine Arts Museum,
Tokyo Arts Museum, Shizuoka Arts Museum
The dismissal of ideology“, Kampnagel, Hamburg (Germany)
The master class 95“, Braunschweig Academy of Fine Arts Gallery
1997 Peters-Barenbrock Gallery, Braunschweig
Darmst dter Secession contest “Exhibi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Darmstadt (Germany)
Art Frankfurt (Germany), P-B Gallery
Zürich Art Fair (Switzerland), P-B Gallery
Art Frankfurt, P-B Gallery
Nordwestkunst 99“, Wilhelmshaven Art Institute
Art Frankfurt, P-B Gallery
ART COLOGNE, P-B Gallery, Kln (Germany)
Dance & Painting project“, LOT Theatre, Braunschweig
Art Frankfurt, Paul Sties Gallery
Painting – 4 positions“, Konvention Gallery, Berlin (Germany)
2001 Biennale“, Chengdu (China)
Six Marks of the Paintbrush“ , exhibition-tour in Poland organisied by EM Galerie, Kollum, NL: Galeria Bielska BWA in Bielska-Biala, Miejska Galeria Sztuki in Lodz, Galeria Miejska Arsenal in Poznan, BWA-Salon Sztuki Wspolczesnej, Bydgoszcz(KATALOG) Wizytujaca Galeria in Warsaw
Art Frankfurt, Galerie ART&HENLE, Berlin
The Paravent-Project Vol. 2“, Galerie Burkhard Eikelmann im Stilwerk, Düsseldorf
“Tierische Begegnungen”, Hlz, Düsseldorf
The Paravent-Project“, Stiftung Starke, Berlin
Wurzeln“, Galerie Art & Henle, Berlin
art bodensee“, Turmgalerie, Helmstedt
News about ateliers in Lower-Saxony“, Salon Salder, Salzgitter - Schlo Salder
2005 Blue Dream Land, Chengdu
Schlehn Gallery, Neustadt, Germany
2006 “Faith” Bosch tactiles, Cardiff, Great Britain
Schlehn Gallery, Neustadt, Germany
“Human Landscape”, Anna Ning Gallery, Hongkong
2007 “Chinablue in Berlin”, in context of ASIANART- Contemporary Asian Art in Mitte, Berlin
“Sprot in Art Exbiotion” Will be held in Shanghai, Bejin, Guangzhou, Nangjin, Chengdu, Shenyang, Hongkong.

Solo Exhibitions

Ilse Lommel Gallery, Leverkusen (Germany)
Young Art at the second floor“, Peters-Barenbrock Gallery, Braunschweig
1998 Peine District Museum, Peine (Germany)
Peters-Barenbrock Gallery, Berlin
Mnchehaus Museum of Modern Art, Goslar
1999 Ilse Lommel Gallery, Leverkusen
Art Frankfurt, P-B Gallery
?ffentliche“, Braunschweig
Roland Aphold, Basel (Switzerland)
Bodemannstrasse Gallery, Gifhorn (Germany)
Elisabeth von Eicken/ P-B Gallery, Ahrenshoop (Germany)
MMI Academy, Riddagshausen/ Braunschweig
Wilhelmshaven Art Institute
BDA Gallery, Braunschweig
Paul Sties Gallery, Kronberg (Germany)
Galerie Art & Henle, Berlin
Turmgalerie, Helmstedt ,Germany
2005 Breath“, Hall 6 Gallery, CK Hlz, Düsseldorf, Germany (catalogue)
2006 “He Duoling and his Models”; Chinablue Gallery, Beijing, China (catalogue)
“Breath II”, Museum Xanten, Germany
2007 “Collision”, Citizen Art-Collection Castle Salder, Salzgitter, Germany

Awards

1999 “North-West- Art 99”, top prize-winner, Wilhelmshaven Art Institute, Germany
1998 “Kaiserring” scholarship, Goslar Modern Art Museum, Germany
1989 Bronze medal, 7th National Art Exhibition, Beijing Fine Arts Museum

Publication

1997<Cheng Yun Wang> Works 1996-97, Braunschweig
1998<Youth Prize of Emperor Ring-Wang Chengyun-1998>, Modern Art Museum, Goslar, Germany
2000<Finding-Looking >, School of Management Gallery, Braunschweig
2000<Tadeusz and his Followers> published by Hebei Fine Arts Publishing
2000<Cheng Yun Wang, Paintings 1999-2000>, Art Hall Wilhelmshaven
2003<Six Marks of the Paintbrush>, Poznan, Poland
2005<Breath>, Hall 6-CK Hlz, Düsseldorf
2006<He Do and his Models>, China Blue Gallery, Beijing
2007<Chinablue in Berlin>, China Blue Gallery, Berijing



王承云自述
我最后形成的繪畫語言不是在中國也不是在德國的學院里學的,而是在生活中“漫不經(jīng)心”地畫出來的,曾經(jīng)一段時間我想放棄繪畫,因為每畫一筆都好像手被別人牽著走一樣。在中國時沒有感覺到這個問題,因為中國的生活狀態(tài)和中國人的形象足以掩蓋繪畫語言上的不足。但到了德國,當日常的生活變成歐洲的場景時,繪畫語言個性化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了。為此我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去嘗試,包括繪畫材料的改變。在找到自己的繪畫語言后,我故意把繪畫的主題變得日?;室獍选盁o關(guān)緊要”的東西納入畫面,目的讓繪畫來說話,
所以呢,我覺得我很自信這一點,并不是因為我比別人好,還是比別人壞。我很自信就因為我的繪畫語言是一點點地走過來,一點一點地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到建立,最后形成了我自己的技術(shù)。就是說我找到了我自己。

返回首頁查看更多


對自由的探索
——王承云對話錄
文字編輯:許書晗

記者:您是什么時候去的德國?當初去德國是什么想法?
王承云:我是91年的時候到了德國。當時是作為四川美術(shù)學院的教師出去的。想去德國的藝術(shù)大學里去看一看。因為搞油畫,也想去歐洲看看原作,結(jié)果沒有想到,在大學里里幾乎沒有看到油畫,油畫都在博物館里。
記者:就是說,那個時候你就有一些想法了?
王承云:當時教書教了五年,在全國獲了一個什么獎。可以說剛剛上了一個臺階的時候,不滿足,想出去看看。到了德國,還真的碰見了這么一畫油畫的人,他是塔丟斯-波伊斯的大師級學生,在我們學校里當教授。我們倆一觸即合。他在德國雖然不屬于一、二流的浪尖上的人物,但他還是一個很有實力的畫家。他朋友勝多,接觸的面廣,帶我看了很多東西,還經(jīng)常帶我去他們曾經(jīng)和波伊斯一起喝酒的地方,滿有意思的。通過他我了解到一些德國的當代藝術(shù),另一方面,在學校里我也接觸了一幫最年輕的、剛剛進入大學的同學。
記者:他們也對你產(chǎn)生了影響?
王承云:我跟他們一起呆了四年,看到他們怎么開始,怎么發(fā)展成藝術(shù)家。這個過程改變了我對中國藝術(shù)教育的全部看法。讓我重新體驗了什么是藝術(shù)教育?藝術(shù)家該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藝術(shù)?藝術(shù)的目的又是什么等等?比如說,有一個同學,盡管按照我們今天的說法她不是很成功,但是她對藝術(shù)的那種虔誠,讓我一輩子也都忘不掉。她用鉛筆畫窗外的一棵樹,畫了好幾天,畫了又擦擦了又畫,一根線條要畫很多遍,按照我當時的技術(shù),我最多用幾分鐘的時間可以把那顆樹畫得栩栩如生??僧斔龓滋煜聛硪院螅漠嬌铣撕诤鹾醯囊粓F外只留下了幾根線條,開始我怎么也不明白,覺得他們太差了。但當我仔細的看了那些線條之后,我明白了,她不是在畫樹,她是在用窗外那棵樹尋找自己心目中的線條。至到今天,她從來都不關(guān)注她的作品賣多少錢,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仍然靠替別人打掃衛(wèi)生掙錢來租工作室、購買昂貴的藝術(shù)材料和維持生計。因為她認為這樣就是她的生活。我們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很難。那是一種精神,一種真正富有之后的藝術(shù)精神。
記者:您是2004年成立王承云實驗繪畫工作室,工作室本著實驗和發(fā)展的原則,一直在努力的探索一種新的可能性和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思考方式,新的藝術(shù)理念。這一特殊的教學體系在全國美術(shù)院校是獨一無二的。那么當初您成立實驗工作繪畫室。您那時候的工作室就是本著“實驗和發(fā)展”這個原則?
王承云:藝術(shù)必須實驗,沒有實驗就沒有進步,就沒有發(fā)展!而學院應(yīng)該是藝術(shù)實驗的基地。中國的藝術(shù)學院無論從體制還是從教育上至少落后于歐洲50年甚至更多。所以當談到中國的現(xiàn)代藝術(shù)時,盡管出現(xiàn)了各種流派 、各種形式,盡管他們參加了世界各個級別的展覽,但他們卻顯得支離破碎和缺乏系統(tǒng)。就像我們的蘇式教育體系形成了我國今天的藝術(shù)氛圍一樣,如果沒有現(xiàn)代藝術(shù)教育做后盾,我們就很難形成現(xiàn)代藝術(shù)的體系。但是我們不可能永遠保持現(xiàn)狀,我們必須走向現(xiàn)代。而現(xiàn)代藝術(shù)教育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種形式,它需要先進的體制,先進的人和先進的思想意識。我們國家不是不談先進,不是不談現(xiàn)代,我們也不是不想先進,不是不想現(xiàn)代,關(guān)鍵是我們是持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先進的思想和現(xiàn)代文明。這一點決定了我們是否真正的先進或者現(xiàn)代,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面對權(quán)力,面對財富,面對他人,面對社會,面對自然和面對藝術(shù)的態(tài)度決定了我們是否先進和現(xiàn)代。這個先進與現(xiàn)代不是以時間,地點或國家制度或者是科學技術(shù)或者是人的聰明才智的優(yōu)劣來衡量的,當然優(yōu)秀的國家制度和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可以為一個先進文明的社會打下基礎(chǔ),可是什么是優(yōu)秀的國家制度我們并沒有一個定論。如果我們把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用來控制人和他們的思想,不是去釋放人,給他們的思想以充分的自由,如果用先進的武器來掠奪他人資源、如果因為國家利益而限制個人生活空間的話,這就不是人類學上的現(xiàn)代和先進的意義!如果藝術(shù)的發(fā)展是被限制在政治利益的基礎(chǔ)上,這就沒有現(xiàn)代藝術(shù)可言。所以現(xiàn)代藝術(shù)教育必須是在尊重自由、獨立的基礎(chǔ)上進行。
所以我在想,我的教學該怎么進行?首先我必須做一個現(xiàn)代人,做一個現(xiàn)代人的含義就是我必須尊重學生的意志,必須與一切違背意志的東西要么斗爭要么回避。藝術(shù)是什么?藝術(shù)就是真誠,那么一切違背真誠的東西就要拋棄,藝術(shù)是什么?藝術(shù)是智慧,一切愚蠢的東西就不能容忍。藝術(shù)是什么?藝術(shù)必須是獨立的個人意識的呈現(xiàn),所以那些模仿的、那些沒有個性語言特征的作品就不能算是優(yōu)秀作品。
前面說了我要做個現(xiàn)代人,意思就是我要克服我自己的人性弱點,我不能屈從上面的壓力,我也不能對學生發(fā)號施令,我也不能讓學生把那些惰性的東西當成個性來發(fā)揮,我也不能把我的思考方式硬加給別人,于是有什么問題我們都用討論的方式解決,盡量做到公平、民主。
記者:人們對您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藝術(shù)實驗是肯定的,而您的教學體系,對于學生們的基礎(chǔ)創(chuàng)作訓練是否缺乏基礎(chǔ)的造型呢?學生們對創(chuàng)作的作品轉(zhuǎn)變和探索是否有受到影響呢?
王承云:其實我們通常提到的“造型基礎(chǔ)”這個概念,是來自蘇式藝術(shù)教育體系的說法,為了把一個人物畫好,我們必須把人的結(jié)構(gòu)搞清楚,只有把人物畫得準確以后我們才能”自由“的創(chuàng)作。如果我們要畫具象或者抽象的油畫,我們就必須掌握油畫色彩的基本規(guī)律。當我們在學習這些規(guī)律時,老師已經(jīng)把無數(shù)個西方油畫大師作品放在了我們面前,經(jīng)過幾年的學習下來,我們懂得很多大師的技巧,我們也有了一套”完整“的審美標準。殊不知在我們完成了這一套教育之后,我們成功的把自己變成了西方藝術(shù)的忠實信徒和追隨者,同時也成了一只地地道道的”無骨雞“。如果我們還想尋求個人存在的價值,如果我們還想尋求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我想我們想要的”基礎(chǔ)“一定不是這個含意上的”基礎(chǔ)“。我們所要的”基礎(chǔ)“應(yīng)該是學會如何思考,如何了解自己,如何尋求自己的藝術(shù)語言,
記者:可以看出來,您的創(chuàng)作都是很生活化的、很自由的。包括在您遇到任何感性的事和物的時候,可以進行您的創(chuàng)作?這也是您教學中所提到的發(fā)現(xiàn)的原由吧?
王承云:我最后形成的繪畫語言不是在中國也不是在德國的學院里學的,而是在生活中“漫不經(jīng)心”地畫出來的,曾經(jīng)一段時間我想放棄繪畫,因為每畫一筆都好像手被別人牽著走一樣。在中國時沒有感覺到這個問題,因為中國的生活狀態(tài)和中國人的形象足以掩蓋繪畫語言上的不足。但到了德國,當日常的生活變成歐洲的場景時,繪畫語言個性化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了。為此我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去嘗試,包括繪畫材料的改變。在找到自己的繪畫語言后,我故意把繪畫的主題變得日?;?,故意把“無關(guān)緊要”的東西納入畫面,目的讓繪畫來說話,
所以呢,我覺得我很自信這一點,并不是因為我比別人好,還是比別人壞。我很自信就因為我的繪畫語言是一點點地走過來,一點一點地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到建立,最后形成了我自己的技術(shù)。就是說我找到了我自己。
記者:實驗在您的每組作品中都能有新的探索,新的可能性,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思考方式,新的藝術(shù)理念,這里的實驗是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還是生活的記錄,還是特定生活的續(xù)寫?
王承云:2004年我開始一半生活在中國。一半在德國。由于生活的改變,繪畫的語言也一定要(改為:必然也)有所改變,因為中國的色彩和歐洲是不一樣的。中國的思想和歐洲也不一樣。帶著那種實驗的心態(tài)面對今天的生活,帶著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又回到我過去的朋友當中,回到我既陌生又熟悉的環(huán)境中,既像夢,又像一種錯位 ,那么不確切。又那么實實在在,我無法用一種語言來呈現(xiàn)它們,于是我把我看到的場景并列出來,用一種或兩種不同的視覺語言來解讀它們,我試圖把它們變成藝術(shù)品,我試圖發(fā)展出我的新的繪畫語言,但這還需要一段時間。
記者:相機對您來說是個靈感的來源所?
王承云:相機不是我的靈感來源,它是我的眼睛的記錄,是我觀察生活的方式之一,是我實驗繪畫語言的輔助手段,同時我想闡明的一點就是,我的繪畫是隨著生活的改變而發(fā)展的,它最終訴說的不是生活本身,生活僅僅是一個影子,僅僅是我發(fā)展藝術(shù)的一個媒介。

返回首頁查看更多